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論我國婚生推定與婚生否認之訴高玉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按婚生推定制度,乃是民法上擬制子女婚生性之制度,而婚生否認之訴,則是將受婚生推定之法律上父子關係,回歸至真實關係之制度。又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於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三十日公布之釋字第五八七號解釋中,援引「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主張子女有獲知其血統來源之權利,另為避免破壞他人婚姻之安定及子女受教養之權益,生父仍無對受推定為他人之婚生子女提起否認之訴之權利。此一解釋,固然為我國婚生推定制度及真實主義的連結,開啟了一道新的大門,然我國司法實務界又是如何看待此號解釋,是否能正確無誤的解讀釋字第五八七號解釋之意旨呢?
而隨著現代科學及醫學技術之進步、婚姻制度之貶值與家庭功能之衰退,過去堅守身分關係安定性而犧牲真實性之婚生推定法制,是否已背離人民之法感情與社會期待?新修正之民法親屬編之規定,是否已建立一個維護子女最佳利益的婚生推定制度?本文擬從實體法與程序法二個角度,來剖析我國婚生推定與婚生否認之訴,檢視探討其中之規定,最後並略述己見供參考。
本論文共分為四章,各章內容及重點說明如下:
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方法與架構。
第二章 婚生推定制度
本章先就我國婚生推定制度之立法沿革作一介紹,其次參考我國學者及實務見解,分析我國現行法制下之婚生推定制度,進而檢討婚生推定要件有無必要擴張與限制等問題,並重新思考傳統立法背景下之婚生推定制度有無修正之必要。
第三章 婚生否認之訴
本章參考德國立法例、我國學者及司法實務上見解,比較分析我國的婚生否認之訴,其中並將從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八七號解釋之基礎事實出發,探討我國有無必要放寬子女與生父提出婚生否認之訴之可行性,其次並蒐集釋字第五八七號解釋公布後相關之最高法院與臺灣高等法院判決,以分析其對司法實務上之影響,進而檢討實務上有肯認子女或生父得以確認親子關係存否之訴取代婚生否認之訴之見解,最後並說明新法修正內容與評析。
第四章 結論
本章係就前述各章中所涉及之問題,作一歸納性之總結,以作為本論文之結論。
|
2 |
無證兒童少年身分取得與權益保障-以無證移工在臺所生子女為例李孟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入臺工作的移工人數逐年增加,逃逸隱匿、逾期居留的無證移工在臺生育子女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兒童、少年的國籍與身分認定,連繫於父或母的國籍身分與婚姻狀況,或因父母其中一人行方不明導致身分確認困難,從而產生各種錯綜複雜的身分態樣。身分未定的空窗期導致在臺生活的無證兒童、少年(以下簡稱無證兒少)面臨權益空白的困境。
本研究從國籍制度、移民政策與出生通報機制開始探討,針對無證移工在臺所生子女,以「生父為國人,生母為外國籍」、「生父不詳,生母為外國籍行方不明」、「隨外國籍父母在臺隱匿者」三種態樣,分別描述無證兒少身分取得及現況處遇方式;在權益保障方面,以姓名權與身分國籍權、教育權與健康權等相關法制為出發點,評述兒少權益之取得,仍受限於身分認定與基本權益無法脫鉤的規範中。此外,在婚生推定制度的架構下,國人生父認領無證兒少的程序,須由外國籍無證移工生母提具原屬國開立且經駐外館處驗證之婚姻狀況證明方得辦理,惟提證困難導致認領流程延宕,因此,本研究亦分析婚生推定制度對於無證兒少身分取得的影響。
透過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的方式,深入探究無證兒少面臨的脆弱處境,他們可能遭遺棄、被販賣、或跟著父母在臺四處逃逸、躲藏,成為社會底層的黑戶。本研究嘗試以「兒童、少年」的觀點,以及兒童權利公約規範的最佳利益為前提,就無證兒少的國籍身分與權益困境,提出短期與中長期建議,更期待藉由本研究,讓這些與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的無證兒少受到更多關懷與重視。
|
3 |
論複製技術之管制與複製人之身分認定彭英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九七年複製羊桃莉之出現,曾引發當時國際社會之震驚,由於不同動物之複製技術相似,人們開始顧慮複製人可能於未來出現,導致現有社會倫理及法治規範受到衝擊。因此,本文研究方向主要有二,其一係探討如何有效管制複製技術之實施,其二則是研究倘若複製人誕生,其法律上之身分關係應如何認定。而研究範圍又可分為三個部分:(一)闡述血緣之意義,並就現行民法婚生制度相關爭議加以介紹;(二)探討複製人引發之宗教、倫理爭議,同時比較國內外相關法規,以尋求合理之管制模式;(三)探討人工生殖下子女之婚生性認定標準,並以此為基礎研究複製人身分如何認定。
在章節安排上,第一章緒論為研究動機及研究方向之介紹,並對論文結構進行概要之說明。第二章分別由生物學及社會學角度,說明血緣關係之認定標準、血緣對於生物行為之影響,以及生物個體間如何辨別血緣關係。同時,本章亦將介紹血緣與社會團體之關係、血緣對於社會行為之影響, 並以我國社會制度作為血緣影響力之檢驗對象。最後,本章就與血緣相關之婚生推定及否認制度予以介紹。第三章先就不孕症與現行人工生殖技術之意義及態樣加以介紹,並闡明相關專業名詞,接著則是介紹近年來熱門之複製技術,其中除了技術原理及操作過程之解釋外,亦將對其發展過程及可能用途予以說明。
第四章針對宗教及倫理爭議加以探討。在宗教爭議方面,分別從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及伊斯蘭教之觀點,闡述其對於複製人之看法;而在倫理爭議方面則將就醫療倫理、人性尊嚴、家庭倫理以及社會秩序四個方向進行問題整理研究。最後再以我國宗教及倫理觀念來探討複製人之相關問題。第五章先就國際間之複製技術法規進行介紹,並對其管制模式及效果加以比較,再來則針對我國「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規範」、「醫師法」、「醫療法」、「人工生殖法草案」及「人權基本法草案」等法規及法律草案進行檢討,並比較國內外立法例之優缺點。
第六章先就血統、分娩與婚生推定等傳統婚生性標準之主張,以及人工生殖目的、當事人意願、契約與子女最佳利益等事項加以比較,並歸納人工生殖子女之最佳婚生性依據。之後,基於複製技術與人工生殖技術之相似性,就先前歸納結果析述複製人之身分認定問題。最後則試圖從複製技術之正面意義,探討其作為合法人工生殖技術之可行性。第七章為結論,乃歸納先前各章討論之結果,對我國婚生制度為整合性之闡述,並對複製技術之規範方式及身分認定進行總結。
|
Page generated in 0.02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