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電視新聞「小報化」及其守門行為研究 / The Tabloidization and it's Gatekeeping Process of TV News

本研究探討台灣地區電視新聞小報化與守門過程。研究者從歷史的橫斷面(民國93年的電視新聞報導抽樣)及縱斷面(民國52-90年的台視新聞報導抽樣),分析台灣地區電視新聞邁向小報化的過程。研究方法係使用內容分析法、深度訪談法及論述分析法,收集資料,分析比對後,得到電視新聞報導的十九項表現特徵、守門行為的五項組織運作特徵,以及外部影響的兩項特徵。

電視新聞「小報化」的表現特徵方面,分為形式內容與專業表現。形式內容方面又可分為形式特徵與內容特徵。電視新聞的形式特徵方面,有「重點呈現的小報化」、「內容呈現的小報化」、「效果呈現的小報化」三項次特徵。內容特徵方面,有「新聞本質的小報化」、「新聞處理的小報化」二項次特徵。

專業表現方面,有新聞調度特徵、記者角色認知特徵、新聞元素特徵、及新聞敘事特徵等四項特徵。其中,新聞調度特徵方面,有「新聞的深度與廣度」、「新聞的強度與速度」、「新聞的熱度與角度」三項次特徵。記者角色認知特徵方面,有「資訊傳遞者」、「解釋者」、「對立者」、及「商業主義者」四項次特徵。新聞元素特徵方面,有「詮釋性因素」、「重要性因素」、「軟性化因素」、及「衝突性因素」四項次特徵。新聞敘事特徵方面,有「新聞切入點」、「敘事表現手法」、「運鏡表現手法」三項次特徵。

新聞守門過程的特徵方面,有「新聞組織的科層化」、「組織內正式會議的商業化」、「組織內互動的潛移默化」、「新聞價值的商業化」、及「組織外政經因素的商業化」五項次特徵。外部環境影響特徵方面,則有媒介體制的「商業化」、傳播市場的「全球化」兩項次特徵。整體而言,台灣地區的電視新聞媒體,自開播以來,逐漸走向「小報化」、「商業化」、「全球化」的結果。

電視新聞「小報化」的文本特徵,則呈現出「形式」日趨小報化,具體的特徵包括鏡面有越來越大的標題、越來越多的標題、圖案標誌、跑馬燈文字,描寫的內容也極盡「煽色腥」能事,似乎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步。此外,電視新聞報導的鏡面分割、圖表運用、模擬動畫,也日漸增多,且多以「花俏」的「展示」為目的,而不是「樸實」的「說明」功能。尤有甚者,電視新聞報導加配樂、影像變造,以拍電視劇的手法,製作電視新聞,最為誇張。

電視新聞「小報化」內容方面,則打破「硬性新聞」與「軟性新聞」分際,政治、經濟、國際新聞等「硬性新聞」,除了有更多「軟性化」的表現外,新聞主題的模糊化程度,也越來越嚴重。生活、娛樂、休閒等新聞,也有越來越「多元化」及「軟性化」的表現,同時也有更多「軟、硬性新聞主題」的互相參雜,新聞工作者日漸捨棄傳統新聞專業角色的自我要求。

整體而言,台灣電視新聞「小報化」情形相當普遍,本研究抽樣的電視台,九成以上都是商業電視台,也都有「小報化」的傾向。台灣電視新聞市場因為電視公司新聞部門間的競爭激烈,新聞市場有限,導致電視新聞報導的品質日漸低下,電視新聞「小報化」的程度日漸嚴重。

結論部分,本研究以社會責任論為理論導引,從新聞自由、媒介近用權、政經環境鬆手控制媒體、及媒介教育等方面做出建議,希望有助於匡正電視新聞媒體亂象。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87451501
Creators牛隆光, Niu, Lung-Gua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