代理理論認為,雇主對勞動者,有減低資訊不對稱之需求,從而避免勞動者之任何投機行為與偏差行為損及其利益。不過,雇主為減低資訊不對稱所為之隱私侵擾行為,卻涉及到勞動者資訊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從資訊的獲得、處理、儲存、散播與利用等,皆與隱私權的爭議密不可分,並且同時與管理效能息息相關。
本文以當代之隱私權理論為經,以工作場所中勞動者資訊生命週期的各階段為緯,配合我國法律現況與國際保障趨勢,透過文獻分析法,以及訪談研究後發現:1. 國內雇主的隱私侵擾行為以行為監督、資料監控為主,實施檢測之隱私侵擾行為不若國外發達;2.國內缺少對工作場所隱私侵擾行為之相關立法規範;3.國內雇主實施組織控制的方式有直接與間接兩者;4.隱私侵擾行為同時會為組織帶來正功能與負功能;5. 雇主隱私侵擾行為之動機乃是透過瞭解員工的勞動過程、本身條件,以減低其資訊不對稱的劣勢,目的是為了發揮組織控制之管理功能;6.組織取得臨時員工之個人資料項目較正式員工少,而離職員工的個人資料管理較模糊。最後,本文分別對政府管制、人力資源主管/雇主與勞動者等三方面提供不同之建議,並指出後續研究方向。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02560011 |
Creators | 洪敦彥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