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完全中學教師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完全中學為例

鄒慶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教育部為提昇高中教育品質,增進教育資源充分運用,滿足國中學生就讀高中之需求,促進教育發展的區位平衡與學校社區化,增加高中生容納量,乃積極研議試辦完全中學;台北縣於八十四年至八十七年陸續成立十三所完全中學,十三所皆由國中改制而成,改制後的完全中學面臨國、高中新舊文化的衝擊、資源分配的爭議、行政工作的壓力及國、高中管教問題的困境等問題。本研究目的是想了解完全中學教師人際關係的現象、完全中學國、高中教師在面臨以上衝擊產生的人際衝突及解決人際衝突的機制。 本研究為研究方便,選擇都會區的一所完全中學為研究場域,研究參與者包括校長、主任、組長、國中教師、高中教師及離職教師,採質化方法進行研究,資料主要來源包括訪談紀錄、觀察記錄、會議文件等。 本研究經歸納分析得到以下結果,在完全中學教師人際關係的現象方面包括:(一)完全中學國、高中教師互動的現象:國、高中教師互動的機會很少、完全中學國、高中教師彼此的心結很重、教師兼行政人員面臨人際的困境。(二)完全中學教師人際衝突的現象:因空間的爭取而產生的衝突現象、因資源分配不均而產生不滿的現象、因認知的不同而產生爭執的現象、因溝通不良而產生的抗拒現象。 完全中學教師人際衝突的原因包括:(一)在物理環境方面有:資源分配不均是關係緊張的潛在因子、空間的不當規劃造成人際的疏離。(二)在學校制度方面:人情關係與制度的建立影響人際關係、行政工作的壓力產生的人際困境、完全中學國、高中教師不同次級文化及其衍生的人際問題。(三)在心理認知方面:不良的互動起因於彼此的心結、本位主義及利益導向是溝通的障礙、不同的認知導致彼此的不滿。 針對以上人際關係的現象及人際衝突的原因,本研究歸納出解決人際衝突的機制包括:(一)突破空間資源障礙的機制包含:增進資源分配公平性、突破空間障礙的機制。(二)建立和諧校園的制度文化包含:尊重傳統文化,發揮學校穩定力量、建立制度文化,激勵學校進步的力量、分工合作,促進行政工作的績效、發展學校特色,增進教師對學校的認同。(三)解除心理障礙的機制包含:建立公平合理的教學環境、建立定期的溝通管道、增進老師間彼此的了解、增進交流,解除本位心理及階層意識、解除威權心態,促進行政人員與老師間的和諧、善用行政管理的解決策略。根據本研究結果及結論分別就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2

國語時裝單元劇所描述的人際衝突

劉菁菁, LIU, JING-J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際衝突乃電視戲劇節目常見的主題。本研究即試圖觀察台灣的電視戲節目在人際衝 突問題的展現上,是否提出很好的洞察和建議。 並且擇定研究對象為75年播出之三台國語時裝單元劇,以與播出實際情況相符的劇 本為分析資料。研究方法為內容分析法。企圖解答下列四個問題:(一)電視戲劇節 目所描述的人際衝突主題為何﹖(二)電視戲劇節目所建議的人際衝突解決方式為何 ﹖(三)電視戲劇節目中所描述的人際衝突主題與劇中人物人口學變項之間有何關連 ﹖(四)電視戲劇節目所描述的人際衝突解決方式與劇中人物之人口學變項之間有何 關連﹖ 行文之安排大致如下: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四章:研究結果。 第五章:結論和建議。
3

宗教信仰、價值信念與人際衝突因應行為的關係 / Religion, Values and Interpersonal Conflict-Handing Behavior

