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當前台灣電影工業的政治經濟分析(1989-1993) / The Taiwan Film Industry (1989 - 1993): A Political Economic Perspective

魏玓, Wei, T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四、五年來台灣電影環境有一些極為特殊的現象。一方面自一九七0年代中期以降,台灣電影工業在生產方面的蕭條,至今已演變到相當嚴重的狀況;另一方面,部份本地電影卻在國際影展上普遍獲得好評,屢獲大獎。凋敝與光鮮之間,有著強烈的對比。不僅如此,國家對電影工業史無前例地高度關注;台灣、香港、中國大陸這「兩岸三地」的電影經濟互動頻繁;還有本地電影業者與錄影帶、有線電視等新傳播科技的分合關係……種種這些現象,在當前交織出一幅特殊且紛亂的台灣電影環境圖像。   本研究試圖以各類電影工業資料的整理與分析,來具體描繪出種種存在於當前電影環境的特殊現象,並說明當前電影工業的結構與運作狀況。而後將這整體電影工業狀況置放於更大的政治與經濟脈絡下,探討一九八0年代以來電影工業的發展過程,並主要從國家電影政策與電影市場動態這兩層次的影響,來分析為什麼會演變出目前電影工業的面貌。由此辨明當今台灣電影工業發展的真正問題所在,並藉以提出較為適切的政策制定與產業營運的思考方向。   研究指出,台灣電影工業生產量五年來持續迅速下跌,票房收入也極差。市場中充斥美國與香港影片,瓜分掉大筆資源。但少量的本地製片中,又在內容與形式方面有呈現兩極化的現象:一部份為製作粗糙的低俗娛樂電影,一部份為製作較嚴謹的藝術電影。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源自於早期國家設定了電影的商業娛樂取向以及依賴外來影片的電影市場供需狀況,在時間推移之中,美國與香港的通俗娛樂電影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大部分觀眾的電影品味也受到嚴重影響。於是台灣發行部門將資源轉向外來影片之發行,並集中於少數公司壟斷了發行管道,而台產影片在製片資源上的缺乏在娛樂性技術性上則更無法追上外來影片,產量與票房愈來愈少。除了這一趨勢隨著經濟自由化而愈形嚴重之外,八0年代以後架構於貧富差距拉大之上的文化品味分化,少部份文化資源較豐富的人也形成藝術電影市場。於是低成本的台產藝術電影有了基本生存條件,而低成本的娛樂電影也滿足了市場中最底層的縫隙。而不管是哪一類電影,受國外之電影標準的影響都愈來愈大。   因此研究建議,國家政策應從限制外片進口、化解發行管道壟斷,以及積極輔導獨立製片公司三方面齊頭並進,方能解決台灣電影生產日趨沒落的危機。而獨立製片公司、創作者,與評論者則應集結起來以較大的力量來制衡主要公司的壟斷,並監督國家進行改革。
2

台灣節目製作業商品化歷程分析:一個批判政治經濟學的考察 / The Commodification of TV Program Producer in Taiwan-from an Critical Political-Economy Perspective

張時健, Chen, Chang-Sh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電視產業中,商品為何、商品的特性、商品的生產過程,以及與生產結構間的對應關係。本研究採行批判的傳播政治經濟學視野,對台灣四十餘年來的電視事業進行考察。研究結果指出,電視事業中的商品,首要應為節目本身,而台灣的電視節目的首要消費者,是廣告業主而不是觀眾。同時因為國民黨時期無線三台特殊的經營體制,形塑本地節目製作業的特性:規模小、業務人員為公司主要人力。導致台灣節目的廉價化與廣告化,不論在三台寡占市場時期,或衛星電視頻道百家爭鳴時期,皆是如此。 / My objective is to find out the commodity in TV industry in Taiwan, and figure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odity,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odity and the production structure. Therefore, I studied the TV production process in Taiwan for 40 years from an critical political-economy perspective. At the end, I figure out that the commodity in TV industry is programmers, and the very first consumer of this commodity is advertisers rather than audiences. Because of the special operate model of three main TV broadcasters protected by KMT, TV program producers are small and poor, and they spend too much time in maintain the relationship with advertisers and TV managers. After all, TV program in Taiwan looks like advertisement and the quality of it is low end. No matter the market is monopolized by the three main broadcasters, or opened for hundred of satellite channels, the circumstance are all the same.
3

解讀報紙建構的資訊社會圖像 / Comprehending the Image of Information Society Newspapers Construct

