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董仲舒政治思想之研究

研究董仲舒之政治思想,以春秋繁露、史記、漢書及其對策、書論、賦頌、文集為主
要資料,並參佐當世及以前與其政治思想有關之記載,與後人著作之引申和評述。為
力求研究態度之客觀及無所偏失,多方旁徵博引,以使理論與史實兼顧。其中雖偶語
涉稱羨或評騭,亦皆出自內心對其思想之體認,非敢故意抑揚損益,妄加臆斷。
本論文之內容分為導論、第一章至第六章、結論。
導論:主要說明董仲舒政治思想之性質與義蘊,俾對其思想先有一概括性之認識。
第一章:董仲舒之牛平與著作。仲舒生於鈿漢初,據考證約在惠帝與呂后年間。景帝
時為博士,善治春秋,學士多師尊之。武帝即位參與賢良對策,任江都相,從此為武
帝所重,位未鼎足,知在公卿之上。中廢為中大夫。因為人廉直,公孫弘嫉之,乃薦
為膠西相,恐久獲罪,病免歸家,以修學著書為事,年老以壽終於家。仲舒所著,皆
明經術之意,及上疏條教,凡百二十三篇,而說春秋事得失,聞舉、玉杯、蕃露.清
明、竹林之屬,復數十篇,十餘萬言。而今所傳者,除漢書所載等外,要為春秋繁露
一書。春秋繁露之真偽問題,論者頗多,惟莫衷一是。吾人以為其書為後人收輯而成
,縱或非全由仲舒所著,然中多根極理要之言,作為研究其政治思想之用,當無不可

第二章:董仲舒政治思想之時代背景與淵源。四漢初七十餘年間,正為中央集權君主
專制形成之過程,亦正是道、法、儒三家思想爭勝之時期。道家思想之全盛是在高祖
至文帝時期,其間採「清靜無為」,與民休養生息之政策,府庫充盈後,思圖以振作
;文景時代申韓刑名之學興起,法家得勢。及自武帝即位,遂採「罷黜百家,獨尊儒
術」之政策,儒家自此定於一尊,成為中國學術思想之主流,仲舒處於道法儒爭勝之
時代,自亦深受時代之影響,而其思想淵源卻以儒家及陰陽家者為主,故漢書謂仲舒
為「始推陰陽,為儒者宗」。
第三章:董仲舒論人性與正名。仲舒論政以人性為起點,從人性論可了解其論政之態
度。孟子主張性善,於為政重明倫教;化荀子主性惡,其論政重體法制度;仲舒謂性
有善質而未全善,故重仁義禮。 /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N000C181804
Creators賴慶鴻, LAI, GING-HO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