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2
  • 20
  • 18
  • 4
  • 2
  • Tagged with
  • 46
  • 46
  • 15
  • 11
  • 11
  • 10
  • 10
  • 8
  • 8
  • 8
  • 8
  • 8
  • 7
  • 7
  • 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2軌道Hubbardモデルにおける、スピン密度波状態に誘起された金属-絶縁体転移

小西, 英史 23 September 2020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22792号 / 人博第963号 / 新制||人||228(附属図書館) / 2020||人博||963(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相関環境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森成 隆夫, 教授 吉田 鉄平, 准教授 藤原 直樹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12

微生物の高密度連続培養に関する研究

山根, 恒夫, 上田, 俊策 03 1900 (has links)
科学研究費補助金 研究種目:一般研究(C) 課題番号:05650796 研究代表者:山根 恒夫 研究期間:1993-1994年度
13

自己間引き個体群における平均個体重 - 密度の軌跡に関する理論的研究

萩原, 秋男, HAGIHARA, Akio 12 1900 (has links) (PDF)
農林水産研究情報センターで作成したPDFファイルを使用している。
14

私立大學資本、人力比較分析-縱橫資料之應用

蕭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時至今日,公立大學在財務收入來源方面有企業捐助及教育部穩定來源支持,反觀私立大專院校,其收入來源卻是不穩定,可能造成其財務困難進而影響其辦學成效,私立大學如何提升其教學品質增加其收入,為首要關鍵點之一。而本研究透過資本人才密度比來展現學校的教學品質程度,並藉由相關文獻之彙總整理,歸納出影響大專校院資本人才密度比決策之因素。 本文以各私立大學院校所提供的財務報表,評估84學年度至94學年度各私立大學院校在資本人才密度比之影響,利用Panel Data統計方法,分析不同特質的學校,其經營產出上的差異,並提供學校經營者管理上的建議。 實證結果發現,學雜費收入、捐贈及補助收入、圖書支出,與資本人才比例為正相關。而在生師比方面會因不同的模型結構有不同影響變動。在機器設備之支出方面,若以碩博士生為研究對象,學校對於機器設備方面的投入建設,以提升全體碩博士生的設備使用。包含電腦儀器設備、投影設備等。設備投入越多,學生享有教學資源越多;但以全校人力為衡量標準,導致資源配置錯誤,無法達成配置效率(allocation efficiency)。 在虛擬變數方面,根據不同背景特性將其轉化,對醫學院而言,大多為小班制,醫學院的實習課都在醫院,教師品質來自於各醫院,與資本人才密度比呈現正相關的影響力。但在理工學院方面亦會因不同的模型結構有不同影響變動。而文法商學院,人力的訓練遠遠高於機器設備的使用率,較強調人才的管理組織整合能力的結合,與資本人才密度比呈現正相關。
15

時間數列之核密度估計探討 /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for Time Series

姜一銘, Jiang, I 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樣本資料之機率密度函數f(x)的無母數估計方法,一直是統計推論領域的研究重點之一,而且在通訊理論與圖形辨別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傳統的文獻對密度函數的估計方法大部分著重於獨立樣本的情形。對於時間數列的相關樣本(例如:經濟指標或加權股票指數資料)比較少提到。本文針對具有弱相關性的穩定時間數列樣本,嘗試提出一個核密度估計的方法並探討其性質。 / For a sample data, the nonparametric estimation of a probability density f(x) is always one point of research problem in statistical inferenc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Traditionally, the literature dealing with density estimation when the observations are independent is extensive. Time series sample with weak dependence, (for example, an economic indicator or a stock market index data), less in this aspect of discussion. Our main purpose is concerned with the estimation of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f(x) of a stationary time series sample and discusses some properties of this kernel density.
16

都市空間結構與公共支出關係之研究 /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Public Expenditures