陳雅萍, Ya-Ping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始於資訊社會論述瀰漫,資訊社會相關口語俯拾可得,信誓旦旦,並觀察到報紙做為一權力爭奪發聲的動態場域而資訊新聞相關版面從有到無漸趨固定之態勢,本論文第一個研究問題即是:資訊社會是何光景?---看報紙建構出如何的資訊社會圖像;接著以批判的傳播政治經濟學取向解讀此圖像是如何被產製出來的。前者(建構圖像)以系統化歸納資訊版新聞的報導主題與隱喻語言的使用為兩條取徑來呈現報紙建構的資訊社會圖像;後者(解讀圖像)則關注傳播活動如何在資源(物質與符號資源)分配不公允的情況下被設定或限制,挖掘資訊社會圖像的產製環境、生產條件與生產關係等文化製造的資訊,以瞭解文化產品(資訊社會圖像)的深層社會意義。 研究結果發現:資訊版新聞以資訊商品為首席主角及幾乎全使用正面情緒的隱喻語言所鋪陳出來之資訊社會圖像,其產製環境實與「台灣資訊社會論述發展之歷史脈絡下,國家機器與資訊產業資本家的共生結構」、及「報業經濟環境產生變化時,資訊業與報業的經濟關係」有關。轉而進入新聞產製過程,探討產製資訊新聞的過程中如何得以與社會既有權力互動,並且歸納出「國家機器」與「資訊產業界」之共生結構消息來源佔資訊版發聲位置將近八成,而資訊社會圖像產製於此等權力架構中。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背景 2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論文架構 5 第三節 章節安排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研究取向 8 第一節 文獻探討 8 1. 資訊社會文獻探討 8 2. 資訊社會定義的探討 12 3. 資訊社會論述的批判觀點 17 4. 資訊新聞與科學新聞相關研究 20 5. 小結 22 第二節 研究取向 23 1. 「建構」資訊社會圖像之研究取向 23 1.1 新聞的報導主題 24 1.2 隱喻 25 2. 「解讀」資訊社會圖像之研究取向 28 2.1 政治經濟學與批判的傳播政經研究 28 2.2新聞產製V.S.權力 31 3. 小結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6 1.研究對象與抽樣 36 2.分析單位與研究範圍 37 3.類目的建構 38 3.1 一般資料 38 3.2 報導主題 39 3.3 隱喻語言 54 3.4 消息來源 5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7 第一節 報紙建構的資訊社會圖像 57 一、 資訊版新聞的報導主題歸納 57 1. 資訊版新聞的報導主題歸納統計分析 57 2. 合併類目分析 73 3. 加入「頭條╱非頭條新聞」變項 77 4. 小結 79 二、隱喻語言的分析 80 小結 97 第二節 解讀報紙建構的資訊社會圖像 99 一、資訊社會圖像產製的政經環境 99 1. 全球資訊化浪潮的成形 100 2. 資訊產業在台灣的發展 101 3. 台灣的資訊政策 102 4.資訊社會論述中「國家機器」與「資訊產業資本家」的共生結構 105 5. 大眾化報紙紛設資訊相關版面V.S.市場利潤 108 5.1 固定資訊相關版面紛紛現身 108 5.2資訊相關版面設立背景 110 二、新聞產製V.S.權力 114 1. 新聞組織常規 114 1.1 記者採訪路線與消息來源 115 1.2 時間概念對新聞的影響 117 1.3 客觀的新聞專業意理 118 2. 資訊版是誰的天下? 119 2.1 消息來源的偏向 119 2.2 在資訊版新聞發聲的消息來源 120 第五章 結論 124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24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27 第三節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128 參考書目 131 附錄一 140 附錄二 148 附錄三 149 附錄四 151 / The first question this thesis want to ask: what is Information Society (hereafter, IS)?---what kind of image of IS newspapers construct; then comprehending how the image is produced in the approach of critical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The former (constructing image) selects two approaches, inducting the themes of news reports and the metaphor language systematically in the page of information news, to present the image of IS newspapers construct; and the latter (comprehending image) concerns how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are influenced or limited under the situation of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material and symbolic resources). Try to dig ou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roductive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nd relations of the image and so on about culture production to comprehend the deeper social meaning of the image. The research found: In the page of information news (Liberal Times i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is thesis), the image of IS is made of the chief leading role, information commodity, and the metaphor language which almost shows positive emotion. The productive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is related with the symbiosis structure of Taiwan state apparatuses and the capitalist of information industries in historical context in Taiwan and the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press and information industries when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the press changed. Also, by entering the process of making new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social existing powers interact in making information news, and the research found the IS image is produced from a powerful structure made of information industries and state apparatuses. These two kinds of sources occupy almost 80% of speaking location in the page of information news.

Page generated in 0.030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