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從科學到新聞-由基因新聞看科學與新聞的差距

過去對科學新聞的研究多把焦點放在個人因素上,認為記者或編輯的科學知識不足是造成科學新聞意義偏差的主要原因。但本研究認為知識從科學到新聞的差距不僅是個人因素造成,並與科學新聞產製的社會脈絡有關,而社會脈絡對科學新聞的影響更會藉由語言呈現反映在文本表現上。
  因此本研究選擇以基因新聞做為分析對象,並以論述分析為研究取徑,分析「基因」概念從科學到新聞的意義轉變,以及社會脈絡下各項結構性因素如何影響科學新聞的意義生產,而這些影響如何透過語言表現。
  研究結果發現,新聞使用隱喻來解釋「基因」的意涵,但除了與科學一樣使用「密碼」與「訊息」的隱喻說明基因在科學領域的運作模式,新聞中更常以「身分」、「利器」、「資源」等隱喻強調基因研究的實用價值,特別是由「身分」衍生的「指紋」隱喻常用來形容DNA比對判別身分的精確性,而「資源」衍生的「商品」隱喻則用來描述基因研究成果的經濟價值。本文認為造成科學與新聞使用隱喻的差別,原因在於科學新聞產製的社會脈絡。
  本研究進一步指出實際的科學新聞運作受到社會脈絡的各項結構性因素影響,包括日常生活世界的實用動機主導新聞報導方向;新聞寫作以敘事、使用隱喻的方式,去除科學語言的專業化;科學新聞網絡中的各方利益決定了新聞呈現的觀點;科學新聞慣用的新聞價值與科學意義容易產生衝突;新聞專業的客觀性與確定性規範則限制了科學新聞的表達方式;新聞也會間接呈現社會機制對科學研究的干預。這些社會結構因素基於自身的特性影響科學新聞的意義生產,才是造成知識從科學到新聞的距離。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583
Creators鄭宇君, Cheng, Yu Chu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