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戰後臺灣「非獨占」公營企業的經營分析-以臺灣省農工企業公司為例(1957~2000年)

謝芳怡, Hsieh,Fang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象徵「非獨占」公營企業-臺灣省農工企業公司作為檢視其「非獨占」公營事業的進行。在研究材料上,主要利用該公司1957~2001年歷年的《董監事會議紀錄》、《常務董事會議紀錄》與1978~2001年歷年《決算書》資料,並且大量運用各期《臨時省議會大會專輯》、《省議會公報》、《省政府公報》,再加上《臺灣銀行季刊》、《經濟參考資料》從該公司的經營分析來探討戰後政府對此種公營企業的掌控、經濟發展政策對其影響、在臺灣戰後經濟是否仍擔負起公營企業的責任及效果評估等問題。 本文結果發現,戰後臺灣的經濟發展經由「日產」的接收延續戰前的體制,1953年耕者有其田政策後,由於民股挑選剩下的廠礦所成立臺灣省農工企業公司,承接日本人中小企業、農林及工礦而組成,致使該公司在先天上的不足,預留了諸如土地資產糾紛、資產處分、生產設備更新及面臨民營競爭的問題,這些問題成為臺灣農工經營困境的歷史約制。 臺灣農工歷年的虧損主要是該公司業務體質所致的因素佔較大的成份,在公司業務種類繁多且相關性甚低,彼此間又不具備綜效,互補性亦不高,所以到後期常常依靠賣公司資產來挹注資金。又因為是應政府政策成立的公司,在經營體質上難脫政府機關之習氣,同時面臨國際化與自由化的市場劇烈競爭,受制於本身成本過高,產銷無法大幅成長。該公司自1993年度開始的虧損每年持續擴大,此情形便反映在每年營業報告書都會提及「因公司先天條件不良,經營倍極艱困,致歷年虧損累累,幾至岌岌可危」。再加上,省政府的態度搖擺多變,使得該公司數次暫緩民營化的腳步,最後於2003年1月1日起進入解散清算階段至今。
2

大專畢業生在公共部門與民間部門就業偏好之選擇:受限應變數聯立方程模型之應用

張麗姬, Zhang, Li-J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共乙冊,約兩萬五千字,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緒論─包括研究動機、目的以及研究的方法與本文綱要。 第二章:公、民營企業就業差別─說明公營企業與民營企業受雇員工在待遇、福利、 流動率與升遷機會各方面的差異。一般而言,公營企業的職業風險較小,民營企業的 職業風險較大,而個人的風險偏好會影響其就業的選擇。 第三章:模型的建立。 第一節:方法論的文獻回顧及其應用。 第二節:模型建立。 第三節:解釋變數的意義。 第四章:估計方法。 第一節:選擇偏誤及其修正。 第二節:Two-stage Probit Estimation。 第五章:實證結果。 第一節:資料來源及樣本統計描述─資料採用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中華經濟研究合 辦之「大專及研究所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問卷」的結果。 第二節:實證結果分析。 第六章:結語及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19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