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由理學到考據學--毛奇齡四書學的轉折 / From neo-confucianism to textlogy, the transitional function of Mao qi-ling's Four Books learning

王秋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明清學術轉型為問題意識的導出。由「理學」到「考據學」的典範轉移如何發生,一直為學界的焦點議題。考察前人研究,對於此議題的解決方案,大概分為三種理論類型,即梁啟超的理學反動說、錢穆的每轉益進說、余英時的內在理路說。錢氏與余氏之說,實有繼承關係。余氏勾勒出「智識主義」於思想、學術史內部之發展脈絡,更成為本文思考此議題切入的主要觀察視角。 自元代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為科考定本,至明清兩代仍沿用不衰。清代以朱子學為官學,沿襲明代舊制,仍用八股文取士,命題範圍為四書三題、五經各四題。至康熙時朱子升祀配享孔廟,入十哲之列,朱子學成為官方獨尊的學說。加以明末以來由王返朱的學術風氣,清初學界可說是朱子學的天下。然而,清初王學陣營中卻有毛奇齡這樣一位不同於流俗,奮力批駁程朱學的人物,其四書學著作如《四書賸言》、《四書賸言補》、《論語稽求篇》,以及晚年時由門人纂輯的《四書改錯》,皆呈現以王學為主的學術根柢,以經解經的方法論,開展了由理學走向考據學的學術門徑。是以本文以毛奇齡的四書學為研究對象,以其集大成之作《四書改錯》為主要討論範圍,配合其他相關四書學文本,溝通其中義理與考據兩部分,捕捉其中「轉折」與「改易」的軌跡,形構一個動態的學術史側面,使毛奇齡四書學的真正價值,得以被抉發與定位。   藉由時代風氣與毛奇齡生平的疏理,可知毛奇齡的王學立場並非刻意與朱學立異,而是出自個人學思的體會。其次,則進入毛奇齡四書學之文本,挖掘其義理、考據兩面向的特色與價值。在義理的部份,毛奇齡承襲王學,又開出新意,呈現清初形上玄遠之學風淡薄的特色。在考據的方法使用上,毛奇齡多針對名物訓詁、典章制度多有發揮,使用漢唐舊注,提出翔實的論據以批駁朱注之非,頗具時代性意義,為歷代考據學流衍至明代,所謂回歸原典運動的延續。 總括而言,透過本文對於毛奇齡四書學的分疏,可得出義理、考據、經典觀三部分的轉折。其一,承繼王學「心」、「意」、「知」的架構,但其中「知」之本體義已然消褪,此為義理層面的轉折。其二,承繼明代所形成的回歸原典風氣,於考據方法上有所開展,提出「以經解經」、「以漢破宋」,成為後世學者的典範,此為考據方法的轉折;其三,基於對經典的尊奉意識,由《四書》、《六經》的義理、考據兩面向的一貫,發展出諸經一貫的經典觀,此為經典觀的轉折。
2

顏元的四書學研究 / The research of the theory on the Four Books learning of Yen- Yuen

曾素貞, Chung, Soo 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顏元著「四書正誤」一書是針對朱熹「四書集註」的不滿而提出反對的觀點,換言之,其「正誤」意即正「四書集註」之誤。本文的緒論為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程序及研究範圍,亦對前人研究的文獻大致作檢討。第二章是探討顏元四書學的背景,從橫向如清初對「四書」的研究情形及當時的學風作敘述;縱向從顏元本身的學習歷程、思想的轉變等亦在此章分述。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別是從顏元「一破一立」的主張去呈顯其四書學。第三章是探討顏元反對「四書集註」之觀點。在形式上,顏元反對朱熹以傳注訓詁的方式去註解古籍;在內容上,他反對以心性義理的角度去詮釋「四書」。此外,他也對「四書集註」有妄改經義或經文處提出反對的意見。第四章是顏元四書學之要旨,從中剖析顏元所認為的訓解「四書」之方式為何。本章是從其主張以實際的事物去訓解古籍;主張透過行為去實踐經書中的道理;主張回復傳統儒學,從「四書」經典本身求義理以及其對「四書」的文句疏通方面去作剖析。第五章是對顏元的四書學作評述,主要是從其價值貢獻及缺失兩方面來談。再者,顏元四書學的定位及影響也一併在此章作探討。第六章是結論以總結全文。

Page generated in 0.019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