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專以上畢業生失業問題之探討--失業原因與政策建議秦季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
|
2 |
我國大專院校就業輔導組織及功能之研究 / The study of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vocational guid- ance in higer education張淑媚, Chang,Shu Ma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大專畢業青年乃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 其是否充分運用, 影響國家建設至
深且鉅; 四十年來, 政府致力於高等教育的發展, 並獲顯著績效, 所培育
之各類高級人才, 已成為增進國家建設的主要動力。惟近年來, 由於專上
畢業生人數急遽增加, 加上世界經濟景氣起伏不定, 國內就業市場飽受衝
擊, 致人力供求關係漸趨複雜, 大專青年就業問題日益嚴重。而影響青年
就業的主要因素有教育產出品質、人力需求狀況與就業輔導措施。大專院
校就業輔導工作即在於協助學生充實主動謀求工作之條件, 掌握各種可資
運用之社會資源與就業機會, 俾能順利進入就業市場。本研究探討我國大
專院校就業輔導組織及功能, 藉文獻資料分析及實證調查方式, 深入瞭解
大專院校辦理就業輔導工作現況及遭遇困難, 探訪校院長、導師、大專學
生及企業廠商對學校就業輔導組織及功能之看法,期能取得多方意見, 發
現問題, 並提出合理的就業輔導組織型態, 使確實發揮輔導功能。
|
3 |
從新公共服務觀點探討青年就業政策之執行─以大專畢業生企業職場實習方案為例 / A stud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youth employment policy for the viewpoints of new public service: a case study of the internship program of college graduation. A stud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youth employment policy for the viewpoints of new public service: a case study of the internship program of college graduation.葉鴻儒, Hong, Ju Y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青年失業問題自從八十年代起就已成為先進工業國家中的一個重要議題,而在當今的台灣也不例外。2009年台灣的整體失業率已進逼6%大關,青年失業率更是達到近15%,情勢相當危急。對此政府推出預算高達120億元新台幣的「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簡稱企業實習方案),於95至97學年度的大學畢業生,以期能降低青年失業率,減緩經濟壓力。但方案在規劃之初與執行過程中,即遭受質疑與批評聲浪不斷,使得實行的美意與目標和實際狀況間呈現落差。
新公共服務(New Public Service)自2000年由Denhardt夫婦提出之後,有學者認為應該用新公共服務理論來檢視台灣的政府治理,並做為政府再造、行政革新的價值主流。因此本文首先根據國內外文獻及各國際組織如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與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資料,探討台灣青年失業問題現況與因素、特性與影響,以及各國對策等;接著就新公共服務的理論與核心概念及企業實習方案,進行整理與歸納。並就執行方案的學校行政人員、企業主管、大專畢業實習生、教育部與龍華科技大學等主管協辦機關等,進行面對面深度訪談,以了解該方案在執行層面上的現況。結果發現:在規劃面上,政府意欲解決當前青年失業問題、強化學校與企業產學合作,可謂立意良善;在執行上,因為時間急迫性與人力吃緊,而造成手忙腳亂的情形出現;在成果上,對於當前青年失業問題之緩解,及減少失業所造成的社會排除問題,確實有所裨益,然而因配套措施與規範不足,間接造成新鮮人起薪過低及人力資源低度運用等情形產生。
新公共服務精神的相符性上,服務構面獲得較高的認同;課責上因教育部非就業的專門機關,因此普遍不獲認同;至於信任構面,則是呈現分歧態度,總體而論,在某程度上符合新公共服務精神,然仍有相當大的改善幅度。政策建議方面,主責機關應再慎重選擇並及早規劃與配置人力,避免手忙腳亂局面;同時並加強配套措施。最後仍須從整體產業結構與產學發展,來規劃全面長遠的青年就業政策。
|
4 |
薪資補貼政策對促進青年就業成效之研究-以「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為例 /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wage subsidy on promoting youth employment : a case of directions for the University / College Graduate Corporate Workplace Internship Program劉侑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8年底源自於美國信貸市場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影響層面襲擊實體經濟,無論在投資、消費、產出與貿易上都出現驟降的表現,世界經濟遭逢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勞動市場同樣受到嚴重的打擊,不過,因為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條件的差異,不同群體所承受的就業風險也不盡相同。面對百年罕見的經濟危機,青年因先天上存在著缺乏技術、工作經驗、社會網絡、求職知識、經濟支持等劣勢,無疑成為景氣動盪下受衝擊最大的族體。
台灣青年在就業市場上的艱困處境,在金融海嘯的侵襲下更顯艱難。比較經濟危機的發生前後,青年失業率增漲達3.84%,高於全體失業率的漲幅1.94%,而2009年青年的平均失業率是全體平均失業率5.85%的2.48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青年失業者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數為15萬1千人、佔55.73%,高居各教育程度之冠。政府為消除金融風暴下大專青年進入職場的障礙,於2009年4月推出「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補助企業聘僱員工時的薪資與社會保險等人事成本,短期目標是平衡勞動市場供需,長期則是期待透過實習經驗提升實習員的就業能力,達成促進就業的治理目的。
本研究擬針對教育部所規劃推動的「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作為分析對象,其係屬積極勞動市場政策下針對雇主的薪資補貼政策,已在OECD國家行之有年,無論在推動經驗或評估報告上,都累積十分豐碩的資源,可作為後進國家之政策制訂者與研究者的參考依據。因此,在擬定寫作策略上,先行回顧各國曾經施行的方案制度和評估報告,緊接著整理我國近年相關的薪資補貼政策的制度差異,以作為分析「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的基礎工作。最後,在「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的成效評估上,採取積極勞動市場政策評估中的「績效檢視」與「過程評估」,透過質量並重之研究途徑,以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以檢視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之實習者離開方案後的再就業成效,同時為彌補量化取徑之限制與理解政策執行面,佐以深度訪談來獲得在研究主題上更寬廣的理解。
|
Page generated in 0.02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