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遺忘與記憶:萬金宗教信仰的改信與游宗之研究

江杰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楔子 這個故事發生在屏東山腳的沿山地帶的一群人身上。或許有人會說他們是平埔族,也或許稱為馬卡道人,因為沒有人可以知道這故事過去真正的發展過程,這群人分別來自不同的地方,身上帶原著不同地域的記憶與傳統。族群的界定長期以來多半依靠民族學與人類學者的分類為準則,這種分類方式多半侷限並強調在族群之間的「認同」、「語言」、「文化特徵」……等,這些準則標地通常以19世紀以降的民族觀為化約藍本,而此種以化約凝聚傾向的民族觀,卻很容易忽略族群內部的差異與衝突性,而過度浪漫化的民族觀也進一步導致日後晚進民間學者的研究觀,而一廂情願的以悲情、衝突來作為論述的主軸,但歷史的發展過程真是如此浪漫嗎? 被化約後的四個種族在此屏東山腳下陸續粉墨登場,分別來自發展程度相異的文明;而被化約的過程與結果,或許並不真的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化約之後的人群有否有助於我們了解並釐清這群共同居住的人,在其日常生活中的宗教信仰型態與思維邏輯。如果其他的人類族群之間,他們所使用的符號跟語言或許與我們不同;然而故事是否必須以大家熟悉的方式來述說。正如同英達爾(Sylvia Louise Engdahl)在Enchantress from the Stars 前言中提到:「然而故事若必須以大家熟悉的方式來述說。因此,這個故事的內容似乎平淡無奇:正如魔法護身符和可怖的巨龍是過去傳說的傳統成分,光線槍和星際侵略乃是今日的要素。這些傳說就字面上來看都是不切實際的……」(Engdahl 1971)意即,歷史的發展與族群間的互動關係,並不盡然是一廂情願的化約與過度浪漫的杜撰過程。
2

宗教信仰、價值信念與人際衝突因應行為的關係 / Religion, Values and Interpersonal Conflict-Handing Behavior

