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
  • 6
  • Tagged with
  • 6
  • 6
  • 6
  • 6
  • 6
  • 4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個人所得稅侵蝕問題之研究

吳文彬, Wu, Wen-B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所得概念與所得稅侵蝕問題之發生:介紹各種所得概念並作簡單評論,次 由一般認為最妥善之概括性所得概念(經濟力增加說)討論到所得稅稅基 侵蝕問題。 第三章 免稅所得及優惠所得之研究。 第四章 寬免額及扣除額之研究:以上兩章就我國有關法令與各主要國家作一比較 ,並討論其與所得稅侵蝕之關係。 第五章 個人所得稅侵蝕問題之解決:討論美國學者提出的兩個方法:(一)將稅 式支出(指所得稅減免)列入政府預算,以明其得失。(二)概括性所得 稅,亦即取消所有的減免規定。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2

個人所得稅寬免額訂定問題之研究

黃瑞春, Huang, Rui-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乙冊,約五萬字,分為六章。第一章係「緒論」,扼要說明本文研究之目的與 範圍。第二章係「個人所得稅寬免額之理論基礎」,由於個人所得稅寬免額的訂定與 否及其最適額度的決定,對於個人所得稅在財政、經濟、社會等方面目標之達成有很 大的影響,故本章就寬色額之設置與否、其水準之訂定與適用範圍和功能等加以探討 。第三章係「個人所寬免額之減免計算方法」,上一章是偏重於寬免額之水準(Size) 的探討,本章則偏重在個人所得稅實免額之類型(Form)的探討,其類型主要有五: (1) 持續減除法;(2) 起征點法;(3) 遞減法;(4) 所得比例減除法;(5) 稅額扣抵 法。本章乃就以上五種類型分別加以分析,主要的探討各種方法之特點及其所產生之 問題。第四章係「個人所稅寬免額特殊問題之探討」,及對前兩章所未深入分析之有 關寬免額的一些特殊問題作更深一層的研究,然後以此三章作為本文整個研究的根基 ,以尋求我國訂定寬免額應導循的原則。第五章係「我國個人所得稅寬免額規定之概 述與檢討」,及就我國個人所得稅寬免額作個歷史性的評價,並對目前之規定加以檢 討,最後提出應行改進之方向。第六章係「結論」。
3

北歐四國實施雙元所得稅制之探討

邱筱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雙元所得稅 (Dual Income Tax) 制度為近年來一個新的租稅制度,主要內容是將所得分為勞動所得和資本所得兩類,其中勞動所得採累進稅率,資本所得則按比例稅率課徵,目的是促進資本累積並且減少租稅對資本所造成的扭曲,從而達成降低租稅優惠,擴大稅基的目的。本文主要深入研究現已實施的四個北歐國家:丹麥、瑞典、挪威和芬蘭實施雙元所得稅制前後的租稅稅收結構、租稅負擔情形等等,並與我國租稅環境相對照,審視該制度之可行性。 結果發現,採行雙元所得稅制當年因資本所得稅率下降,對所得稅收產生較大的衝擊,故造成所得稅的租稅負擔率在瑞典、挪威、芬蘭皆有較明顯的下降情形,但伴隨著資本的累積及稅基的擴大,租稅負擔率會隨時間經過而回到其穩定的位置。在租稅結構方面,所得稅佔總稅收比例在實施當年度同樣有降低情形,而之後亦逐年調整至一穩定的水準。就個人所得稅以及公司所得稅的稅收結構變化而言,實施雙元稅制當年,丹麥、挪威及芬蘭的公司所得稅佔總稅收比例顯著降低,但個人所得稅的變化不大。觀察四國整體狀況發現,相較於公司所得稅,佔稅收大宗的個人綜合所得稅之變動率幾乎維持在一平穩的狀態,顯示制度的實施並不會對於個人所得稅帶來嚴重的稅收損失。 就我國目前的稅收結構而言,預期若實施雙元所得稅,約半數以上的稅收不致受到影響,此外,配合取消各項租稅優惠,擴大稅基的措施,則資本所得稅收因降低稅率而短徵的問題,可望獲得解決。近年來我國為了效率、中立性以及市場的發展,在金融商品的課稅上,也逐步走向單一稅率。雙元所得稅制度的推行,若能一併取消浮濫的租稅優惠,加以做好配套措施,或許是我國稅制上一個新的挑戰與契機。
4

