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對稱資訊下銀行放款契約訂定之研究姜堯民, JIANG,YAO-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銀行放款市場中存在著有信用分配的現象,也就是在均衡時有些申請人無法獲得貸款
,而使得需求大於供給。在傳統經濟學上探討供需原理時,一旦需求大於供給, 價格
將提高, 而使需求減少或供給增加, 而在均衡時, 供給與需求是相等的。
利率無法發揮充分調節供需機能,主要是因為利率的訂定取決於銀行,而銀行主要是
考慮外在法令或政府干預與放款風險的衡量,其中最重視放款風險。在一既定的最適
利率水準之下,銀行考慮借款人的風險,害怕再提高利率水準會使期望利潤下將, 以
致在需求大於供給的情形下, 不會提高利率來將低超額需求。
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銀行無法定全知道借款人的風險性,也就是銀行與借款
人之間存在著有資訊不對稱。
本研究欲利用代理理論中自行選擇機能,以非利率放款條件,如擔保品做為審視工具
,探討如何決定放款契約中,利率與擔保品的要求數額及關係,以消除因為資訊不對
稱而引起的逆選擇現象,進而降低信用分配的現象。
本文研究目的為:
1.尋求不對稱資訊下,最適放款契約的訂定,以使銀行期望利潤最大。
2.藉自行選擇機能的運作,讓借款人得到滿足,而誠實履行償還借款。
|
2 |
銀行用價格或數量壓抑地雷公司借款?-銀行放款信用分配的台灣實證秦玉芬, Claire C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對信用分配的實證研究,大抵不脫以總體資料(aggregate datas)說明在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中「信用管道」(credit channel)的存在,但要以此解釋信用分配的現象則略顯不足,我們需要的是更直接的證據:那就是在信用管道背後,銀行用來壓抑地雷公司借款的「篩選工具」(Screening Devices)!
本文便以分析整理個別公司借款資料的方式進行實證研究,首度將樣本區分為「地雷公司」與「正常公司」,以及「金融風暴前、後」的不同時期,並以「臨界放款利率」作為判斷標準。
本文得到以下三點結論:
1. 在三種樣本期間,地雷公司與正常公司所面對的放款供給曲線,幾乎都有後彎現象(除正常公司在金融風暴前例外),表示信用分配現象的確存在,且銀行以利率為信用篩選工具。
2. 在全部樣本期間與金融風暴後,地雷公司所面對的臨界放款利率均較正常公司為低,表示銀行對地雷公司與正常公司的臨界放款利率的確有異,且銀行成功以「數量」壓抑地雷公司借款。
3. 地雷公司與正常公司在金融風暴後,臨界放款利率均有所降低,且地雷公司臨界放款利率降幅(與全部樣本期間相較)較正常公司高出11個百分點,表示「金融風暴」的確會影響銀行授信態度,且對地雷公司影響較大。
實證結果與研究假說一致,並符合我們的直覺。
|
Page generated in 0.013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