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齊梁詠物賦研究

李嘉玲, LI, JIA-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賦與詩、詞、曲,同為中國文學的瑰寶,也都擅一代的勝場。就辭賦演進的軌跡來看 ,宏闊樸茂是兩漢主要的特色,爰及南朝,尤其齊梁之際,形式美與藝術美的刻意營 求,使得辭賦峰迥路轉,而開啟新局。又齊梁賦作中,以詠物篇什為主流,於是筆者 乃取齊梁詠物賦為題,探討在當時多姿采的文風下,詠物辭賦展現如何風貌,又為後 來的詠物天地及辭賦歷程,開創怎般的堂廡。 文獻方面,本文以嚴可均所輯的全齊文、全梁文為主,復旁搜齊梁史料和藝文類聚等 類書,校勘補佚。此外,多番參考中日學者在賦學、文學批評、創作理論等研究著作 、期刊。 研究方法方面,首先由基本材料的了解著手,稽鉤內容,分析結構,以為論述的基礎 。其次掌握齊梁的創作背景,由時代環境契入詠物賦的脈絡,分見其內涵特質及藝術 成就。 研究內容方面,本文共分六章來討論。一、緒論:先就詠物賦的含義作個界定,次則 敘寫研究動機與重點,期為本文確立範疇和標的。二、齊梁詠物賦的創作背景:分就 政治、社會、文學趨勢數端介紹,以使詠物賦有完整的面目。三、四兩章,針對齊梁 詠物賦的內涵精神及藝術表現,作深入的分析,以見內質與外在的風貌。五、齊梁詠 物賦的價值:綜述歸納其在賦學上、文學上的特殊成就。六、結論:再就後人的批評 ,予以一公平允當的評斷。 經由本文探討結果,不僅對齊梁文壇有個更明確的認識,而且當時詠物創作的最高成 就,還開創了別具風韻的辭賦堂廡,建立詠物文學的藝術新貌。
2

鮑照辭賦研究 / A Study of Fu of Bau Zau

陳芳汶, Chen, Fang-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鮑照為「元嘉三大家」之一,在南朝柔靡文風彌漫整個文壇之際,鮑照「頗自振拔」,能夠上接漢魏,獨具俊逸風骨。以辭賦的表現而言,鮑照可以說是晉宋之際到齊梁的過渡人物。鮑照現存辭賦有十篇,大體分之,可分為抒情賦及詠物賦兩大類。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南朝時代背景及辭賦在南朝的發展概況;第二章「鮑照評傳」探討鮑照籍貫、家世及生卒年,並簡介鮑照辭賦以外的其他作品;第三、四章將鮑照十篇賦作分兩類作內容及形式上之詳細分析;第五章則舉其辭賦之最大特色,作綜合分析;第六章則總結前述各章之重點,確定鮑照辭賦之價值,並略述其對後世文人之影響。
3

南朝到初唐邊塞詩中時空結構之研究

楊士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前代的邊塞文學中,南朝邊塞詩的發展是相當引人注目的,因為邊塞詩的質與量在這個時代都得到高度的提升,王文進先生從博士論文《荊壅地帶與南朝詩歌關係之研究》開始,即致力於南朝邊塞詩的「正名」活動,其研究將近年學界對邊塞詩的研究推向另一個嶄新的領域,開展出新的論述主題。筆者在其研究基礎之上,大膽地將南朝到初唐的邊塞詩劃歸為同一整體的研究,且抽繹出「時空結構」此一主題來貫串此時期邊塞詩的主要內涵。原因在於,空間的轉換即是邊塞詩產生的本質,在空間的轉換之下,複雜的時間變化往往伴隨其中,造成了詩人感官上的突兀和情感的觸動,進而引導出一連串的回應與行動。筆者於本文中乃汲取學界近年相關且豐富的研究成果,嘗試以多層次的思考面向充實於邊塞詩的研究,期以「時空」作為南朝到初唐邊塞詩的研究起點,呈顯出南朝到初唐邊塞詩獨特的「時空結構」,並以此分析南朝到初唐詩人創作邊塞詩的心理狀態和思維模式,從而連結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精神,為南朝到初唐邊塞詩作一論述和詮釋。
4

南朝文學集團詩賦書寫策略之考察 / A study on the writing-tactic of shih and fu of the literati group on South-Dynasty

祁立峰, Chi, Li 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南朝文學集團詩賦書寫策略之考察」為題,旨在於以「南朝文學集團」為考察的對象,以「詩賦」為考察的兩種主要文類,以「書寫策略」為考察的切入點,運用傳統的文本分析,結合新興的文學理論與視角,進行作品、作者、讀者、文學理論等全面性的考察。 「南朝文學」在文學史評價中呈現劇烈的起伏,一方面後代作家以其為模擬的對象,肯定美學價值,但也得到「餖飣」、「輕艷」或「流於光景」等負面評價;至於南朝的「文學集團」領袖與成員的「同題共作」、「應詔」、「贈酬」等作品,更常被視為千篇一律、了無新意。也因此,本文也特別重視這些於貴遊活動時的同題共作、或遊戲酬和的詩賦作品,希望藉由更細膩的閱讀與歸納,給予其新的意義與論述。 「詩」與「賦」可以說是中國古典文類中,最具文學色彩的兩種文類。曹丕《典論‧論文》說「詩賦欲麗」,很明確地將「詩賦」與其他文類區分開來。本文選擇「詩」與「賦」作為討論主軸,而以文序、書簡、銘箋等作為輔助,也正是考量文學性這個條件。如果更廣義來說,「詩」與「賦」不僅具有文類的意義,它們也表述文學態度、風格與傾向。「詩」表示了端莊雅正,「賦」指向了鋪排藻飾;「詩」代表「復古」,「賦」傾向「新變」。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中國文學史也就處於「詩化」與「賦化」的拉鋸。 「書寫策略」是一個較廣義的概念,它既用來指稱作者的創作心態與策略,也能拿來說一篇作品的修辭、語言策略。為了避免概念失焦,本文將書寫策略的討論聚焦於三個面向,分別是「內容設定」、「形式選擇」、「風格(論)生成」。創作者如何設定一篇作品的「內容」(題目、題材、典故、語言素材)?如何選擇適合承載的「形式」(詩、賦或是其他文類)?以及作品如何呈現「風格」、而「風格」與「風格論」又是如何被觀察、進而被建構?這背後都有所策略性的運用。從內容,我們發現這些同題材作品內在的差異;從形式,我們發現「詩」、「賦」這兩種文類的邊界、功能以及滑動、拉鋸的痕跡;從風格,我們發現「風格論」本身被建構、被想像的後設可能。 「文學集團」是研究南北朝時期文學的重要考察對象,只是過去從此概念著手的研究成果並不多;「書寫策略」是文學研究常被運用的概念,只是定義太過廣泛。本文一方面期望能將「書寫策略」作為實際的考察方法,二方面則希望給予「文學集團」這個特殊而被忽略的現象——更多的關注與論述。這就是本論文誕生的原因。

Page generated in 0.02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