陳燕玲, Yang-ling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不同宗教信仰(佛教、基督教與無宗教信仰)者之價值觀念與人際衝突處理方式(妥協、整合、退讓、逃避、競爭)的傾向。研究方式採問卷法,受試者均為有工作或有工作經驗者,計無信仰者140人,佛教信仰者112人,基督教信仰者117人,研究工具為羅氏(Rokeach)價值問卷,內存-外鑠宗教取向量表(intrinsic–extrinsic religious orientiation),組織衝突處理量表(ROCI-II)。 本研究結果發現宗教信仰與部份衝突處理方式有關係,在採取競爭方式上無信仰的人比有信仰的人更偏好競爭方式,整合方式上有信仰者比無信仰者更偏好採取;退讓方式上,佛教徒比無信仰者、基督教徒更加偏好採用。宗教信仰與價值觀有相當大的關係,價值觀與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主修科系、工作年資等也有一些相關。有宗教信仰與無宗教信仰者對價值觀的重視程度,在八個價值因素中有七個顯著不同,僅在「開明擔當」因素上相同;不同宗教信仰者,即佛教與基督教信仰者之間僅在一個因素上不同,即對「幸福成熟」之重視程度不同。 價值觀與衝突處理方式間有相關存在,且兩者的相關情況,在有宗教信仰和與無宗教信仰的群體中十分不同;在無信仰的人中,兩者間的相關只出現在一個情形,即採用退讓方式與重視寬容慈愛之價值觀因素有相關,然而在有宗教信仰的人中,則是每一衝突解決方式均和特定價值觀因素有相關。 此外,若依Allport之內存-外鑠宗教取向,亦即依不同信仰動機將有宗教信仰者加以分類,本研究發現不同宗教信仰類型者,在基督教中差異很大,在佛教中差異則較小,不同宗教信仰類型的人其重視的價值觀及衝突處理方式也不太相同。本研究最後針對各研究結果提出說明與討論,並提出未來之研究方向。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人際衝突…………………………………………10 第二節 價值觀與人際衝突處理 ……………………… 19 第三節 宗教信仰與人際衝突處理………………………26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47 第一節 研究樣本及施測程序……………………………47 第二節 研究工具…………………………………………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55 第一節 人際衝突處理方式………………………………55 第二節 價值觀……………………………………………63 第三節 價值觀與衝突處理方式…………………………77 第四節 宗教信仰、價值觀與衝突處理方式……………80 第五節 研究結果摘要……………………………………86 第五章 研究討論、研究限制與建議 ………………… 89 第一節 研究討論 ………………………………………89 第二節 研究限制 ………………………………………98 第三節 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4 中文部份 …………………………………………………104 英文部份 …………………………………………………107 附錄 ………………………………………………………110 附錄一 施測問卷……………………………………… 111 價值觀量表……………………………………………… 112 生活事件因應量表……………………………………… 113 基本資料及信仰態度量表:佛教 ………………………114 基本資料及信仰態度量表:基督教 ……………………115 基本資料及信仰態度量表:無信仰者 ………………… 116 附錄二 佛教重要觀念之補充說明………………………117 附錄三 最重要與最不重要之五個價值觀項目…………121 附錄四 價值觀量表之排序平均數及百分評比 平均數摘要表………………………………………………123 附表1 無宗教信仰者與不同類型宗教信仰 者目的價值之排序平均數 ………………………………123 附表2 無宗教信仰者與不同類型宗教信仰 者目的價值之百分評比平均數 …………………………123 附表3 無宗教信仰者與不同類型宗教信仰 者工具價值之排序平均數 ………………………………124 附表4 無宗教信仰者與不同類型宗教信仰 者工具價值之百分評比平均數 …… ………………… 124 附表5 有無宗教信仰者目的價值之排序平 均數 …………………………………………………… 125 附表6 有無宗教信仰者目的價值之百分評 比平均數 ……………………………………………… 125 附表7 有無宗教信仰者工具價值之排序平 均數 …………………………………………………… 126 附表8 有無宗教信仰者工具價值之百分評 比平均數 ……………………………………………… 126 /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of values and the use of conflict-handling behaviors (compromising, accommodating, competing, collaborating, avoiding) among three groups including non-religious, Buddhist, and Christian. The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the 373 subjects who were employed. The instrument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Rokeach Values Survey, Intrinsic-Extrinsic Religious Orientation, and Rahim Organization Conflict Inventory-II.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e use of conflict-handling behavior, the non-religious subjects used more “competing” behaviors and less “collaborating” behaviors than the religious subjects did. Buddhists used “accommodating” more frequently than non-religious and Christian subjects. Besides, “education” was the most related variable to conflict-handling behaviors. In general, the higher educated subjects used more “compromising” and “collaborating” behavior, and less “avoiding” and “accommodating” behaviors.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religion and values. A modicum of correlation between values and sex, age, education, major and seniority were discovered. Almost all value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religious groups and the non-religious group. There was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values and conflict-handling behaviors in the religious groups, and low correlation in the non-religious group. The religious subjects were further categorized by I-E sca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ues and conflict-handling behaviors were not quite different between the Buddhist subgroups but there were very different between Christian. Elucidation for all effect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were also included.
3