陳燕玲, Yang-ling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不同宗教信仰(佛教、基督教與無宗教信仰)者之價值觀念與人際衝突處理方式(妥協、整合、退讓、逃避、競爭)的傾向。研究方式採問卷法,受試者均為有工作或有工作經驗者,計無信仰者140人,佛教信仰者112人,基督教信仰者117人,研究工具為羅氏(Rokeach)價值問卷,內存-外鑠宗教取向量表(intrinsic–extrinsic religious orientiation),組織衝突處理量表(ROCI-II)。 本研究結果發現宗教信仰與部份衝突處理方式有關係,在採取競爭方式上無信仰的人比有信仰的人更偏好競爭方式,整合方式上有信仰者比無信仰者更偏好採取;退讓方式上,佛教徒比無信仰者、基督教徒更加偏好採用。宗教信仰與價值觀有相當大的關係,價值觀與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主修科系、工作年資等也有一些相關。有宗教信仰與無宗教信仰者對價值觀的重視程度,在八個價值因素中有七個顯著不同,僅在「開明擔當」因素上相同;不同宗教信仰者,即佛教與基督教信仰者之間僅在一個因素上不同,即對「幸福成熟」之重視程度不同。 價值觀與衝突處理方式間有相關存在,且兩者的相關情況,在有宗教信仰和與無宗教信仰的群體中十分不同;在無信仰的人中,兩者間的相關只出現在一個情形,即採用退讓方式與重視寬容慈愛之價值觀因素有相關,然而在有宗教信仰的人中,則是每一衝突解決方式均和特定價值觀因素有相關。 此外,若依Allport之內存-外鑠宗教取向,亦即依不同信仰動機將有宗教信仰者加以分類,本研究發現不同宗教信仰類型者,在基督教中差異很大,在佛教中差異則較小,不同宗教信仰類型的人其重視的價值觀及衝突處理方式也不太相同。本研究最後針對各研究結果提出說明與討論,並提出未來之研究方向。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人際衝突…………………………………………10 第二節 價值觀與人際衝突處理 ……………………… 19 第三節 宗教信仰與人際衝突處理………………………26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47 第一節 研究樣本及施測程序……………………………47 第二節 研究工具…………………………………………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55 第一節 人際衝突處理方式………………………………55 第二節 價值觀……………………………………………63 第三節 價值觀與衝突處理方式…………………………77 第四節 宗教信仰、價值觀與衝突處理方式……………80 第五節 研究結果摘要……………………………………86 第五章 研究討論、研究限制與建議 ………………… 89 第一節 研究討論 ………………………………………89 第二節 研究限制 ………………………………………98 第三節 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4 中文部份 …………………………………………………104 英文部份 …………………………………………………107 附錄 ………………………………………………………110 附錄一 施測問卷……………………………………… 111 價值觀量表……………………………………………… 112 生活事件因應量表……………………………………… 113 基本資料及信仰態度量表:佛教 ………………………114 基本資料及信仰態度量表:基督教 ……………………115 基本資料及信仰態度量表:無信仰者 ………………… 116 附錄二 佛教重要觀念之補充說明………………………117 附錄三 最重要與最不重要之五個價值觀項目…………121 附錄四 價值觀量表之排序平均數及百分評比 平均數摘要表………………………………………………123 附表1 無宗教信仰者與不同類型宗教信仰 者目的價值之排序平均數 ………………………………123 附表2 無宗教信仰者與不同類型宗教信仰 者目的價值之百分評比平均數 …………………………123 附表3 無宗教信仰者與不同類型宗教信仰 者工具價值之排序平均數 ………………………………124 附表4 無宗教信仰者與不同類型宗教信仰 者工具價值之百分評比平均數 …… ………………… 124 附表5 有無宗教信仰者目的價值之排序平 均數 …………………………………………………… 125 附表6 有無宗教信仰者目的價值之百分評 比平均數 ……………………………………………… 125 附表7 有無宗教信仰者工具價值之排序平 均數 …………………………………………………… 126 附表8 有無宗教信仰者工具價值之百分評 比平均數 ……………………………………………… 126 /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of values and the use of conflict-handling behaviors (compromising, accommodating, competing, collaborating, avoiding) among three groups including non-religious, Buddhist, and Christian. The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the 373 subjects who were employed. The instrument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Rokeach Values Survey, Intrinsic-Extrinsic Religious Orientation, and Rahim Organization Conflict Inventory-II.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e use of conflict-handling behavior, the non-religious subjects used more “competing” behaviors and less “collaborating” behaviors than the religious subjects did. Buddhists used “accommodating” more frequently than non-religious and Christian subjects. Besides, “education” was the most related variable to conflict-handling behaviors. In general, the higher educated subjects used more “compromising” and “collaborating” behavior, and less “avoiding” and “accommodating” behaviors.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religion and values. A modicum of correlation between values and sex, age, education, major and seniority were discovered. Almost all value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religious groups and the non-religious group. There was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values and conflict-handling behaviors in the religious groups, and low correlation in the non-religious group. The religious subjects were further categorized by I-E sca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ues and conflict-handling behaviors were not quite different between the Buddhist subgroups but there were very different between Christian. Elucidation for all effect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were also included.
4

