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中國大陸教育督導制度之研究蔡炳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
(一)探討中國大陸教育督導制度的歷史發展;(二)探討中國大陸教育督導之制度內涵;(三)探討中國大陸教育督導之實踐情形;(四)分析中國大陸教育督導制度的成效與困難;(五)試論中國大陸教育督導制度對於國內教育視導制度之啟示。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為主,另輔以訪問法。
文獻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中國大陸所頒布之法令、規章、會議紀要、統計資料等文件,以及出版之專書、年鑑、期刊等,另參考國內相關研究論著,藉以了解其教育督導制度之發展、現況與問題;訪問法一方面搜集檢證文件資料,一方面獲取專家學者、教育督導工作者具體的回應與意見,以確認中國大陸教育督導制度之真相。
本研究之結論有三:
一、就中國大陸教育督導制度的歷史發展言:中國大陸教育督導制度自一九四九年迄今,歷經守成與停滯、恢復與試點、建立與發展等三個階段,現已進入全面性的發展。
二、就中國大陸教育督導之制度內涵言:中國大陸教育督導之制度內涵包括:機構、人員與經費;對象、內容與重點;原則、步驟與方法等三方面,大體上已為督導制度的建立和督導功能的發揮奠定基礎。
三、就中國大陸教育督導之實踐情形言:中國大陸教育督導之實踐係經由督導與評估的結合、督導評估方案的設計,而具體反映在一連串全面性的、和各地的督導評估活動上,已初步累積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成效。
綜合本研究之發現,提出中國大陸教育督導制度之困難如下:
一、在教育督導之歷史發展方面:中國大陸教育督導所強調的監督視察,有別於當前強調合作、服務、協助成長的視導潮流;自〝試點〞迄今,雖累積了一些經驗,但仍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有關教育督導的法令未配套制定,亦對教育督導制度的開展產生一定程度的受限。
二、在教育督導之制度內涵方面:中國大陸教育督導機構之設置、定位如何理順;人員編制、待遇如何合理;經費編列如何獨立自主、提高;對象與內容如何〝以導為主〞;步驟與方法如何更加科學有效:均是中國大陸教育督導制度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三、在教育督導之實踐方面:中國大陸教育督導評估的技術問題;督導機構與行政單位的〝主客體角色定位〞問題;〝達到量化就是評估〞、〝評估指標越繁雜越準確〞、〝究應側重過程評估或結果評估〞的誤解和迷失等,均有待進一步克服與釐清。
中國大陸教育督導制度對國內教育視導制度之啟示:
中國大陸教育督導制度恢復、建制迄今,不過八、九年時間,其所受到的重視和成長是值得肯定的。相對於國內教育視導制度自遷台以來,未曾中斷但進展緩慢。雖兩制各有其政經背景與社會環境,而產生讓知體制的差異,惟教育視(督)導作為教育行政歷程中〝考核〞的角色,則是一致的。中國大陸教育督導制度對國內教育視導制度的啟示,包括:視導機構的設置與定位;視導人員的遴用與培訓;視導對象與內容的擴張;視導步驟、方法與評估方案的建立;教育視導法令的制定等。
本論文最後提出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在研究主題方面,可就中國大陸地方教育督導制度(選一省、市或區)、教育督導評估活動(選一主題)、教育督導人員相關變項(如:工作滿意感、社會主持)或海峽兩岸教育視(督)導制度之比較等進行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除本研究所用之方法外,尚可考量實際上需要,採用比較研究法、問卷調查法等等。 Read more
|
12 |
陳嘉庚研究-海外華人中國意識的探討柯惠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
|
13 |
中國茶屬植物之研究戚經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14 |
中國勞動合同法對台商影響之研究 / The study of China Labor Contract Law's influence on Taiwan business men周連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於2008年1月1日開始實施勞動合同法,這部勞動合同法在保障勞工的工作權益作了很多詳細的規範,主要目的在推動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促進勞動關係的合諧,本研究主要對勞動合同法的內容作探討,勞動合同法法理之研究,勞動合同實施之評議,新勞動合同法引起外資出走潮,新勞動合同法對台商之衝擊,對在大陸台商經營所面臨的勞工成本問題作探討。
在勞動合同法下台商如何面對未來,必須重新思考人力資源的配置,台商在經營成本大增下從聘僱、資遣、人力派遣上都將受到嚴格規範,必須檢討人事成本,思考產業轉型,提高產品附加價值,避免大量仰賴勞動力,提高自動化生產,提高人力素質創造更高的企業附加價值。
|
15 |
中國大陸翻譯敎科書發展硏究, (1949-1998) =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textbooks on the mainland of China, (1949-1998)張美芳, 01 January 1999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16 |
從階級鬥爭到經濟改革 : 中國婚姻倫理的變遷, 1949-1989 = From class struggle to economic reform : changes in the Chinese ethics of marriage, 1949-1989文麗逑, 01 January 2003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17 |
"西蜀方言" 的親屬稱謂語研究 =A Study on the Kinship terms in Western Mandarin / Study on the kinship terms in Western Mandarin方雅琴 January 2018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Arts and Humanities. / Department of Chinese
|
18 |
胡錦濤時期建構中國和平形象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constructing China’s peaceful image in the era of Hu Jintao林宜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改革開放30年,經濟的發展帶動整體國力不斷提升,面對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之中國威脅論,中共近幾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並藉由各種場合不斷強調和平共處、和諧發展之基調。