租稅政策對公司儲蓄之影響

李雅晶, LI,YA-J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本形成能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其財源不外來自國民儲蓄、固定資本消耗準備及國外 借入。但觀國民儲蓄占資本形成財源之比率,由民國四十年代平均約56.33%、到七十 五年高達184.98% ,顯而易見其地位已日形重要。一般說來,國民儲蓄可分為公共部 門儲蓄和私人儲蓄:前者為政府儲蓄與公營事業儲蓄;後者包含家庭及民間非營利機 構儲蓄與民營公司儲蓄( 以下簡稱個人儲蓄與公司儲蓄 )。 關於租稅對個人儲蓄之衝擊,學者多著重於利息所得稅的探討,並以利率對儲蓄之影 響效果分析對象。他們主張消費的替代彈性大於所得彈性時,利息所得課稅將降低個 人儲蓄,反之亦然。 至於租稅是否會影響公司儲蓄?由於各個學者所抱持的觀念與設定前題不同,致其結 論亦有差距。以公司所得稅而言,有人認為此稅只會降低股利發放,對公司儲蓄無影 響;另有人主張此稅比例分派於股利和公司儲蓄。此外公司稅後利潤若採股利方式發 放與股東,必須繳納個人所得稅;而以保留盈餘方式,則只待資本利得實現時才課以 資本利得稅。因此該項租稅差異,可能影響股利發放率,而間接使公司儲蓄產生增減 變動。 當租稅差異造成公司儲蓄扭曲時,如果家計單位能透視公司面紗,而將個人儲蓄做反 向調整,則私人儲蓄仍保持原狀,資本形成未受影響。反之,若私人儲蓄確因此而波 動,則此租稅差異即有重新檢討之必要。 本文之目的,乃著眼於個人所得稅岐視股利發放,所導致公司儲蓄、私人儲蓄的扭曲 。全文共分五部份。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與架構。第二章為相關理論與 文獻之回顧。第三章筆者嘗試建立一個公司儲蓄決策模型,并利用臺灣上市公司之資 料以為實證研究。第四章則探究我國家計單位是否真能透視公司面紗。第五章為結記 與建議。
5

上市上櫃公司股票買回宣告對股價影響之比較研究

費騏葳, Fei ,Chi-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庫藏股制度於國外已經行之有年,特別是美國,早在1960年代即有庫藏股交易。我國上市上櫃股票可合法買回自己公司股票制度始於2000年所通過的上市上櫃公司買回本公司股份辦法,除了希望藉以提振東南亞金融危機中不振的股市表現,也賦予企業多一種能向投資人傳遞訊息的管道。本研究基於股票買回的各項假說,希望探究公司股票買回宣告的動機還有事件宣告後對於公司股價的影響效果,最後並檢視公司的宣告決策是否會受到前次購回宣告的表現所影響。 在假說驗證方面,以2000至2004年上市公司832家、上櫃公司236家曾經宣告買回自家股票的公司為研究樣本,輔以選出與買回樣本同時間的相同數量「未買回樣本」,透過1-way ANOVA測試與鑑別分析探討影響公司宣告股票買回的因素符合哪些假說的推論結果。此外,依據各項假說,進ㄧ步利用1-way ANOVA測試和複迴歸分析找出與公司事件宣告後股價異常報酬率之間的關係,接著以1-way ANOVA檢視最後一部份研究主題。經由上述的實證分析,本研究獲得以下主要結論: 1.公司買回自家的股票平均而言對於股價有正面的影響效果。 2.以上市公司而言,影響公司宣告股票買回的假說包括了:自由現金流量假說、個人所得稅節稅假說與財務槓桿假說。以上櫃公司而言則包括:自由現金流量假說、個人所得稅節稅假說與資訊信號假說。 3.以上市公司而言,股票買回宣告後,股價的正向異常報酬與:自由現金流量假說、管理者的誘因假說呈現相關關係。上櫃公司則包括:自由現金流量假說。 4.本次是否再度宣告股票買回會受前次買回的正向累積異常報酬率所影響。 / Stock price reactions on stock repurchase announcements among publicly traded corporation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over 40 years in United States. Several hypothesizes were established and provide logical reasons for why corporations buy back their own stocks. References show large proportion of positive effect on post-announcement stock price after stock repurchase announcements from empirical researches. It is since 2000 that corporations are allowed to repurchase their own stocks legally in Taiwan. Although many efforts were put in surveying the post-announcement stock price reactions, few focused on examining how corporations’ repurchase decision would be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hypothesizes. Moreover, whether or not previous repurchase outcome may affect future repurchase judgments met contradict conclusion from recent studies. This research aims on exploring the two main topics which form 7 hypothesize. Data collecting from Taiwan Economic Journal (TEJ) database, Commercial Times and Economic Daily News contains publicly traded corporations had ever made stock repurchase announcement except financial and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The period of the study was from Aug. 6, 2000 to Jul. 31, 2004 and total number of announced corporations included was 832 listed on the Taiwan Security Exchange with 236 listed on the OTC separately. Hypothesis 1 to 6 were tested both from individual model using 1-way ANOVA Analysis and integrated model using Discriminate Analysis on Hypothesis 1 to 5, Event Study Analysis on Hypothesis 6. Hypothesis 7 was also verified with 1-way ANOVA Analysi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supports in several hypothesize which reflect corporations did concern free cash flow amount, leverage level, stock underpriced and dividend payout level issues when making repurchase announcement. The stock price after announcement has certain degree of moving correlation toward the same direction as free cash flow level and managerial stockholding level. Finally, previous repurchase outcome was found holding opposite relation with future repurchase judgments.
6

