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不對稱資訊下銀行放款契約訂定之研究

姜堯民, JIANG,YAO-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銀行放款市場中存在著有信用分配的現象,也就是在均衡時有些申請人無法獲得貸款 ,而使得需求大於供給。在傳統經濟學上探討供需原理時,一旦需求大於供給, 價格 將提高, 而使需求減少或供給增加, 而在均衡時, 供給與需求是相等的。 利率無法發揮充分調節供需機能,主要是因為利率的訂定取決於銀行,而銀行主要是 考慮外在法令或政府干預與放款風險的衡量,其中最重視放款風險。在一既定的最適 利率水準之下,銀行考慮借款人的風險,害怕再提高利率水準會使期望利潤下將, 以 致在需求大於供給的情形下, 不會提高利率來將低超額需求。 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銀行無法定全知道借款人的風險性,也就是銀行與借款 人之間存在著有資訊不對稱。 本研究欲利用代理理論中自行選擇機能,以非利率放款條件,如擔保品做為審視工具 ,探討如何決定放款契約中,利率與擔保品的要求數額及關係,以消除因為資訊不對 稱而引起的逆選擇現象,進而降低信用分配的現象。 本文研究目的為: 1.尋求不對稱資訊下,最適放款契約的訂定,以使銀行期望利潤最大。 2.藉自行選擇機能的運作,讓借款人得到滿足,而誠實履行償還借款。
2

銀行用價格或數量壓抑地雷公司借款?-銀行放款信用分配的台灣實證

秦玉芬, Claire C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對信用分配的實證研究,大抵不脫以總體資料(aggregate datas)說明在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中「信用管道」(credit channel)的存在,但要以此解釋信用分配的現象則略顯不足,我們需要的是更直接的證據:那就是在信用管道背後,銀行用來壓抑地雷公司借款的「篩選工具」(Screening Devices)! 本文便以分析整理個別公司借款資料的方式進行實證研究,首度將樣本區分為「地雷公司」與「正常公司」,以及「金融風暴前、後」的不同時期,並以「臨界放款利率」作為判斷標準。 本文得到以下三點結論: 1. 在三種樣本期間,地雷公司與正常公司所面對的放款供給曲線,幾乎都有後彎現象(除正常公司在金融風暴前例外),表示信用分配現象的確存在,且銀行以利率為信用篩選工具。 2. 在全部樣本期間與金融風暴後,地雷公司所面對的臨界放款利率均較正常公司為低,表示銀行對地雷公司與正常公司的臨界放款利率的確有異,且銀行成功以「數量」壓抑地雷公司借款。 3. 地雷公司與正常公司在金融風暴後,臨界放款利率均有所降低,且地雷公司臨界放款利率降幅(與全部樣本期間相較)較正常公司高出11個百分點,表示「金融風暴」的確會影響銀行授信態度,且對地雷公司影響較大。 實證結果與研究假說一致,並符合我們的直覺。

Page generated in 0.010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