2002年胡錦濤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並於2003年接任中共國家主席,自此開啟了胡錦濤執政時期。本文旨在探究胡錦濤主政時期對內如何實現和諧社會、對外又如何實現和諧世界之理論,並進而探討中共對台政策之和平作為。
胡錦濤對內為建構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乃是經由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建設等手段;隨著經濟發展進一步深化經濟改革,緊接著政治改革成為必要,加強與人民群眾利益緊密相連的社會建設,並藉由文化軟實力的推動來改變西方國家對中國國家形象的觀感。對外為建構其和平形象,除塑造負責任大國形象,與鄰為善,持續深化與支持發展中國家,並積極參與各種國際組織,爭取主辦國際賽事及盛會,對台政策則重啟兩岸談判機制,加強兩岸互動交流,進而減少打壓臺灣國際發展空間。
然而中共也因改革開放政策而面臨嚴重的社會問題,雖其不斷強調自己的發展策略是一種和平導向,但卻又處處設限,強調「民主」卻又打壓「人權」,發展「和平」卻又處處「威脅」,雖然中共積極地謀求一個更利己的國際環境,然其矛盾的作法仍形成發展「和諧社會」及「和諧世界」的內、外部阻力。
有「和諧社會」才有「和諧世界」,而「和諧社會」的根本在民主,期待中共未來能夠落實真正的自由、民主,進而發展成為表裡合一的「和諧世界」。
|
19 |
製藥企業應對藥品價格管制的戰略行為 : 基於新醫改背景下的實證分析 / Strategic response to drug price regulation :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firms under new healthcare reform馮柳 January 2012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
20 |
娛樂服務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以昆山市爲例 / The Entertainment Services Impact on the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he Case Study in Kunshan City易宗霆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娛樂服務業在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歷史已經比較悠久,而在中國則是改革開放以後,娛樂服務業才真正進入中國各地, 但是中國卻把娛樂服務業的附加價值更發揮的淋漓盡致。
中國對於娛樂服務業的態度,官方和學者一直以來都有著許多爭論,有的人為娛樂服務業在提高人們生活水準、促進就業、增加經濟成長、改善產業結構、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然而也有人認為娛樂服務業是滋生犯罪、傳染疾病、吸毒販毒的溫床,對國家和社會具有極大的危害作用。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舉凡東南亞國家的日本、台灣、越南、菲律賓與泰國等等,當這些國家從未開發中國家邁向已開發國家之際,娛樂服務業都扮演了一個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角色。客觀地來看,娛樂服務業既有其積極的一面,必也有其消極的一面。在實踐中,大多數的國家並沒有因為有其消極的一面而根絕娛樂服務業 。原因是娛樂服務業絕非僅影響個人就業並改善個人生活的小議題,而是對整個國家經濟成長有催化的作用。因此,在這種背景下,研究娛樂服務業對於經濟增長的作用與影響,研究中國娛樂服務業的現狀和問題,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借鏡由中國一個縣級市----昆山市做為代表,來探討娛樂服務業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昆山市屬於江蘇省蘇州市管轄,位處於上海與蘇州中間。改革開放之前是一個毫無經濟可言的農業型地區;改革二十年之後,昆山市在2008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 690435人,而外來暫住人口達954162人。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500.26億元。因此,昆山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進一步鞏固。全年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12.37億元,比上年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978.81億元,增長14.1%;第三產業增加值509.08億元,增長17.2%,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3.9%,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272.55億元,比上年增長35.0%,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突破百億元,達到115.69億元,比上年增長33.7%。財政收入總量、人均GDP和人均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繼續位居全國各縣(市)之首。從這些驚人的數據來看,昆山真正發展的十五年間,能達到這種成就除了完整的產業結構,地方政府積極創新正面的效率外,娛樂服務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本研究的主要目地是在探討娛樂服務業的發展對昆山經濟成長的貢獻,同時我們希望利用大量實證資料,有系統地來分析當地娛樂服務業發展的現狀和特徵,與經濟增長之間的互補關係,進而推論中國娛樂服務業對整體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和隱性影響。本論文主要包括五部分內容:第一章為緒論部分,主要先對娛樂服務業相關概念進行界定,包括娛樂服務業的內涵和範圍;第二章分析娛樂服務業從業人員結構及薪資所得,再探討消費理論,其中包括比例與層面進而推論其經濟規模及影響。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娛樂服務業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關係。娛樂服務業可以促進發展中國GDP的增長,可以提高經濟增長效率,同時優化地方產業結構,並能緩解就業壓力。第四章主要以二個實例,來分析娛樂服務業對中國經濟環境與城市變化的實際影響,以及娛樂服務業的未來。第五章為總結及未來研究方向。 Read more
|
Page generated in 0.018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