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美國「失依兒童家庭救助」計畫之研究:政策變遷的觀點

人們依觀念或基本原則的共識所建構之政策,隨著時間的移轉而呈現不同的面貌,這樣的一個政策變遷的過程,究竟是國家主體外的因素扮演重要的角色,國家僅是被動的回應,或者國家本身對於公共政策有相當大的自主性?而且這樣的改變僅是某些政策的調整,抑或是完全改變整個政策的形構?又,這些改變對於原來觀念中的秩序會產生什麼影響?本文嘗試以「政策學習」觀點為基底的「政策變遷」途徑,來解釋這個政策不斷變遷的現象,作為傳統以衝突觀點來詮釋的另一途徑,並建立出分析的架構,據以詳細檢視美國「失依兒童家庭救助」計畫在1935-1996年這段期間各階段為何改變、如何改變,以及改變的層次與幅度,以證實過去政策的經驗與結果會影響未來政策的走向。
本文計分七部分,第一章說明研究主旨,以及本研究所採行相關概念的釐清;第二章則檢視學者們對「政策學習」方面的研究,並建立出政策變遷的學習模式;第三章至第六章是對美國「失依兒童家庭救助」計畫的個案檢視部分,本文將之區分成一九六0年代以前,一九六0至一九八0年代前,一九八0年代,以及一九九0年代「失依兒童家庭救助」計畫的終結與「貧困家庭暫時救助」計畫的制定四個階段作討論,並列表與學習模式的命題作對照;第七章則提出個案檢視後的研究發現,並針對以「學習」觀點詮釋「政策變遷」現象之恰當性作一討論。
檢視美國「失依兒童家庭救助」計畫的歷史演變後,本研究發現,政策典範發生移轉,是問題的結構本質,或原先所認定的問題情境發生了變化所致,這是由社會的演進、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口結構的改變等因素所造成,政策遺產應該只是風向球的作用。在政策變遷的驅動力與政策變遷幅度之間的對應性方面,筆者只能確定,要發生政策典範的移轉,一定要有社會力量與國家力量的結合,但是這兩者力量的結合,未必就一定會發生政策典範的移轉,有可能僅是呈現較低層次的變動。此外,變動的方向以及解決策略上的調整,除了受觀念改變影響外,還受到這個國家對貧窮、對國家的角色,以及對工作德行的看法等因素所影響。最後,本研究認為「政策學習」觀點認為「先前政策執行的經驗會影響到後續政策的修正」(或「政策修正是對先前的政策有意義的回應」)是正確的觀察,至少在本個案中是一再地出現,因此政策的改變未必皆是權力的競逐、衝突的妥協,其也可能是理性、有意識地學習效果是可以肯定的。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866
Creators范宜芳, Fan, Yi-Fa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