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從新自由制度主義分析中美因應氣候變遷議題:1992~2010 / Climate change in Sino-U.S. relations, 1992-2010: A 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approach

陳臆尤, Chen, Yi Yo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氣候變遷目前正深刻的影響人類的生活與安全,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合作才有可能解決問題。有鑑於此,1992年與1997年分別制定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與《京都議定書》,期望透過國際建制來有效因應氣候變遷。然而國際氣候建制的運作不良,導致京都進程無法順利推進,第二承諾期的存續爭議也持續擴大,其中美國和中國為京都進程的阻礙因素之一。從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份額來看,中美兩國合計共排放出超過40%的二氧化碳,顯示出美國和中國在減排行動上占有相當重要的角色。   換言之,在氣候變遷的時代下,中美攜手氣候合作不僅是可能的也是必須的。本研究利用新自由制度主義作為研究途徑,分析自1992年訂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以來,中國和美國的氣候互動與合作,並探討兩國在氣候議題上,是否合作關係大於競爭關係。儘管自1979年起,兩國即已開始進行氣候與能源合作,但直到歐巴馬總統上任後,中美才開始大動作的進行氣候協商。在應對氣候變遷的問題上,兩國共同擁有三大目標:減緩全球暖化、促進經濟發展與維護能源安全。因此,中美都了解到清潔能源的合作領域為兩國共同利益,即便在氣候合作上還存在著許多障礙,雙方還是願意採取互惠的手段,共同創造一個雙贏的局面。

Page generated in 0.0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