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呂祖謙左傳人物評論研究

陳佑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呂祖謙,字伯恭。生於南宋高宗紹興七年(西元1137年),卒於孝宗淳熙八年(西元1181年),享年四十五歲,卒諡「成」,因此後人亦稱「呂成公」,身後於《宋史》有傳,《宋元學案》立〈東萊學案〉。呂祖謙的著作中與《左傳》相關有《東萊左氏博議》、《左氏傳說》、《左氏傳續說》。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及目的、文獻探討、研究方法及範圍。   第二章為呂祖謙的時代背景,當時正是靖康之難結束,宋朝政權在南方重新開始之際,在政治上主戰和主和爭議不斷,而宋高宗傾向於和議,由秦檜主導對金進行和議,宋朝為求苟安被迫對金輸出大量金錢;在民生經濟上,因北方人口大量南移,產生了耕地不足,進而成了社會問題,這些都有待當時人去解決。在此情況下,學術發展反而多元發展起來,一方面承繼了北宋的理學,另一方面主張功利的實用之學也興起,呂祖謙身處這樣環境下,學術思想自然深受影響。 第三章為呂祖謙的學術思想,探討一個人的學術思想,除了討論外在環境的影響外,更重要的家學淵源。全祖望統計呂氏家族登入《宋元學案》的計有七世十七人,可見呂氏對當時的學術有多大的影響。   第四章為呂祖謙對《左傳》人物的評論,大致上將人物分成四類:一類是雄主和明君,這是以春秋時代建立一定功業的國君為對象,文中討論了鄭莊公、晉文公;第二類是賢臣,以當時輔佐國君建立功業的大臣為主,分析了齊國管仲、鄭國子產、晉國趙盾、魯國的子家羈;第三類是昏君與佞臣,呂祖謙承繼了儒家的君臣觀念,認為無視於「民為邦本」的國君,即是昏君,如晉靈公、衛懿公。對於心懷異志或是助為虐的臣子,即是佞臣,如楚國的費無極、魯國季文子、宋督。第四類是乍看似無足輕重,再仔細去思量卻是影響了當時政治的人物,如曹劌、展喜等人。   第五章為呂祖謙評論《左傳》的觀點及影響,呂祖謙評論《左傳》有幾個主要的觀點:人物與制度並重、提倡博古而通今、尊聖、尊王、符命與天命,這些都是呂祖謙研讀《左傳》後提出的精闢見解。呂祖謙對當時人的影響,以陳亮、陳傅良、葉適最為明顯。   第六章為結論,歸納本論文的研究成果,另外提出本論文有待發揮之處。
2

呂祖謙的舉業教學 /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teaching of Lu Zuqian

呂宜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南宋(1127-1279)科舉產生了以考試為導向的教育。這種教育又被稱為舉業,是考生們平日的訓練課程。從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開始,舉業的課程受到道學運動的影響,道學思想漸為主流大宗。道學思想與舉業課程之間相互作用,影響了由宋至清(1616-1909)的中國士人。在南宋,道學家自願負起改善社會的責任。他們想透過書院教育提升學生的德行,又想防止舉業對考生造成負面影響。然而很少有人注意,某些道學家曾經積極地利用舉業推廣道學並藉其實現理想。呂祖謙(1137-1181)是位帶有道學色彩的舉業教師,他提供了一套考試訓練課程。本文將分析呂氏設計的舉業教學,藉此瞭解12世紀中葉考生的訓練課程以及呂氏利用舉業課程為推廣道學所作的貢獻。
3

南宋古文評點研究

張秀惠, ZHANG, XIU-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探討南宋古文評點之批評方法及其價值,全文共一冊,約十四萬字。分七 章: 第一章:緒論。分三節,依次為:何謂評點、評點源流概述、研究旨趣與方法。 第二章:呂祖謙與《古文關鍵》、分五節,第一節:呂祖謙生平及《古文關鍵》庂作 成年代。第二、三、四節,依次論述《古文關鍵》之版本、選文特色、評點內容及其 標準。第五節:小結。 第三章:樓昉與《崇古文訣》。第四章:真德秀與《文章正宗》、第五章:謝枋得與 《文章軌範》。亦各分五節,體例與第二章同。 第六章:呂、樓、真、謝四家評點之比較、分三節,依次就編篡目的、選文特色、評 點標準加以比較研究。 第七章:結論。綜述南宋古文評點之特笆與價值。

Page generated in 0.01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