宗教信仰與非營利組織文化之關係探索--以台灣世界展望會為例

王蓉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試圖從「微視」的觀點與「實證」之方式來探索宗教信仰與非營利組織文化之關係,單以『台灣世界展望會』為本研究之研究個案。本研究所關注的焦點是組織內部的文化為何,且是實際從組織成員的角度來加以深入的了解,因此,本研究嘗試先從瞭解組織內成員之個人基本背景與特質以及組織成員本身所持有之宗教信仰與價值理念,進一步認識組織內所認知的文化內涵為何。換言之,組織成員對組織文化的認知是否會因組織成員本身背景與特質所影響,以及組織成員在宗教信仰上的虔敬程度(即宗教性)是否會影響組織成員對其組織文化上的認知。本研究之研究方法上採以量化問卷調查為主之研究工具,但在尋找明確之研究變項的過程裡亦採取一些質化的方式,如:訪談、觀察等方式,以助於之後研究問卷之設計與真正符合本研究的意義。 研究發現,摘要如下: 1.由於展望會本身是一個具有基督教背景之非營利社會服務性組織,故發現成員中佔有約百分之七十的人是基督徒,而且其中原住民的同工則佔有相當的比例,亦形成展望會獨特的組織文化與特色。此外,成員對組織的認同感(包含認同於組織所信奉的核心價值與信念)相當高,更反映出成員對組織的向心力與忠誠度等文化面向上呈現出相當高與一致程度的組織文化。 2.成員個人的基本特質對其組織文化的認知上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包括了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與宗教信仰上的差異。教育程度低的成員對組織文化的認同感、向心力程度較教育程度高的為高;已婚比未婚高;具有基督教信仰之成員比起非基督徒或沒有任何信仰者高等。 3.成員之宗教信仰的宗教性愈高,則其對組織文化的認同感會愈高。也就是說成員對組織文化的看法亦會受到成員之宗教性程度上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4.成員個人之基本特質對其組織文化上的認知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包含了成員之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與宗教信仰上的差異。組織成員中以高中、職的教育程度者居多數,相較之下,教育程度愈低的成員對組織文化的認同感、向心力程度較教育成度高者為高。已婚比未婚的成員對組織文化的認同感、向心力程度較教育程度高者為高。具有基督教信仰之成員比起非基督徒或沒有任何宗教信仰者在對組織文化的認同感、向心力程度為高。 5.成員之基督教信仰之宗教性愈高,則對組織文化的認同感、向心力程度會愈高。換言之,成員對組織文化的認知會因為成員本身之宗教性程度上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個案之選擇與特質……………………………………6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論文結構………………………………………8 第二章 相關文獻之探討與回顧 第一節 組織文化的概念……………………………………………9 第二節 宗教信仰與組織文化……………………………………..17 第三節 本章結語…………………………………………………..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主題……………………………………..22 第二節 研究概念與變項之界定…………………………………..24 第三節 研究方法…………………………………………………..26 第四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28 第四章 簡介台灣世界展望會及其發展概況 第一節 簡介世界展望會之起源與工作核心理念………………..30 第二節 簡介台灣世界展望會……………………………………..32 第五章 研究樣本之量化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樣本之基本資料與特質的分析與描述…………….36 第二節 組織文化觀點之解釋…………………………………….41 第三節 影響成員對組織文化認知之相關因素探討…………….47 第四節 宗教信仰與組織文化之關係探索與分析結果………….50 第五節 發現與討論……………………………………………….51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語………………………………………….52 第二節 研究限制………………………………………………….57 參考書目………………………………………………………………58 附錄一 問卷內容…………………………………………………..62 圖 次 圖一:本研究之流程圖………………………………………………8 圖二:組織文化的層次及其互動………………………………….14 圖三:組織文化的層級…………………………………………….15 圖四:本文研究架構圖…………………………………………….23 表 次 表一:研究樣本之個人基本資料與特質之描述統計分析表…….37 表二:研究樣本之個人基本資料與特質之描述統計分析表.…..39 表三:個人宗教信仰之描述統計分析表.………………………..41 表四:成員對組織認同感之描述統計分析表…………………….43 表五:成員對組織之向心力的描述統計分析表………………….44 表六:組織人際關係氣氛的描述統計分析表…………………….46 表七:組織宗教化之程度的描述統計分析表…………………….47 表八:個人基本特質對組織文化認知上的顯著性影響之檢定表.47 表九:教育程度對組織文化認知之顯著性影響分析表………….48 表十:婚姻狀況對組織文化認知之顯著性影響分析表………….49 表十一:宗教信仰對組織文化認知之顯著性影響分析表……….49 表十二:成員之宗教性與其對組織文化的認知上的相關程度表 50 / ABSTRACT In this thesis, we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the cultur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from micro viewpoint and practical way, taking the World Vision Taiwan for our study case. We focus on what is truly culture within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nd we attempt to search for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from the member of view. We adopt maily the questionnaire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the meanwhile we also use qualitative method of interview and join and observation to get definite variables, helping the design of the questionnaire. We found most members are Christians and aborigiines. Their commitment theirselves to World Vision also is the unique trait of their culture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We prove that the higher of the religiosity of members, the more degree of their centripetal force and identification.In other words, the recognification of culture from members depends on their different religiosity of the members. We show the clear and definite correlation between members' background, including education, marriage and religious belief and their concepts towards the World Visi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members who are lower education is more positive and higher than those are higher education. Marrieed members are higher than unmarriaged. And if members have their religious belief, their are much more willing to involved the service and the mission than those do not have.

Page generated in 0.013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