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戴東原學記

鮑國順, BAO, GUO-S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戴東原嘗分古今學問之途有三:曰義理、曰考證、曰文章。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述東原之生平、著作與治學,下篇分論東原之學術。 上篇第一章:東原之生平。以東原年譜為主,並述其家世。 第二章:東原之著作。東原治學之範圍甚廣,舉凡經、哲、小學,以及天文曆算、地 理方志、機械物理等,無所不窺,故其著作,包羅宏富。失所憑依。本章搜集東原著 作,自撰者四六種,纂校者二十種,並附東原遺墨一種,計六七種,視前人所集者為 獨多。乃詳考各書之著作動機、經過、成書年代、以及版本。章末並附「東原著作互 見表」、「東原著作繫年」二表,俾便檢覽。又本書中費篇幅最多者,厥為水經注一 段,其書有關東原人格甚巨,故歷來正反兩面之辯論,極為激烈。 第三章:東原之治學。東原一生論學,可分為三階段。自其早歲持義理第一,考證第 二,文章第三之觀點頗力。唯此所謂義理,乃指程朱之義理而言。 下篇第一章:東原之經學。 第二章:東原之哲學。東原論學之依歸,厥在義理──經過訓詁考證得之六經孔孟之 義理,既已如前述,則義理固為東原學術之最具價值者可知,故近世治戴學者,大多 用心於斯,皆能深知東原學術之大本者也。東原哲學著作,以「原善」與「孟子字義 疏證」為最重要。其整個思想系統,即建立於「生生者化之原,生生而條理者化之流 」之認識上。 第三章:東原之小學。其論文字、聲韻、訓詁三者未始相離,且尤以聲韻為之樞紐, 建立清代小學之系統,而弟子相傳,更造成一代顯學。其論六書,一以許敘為主,謂 其次第名目當為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又謂指事、象形、形聲、會 意四者,字之體也;轉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所謂「聖人復起不易斯言」也,其 論至今猶有從之者。蓋東原以互訓釋轉注,雖嫌於泛濫無歸,而以引申解假借,則正 為許叔重「令長」之原意也。在古音學上,東原初分古韻為七類二十部,繼改為九類 二十五部。其說有下列三特點,第一:二十五部全用喉音字標目。第二:入聲九部之 獨立成部及其與平聲諸部之分配。第三:祭部獨立及脂微諸□去入之分配。 第四章:東原之天文曆算表。天算學在東原治學系統中,亦為基礎學科之一。故欲通 經明道,自不得不措意於此。 第五章:東原之地理方志學。東原之校水經注,乃生平大事業之一。 第六章:東原之文學。義理、考證、文章三者,在東原之心目中,文章始終未能超出 於義理、考證之上,此乃東原一貫之論學態度。 第七章:其他。本章所述,包括東原之校讎學與物理學。東原在校讎學上之成績,大 抵即表現於乾隆三十八癸已入四庫館以後所校成之官書上。 此論東原學術始末,最有見地,而「歸於自得」四字,尤為不易之論。大抵言之,惠 、戴之別,即在一求其古,一求其是,而「古」與「是」之間,高下遂分,戴學之優 於惠學,二百年來,固早有定評矣。然則數乾嘉學者,端以東原為首,可謂確論也。 /

Page generated in 0.02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