個人生涯規劃與衝突管理之探討-以我國稅務人員為個案研究 / The Empirical Study of Intrapersonal Conflict, Interpersonal Con- flict, Individual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 Effect- ivenes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of Conflict Management

蘇麗敏, Su, Li 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乃在探討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個人生涯規劃的瞭解程度以及生涯發展效能之間的關係,並提出衝突管理的技巧與方法以做為個人生涯規劃時的技術之一。   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緣起與研究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及重要名詞界定。   其次,本文採文獻探討法與問卷調查法,在文獻探討方面,於第二章為「生涯發展的理論基礎與相關文獻」,將說明生涯發展理論的概況、生涯發展的理論與模型、生涯發展的階段與任務以及生涯發展的效能。第三章為「衝突管理的理論基礎及其應用」,探討衝突管理的基本內涵、衝突管理的理論與模型、衝突管理的方法與技巧。   再者,在問卷調查方面,本研究之抽樣對象為財政部賦稅署、高雄市國稅局、臺灣省南區國稅局、台北市稅捐稽徵處及花蓮縣稅捐稽徵處等五個機關,總計531位稅務人員。研究量表為筆者自行編製,主要的變項為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個人生涯規劃的瞭解程度以及生涯發展效能四大部份,資料分析方法則採次數分配、t考驗、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等方法。這些內容皆於第四章「實證研究調查與設計」中,分為相關研究與本文研究架構及假設、研究對象的探討、研究工具及樣本特性、及資料分析方法四節說明之。   再次,於第五章「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口說明本研究的結果,而本文的研究發現可歸納為以下數點:   1.男性、已婚者、主管人員、年齡較長者、服公職年資較久者、及簡任官等人員對生涯規劃的瞭解程度較高。   2.女性、未婚,在目前機關任職五年以下者、及委任官等人員之「個人一角色的衝突」較高。   3.年齡較輕者與服公職年資較短者,其個人的內在衝突較高。   4.男性、主管人員、年齡較輕者、服公職年資較短者、及薦任官等人員,對人際衝突處理風格較偏向採取「整合」的方法。   5.男性、已婚、主管人員、年齡較長者、服公職年資較久者、監察政風人員、官等較高者、及花蓮縣稅捐稽徵處人員,其生涯發展的效能較高。   6.個人生涯規劃瞭解程度與個人內在衝突、人際衝突的處理風格及生涯發展效能的相關性,分別呈負相關、正相關及正相關。   7.個人內在衝突與人際衝突的處理風格、及與生涯發展效能的相關性,皆呈現負相關。   8.「整合」、「專斷」及「妥協」等人際衝突的處理風格與生涯發展效能呈現正相關。   9.個人的生涯規劃瞭解程度、個人內在衝突及人際衝突對生涯發展效能的預測力不盡理想。   10.在本研究中,稅務人員人際衝突的處理風格僅出現四種,亦即整合、謙恭、專斷、及妥協四種風格。   最後,第六章「結論」將綜合前述的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就理論探討與實証研究部份提出研究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2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