最適兩級距所得稅制之研究

周兆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符合時代潮流之免稅額制度為主,重新探討改革單一稅率所得稅制至兩課稅級距稅制後,整體社會福利與所得分配情形之變化,並將所得結果與負所得稅制下之結論作一比較,最後,再將稅制改革下社會福利變動數額與稅制改革造成租稅管理成本增加之數額兩相比較,作為政府選擇稅制時之參考。 本文主要擴展Kemper(1992)建立的具免稅額單一稅率模型,建構本研究具免稅額的兩課稅級距理論模型,並針對各種租稅改革方案詳加分類,以釐清各方案對個人效用與勞動供給產生之影響;模擬分析方法係採用Yitzhaki(1982)提出之”Tax Programming Model”(租稅程式設計模型),假設社會有100人,工資率分配型態以平均數=-1;變異數=0.39的Lognormal Distribution近似之,再配合不同社會風險趨避係數、人民勞動替代彈性及政府所需稅收等模型參數設定,求出精密度為百分之一的最適解。 藉由模擬分析結果,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 單一稅率改制為兩課稅級距稅制確有提升整體社會福利與改善所得分配公平的效果,而當社會重視效用分配公平的程度愈強烈,兩課稅級距稅制較單一稅率為優的特性愈明顯。 二、 單一稅率改制為兩課稅級距稅制之改革方案共有六種,每種方案對個人效用及勞動供給造成之影響各不相同,而最適改革方案之選擇,決定於人民勞動替代彈性的大小、社會重視效用分配公平的程度與政府所需稅收的多寡。不過,當社會較重視效用分配公平、人民勞動替代彈性愈小與政府所需稅收增加時,型一改革方案成為最適改革方案的可能性愈大。 三、 本研究提及六種租稅改革方案中以型一方案為最佳,這是因為勞動替代彈性愈小,邊際稅率上升帶來的效率損失也愈小,使得稅制雖具有邊際稅率遞增之特性,其效率損失亦不如邊際稅率遞增改善所得重分配的優點來得大;再者,由第三章比較靜態的分析可知免稅額下降有刺激勞動供給增加的效果,可以抵消一部份稅率上升帶來的效率損失,故型一改革方案(降低免稅額、第一級距邊際稅率及增加第二級距邊際稅率)在同時考量效率與公平之後,仍能被選為最佳稅制改革方案。 四、 兩課稅級距稅制之最適稅率結構,不限於邊際稅率遞增或遞減之型態,但仍必須具有平均稅率累進之特性。 五、 人民勞動替代彈性改變對最適兩課稅級距稅制之影響,是當勞動彈性愈大時,無論第一或第二級距邊際稅率均應下降,且免稅額亦減少;若由人民稅負變化而言,此時決定之稅制使中、低所得者之稅負較重,高所得者的稅負減輕。 六、 社會重視效用分配公平程度改變對最適兩課稅級距稅制之影響,是當社會重視效用分配公平的程度愈強時,免稅額下降、第一級邊際稅率愈輕而第二級邊際稅率會愈重,且兩邊際稅率間之差距隨社會重視效用分配公平程度提高而加大;若由人民稅負變化而言,此時決定之稅制使中、低所得者稅負減輕,高所得者稅負加重。 七、 政府所需稅收改變對最適兩課稅級距稅制之影響,是當所需稅收愈多時,免稅額就愈低,至於邊際稅率結構之變化,則無明顯特徵;若由人民稅負變化而言,此時決定之稅制會使全體人民稅負均加重。

Page generated in 0.029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