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獎勵與懲罰對租稅逃漏與規避行為之影響 / The Effect of Reward-Penalty System on Tax Aversion

現行有關逃漏稅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無論在理論推導或實證分析上,多集
中於非法的租稅逃漏(tax evasion)上,而忽略了另一種合法的減少稅
負的方法:租稅規避(tax avoidance)。本文乃將 Falkinger &
Walther (1991) 獎懲並行的制度與傳統的租稅逃避(tax aversion)理
論相結合,而以較嚴謹的方式分析聯合的個人租稅逃漏與租稅規避的選擇
行為,即所謂的租稅逃避行為。本文共分為四章十節,略述如下:第一章
為緒論,分為三節,分別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及章節安
排。第二章為文獻回顧,分為三節,以國、內外文獻為探討單元,分別依
時間順序及研究範圍與方法,針對租稅逃漏、租稅規避與租稅逃避聯合決
策行為等三個領域的文獻作假設分析與結論整理,最後則做一小結。第三
章為獎懲並行的租稅逃避理論( A Mixed Penalty- Reward Tax
Aversion Theory ),分為三節,第一節介紹獎懲並行的租稅逃避理論,
主要分成基本假設、模型設立、比較靜態分析和加入獎勵因素後的影響四
部份來討論。第二節乃以獎懲並行的租稅逃避模型與前章中所述較具代表
性的逃、避稅理論模型加以比較。最後則作一小結。第四章為結論,僅一
節。由於另一租稅減少途徑──租稅規避──的存在改變了許多僅討論租
稅逃漏文獻的結論。本文主要的結論是,除了查獲率和邊際懲罰率的變動
對申報所得和避稅所得佔總逃避所得的份額有明確的正向影響外,其他相
關變數如總所得、邊際稅率和邊際避稅成本的變動所造成的影響均不明確
;而邊際獎勵率的變動對申報所得的影響亦無法確定,然其對避稅所得佔
總逃避稅所得的份額卻造成(反直觀的)負面的效果。此外,提高獎勵率
是否提高或降低其他變數變動的效果,其答案亦無法肯定。這些發現表
示 Falkinger & Walther (1991) 對於採用獎勵制度的優點似乎有誇大之
嫌。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146
Creators呂欣茹, Lu, Hsin J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