潘依茹, Pan, Yi 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口在空間上分布的差異形成集中發展抑或分散發展型態,相對地對於地方財政的支出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現今台灣省各地方政府普遍存在著財源短絀之情形下,農地釋出政策的實施所造成都市規模的擴張,是否會引發地方財政加重的趨勢,實有深究的必要。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乃在於探討都市空間結構的差異對公共支出的變化影響效果,並進一步提出土地發展政策涵義。   針對上述,本研究擬藉由人口密度斜率此變數,作為都市空間結構之指標,進而瞭解都市發展型態之差異對地方公共支出的影響。所謂人口密度斜率乃是隨著距離的增加,人口在空間上的變化情形。其次,以中位數投票模型理論及官僚模型理論為基礎,建立模型並進行測試,同時為因應農地釋出政策的實施,在台灣省各市鄉鎮都市計畫區農業區釋出的假設前題下,進行模擬分析。   經本研究結果發現,就總體而言,台灣省各市鄉鎮目前之都市空間結構有分散發展的趨勢,並有無效率的現象;次就農地釋出而言,在不考慮人口規模聚集經濟的情況下,過多的土地開發,將會有惡化現存地方財政不足之趨勢。 / The difference of population spreads in the spatial will result in the pattern of concentrated development or dispersed development. Oppo-sitely, the difference pattern will influence to local public expenditures.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often exists short tag of finance in Taiwan, so to practice policy of agriculture land release which should result in the extension of urban scale whether will increase the final burden or not, has necessary to discuss. Thus, the pro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at the difference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has what effect of change influence to pubhc expenditure, and father want to propose the meaning of land development policy.   As above that, this study use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gradient to be the guide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n want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of urban development pattern has what influence to local public ex-penditure. Population density describes how rapidly the density falls off with distance. Next, based on the median voter theory and bureaucracy theory to built the model and test it, then for to practice the policy of agriculture land release, this study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ll agriculture area of urban planned area will be released in Taiwan progresses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which wants to know 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land releas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we find, fister,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local public in Taiwa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has the tend of dis-persed development, and cause to nonefficiency. Second, if the agriculture land release do not consider the agglomeration economics of population scale, then to development too many lands will worse present local final.
17

可及性與都市化經濟之分析─ 以東協十加三為例 / The analysis of accessibility and urbanization economic in ASEAN plus three cooperation.

張育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昔日關於聚集經濟的研究,在全球或區域的研究議題多集中於探討城市本身的聚集外部性,而「空間」或「城市間」的相互依賴關係,通常未列入考慮,然而,在新經濟地理(New economic geography)的領域中,則將區域間的相互依賴關係視為研究分析的主要核心。關於空間中相互依賴關係之研究議題,近幾年來已逐漸被不少學者關注之,研究範圍則多是聚焦在全球體系或是歐洲(歐盟)、北美(北美自由貿易區)等地,然而以東南亞國協、東亞為研究範圍的區域內互動實證仍屬相對稀少。此外,運用引力模型基礎下的「市場潛力(market potential)」以及物理概念下的「等效密度(effective density)」分別衡量城市間相互依賴程度與城市內聚集程度者,在大範圍區域內且跨越國界的研究仍然相對稀少。 本研究與其他許多研究不同的地方在於,利用時間化距離與國家間飛航頻率做為計算兩國間互動、依賴程度的多寡,在不同層級人口結構下探討都市化經濟與市場潛力對一國之國民所得之影響。
18

台北都會區人口分布變遷 / The population change of Taipei metropolis

白鎧璋, Pai, Kai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Clark(1951)所提出的人口分布之負指數模型以及Newling(1969)所提出的人口分布之二次指數模型,結合GIS技術,也就是結合傳統2D概念的都會統計分析以及3D的地理空間系統,使傳統的都會統計迴歸分析模型得以藉由GIS技術進一步瞭解人口空間的分布,準確的掌握空間狀態。並在研究中對臺北都會區採用兩個不同的都會區劃定規則,分別為參照社會經濟面向的都會區劃定規則的定義一臺北都會區;以及參照人口密度劃定的定義二臺北都會區,兩個不同臺北都會區定義,對民國84年至98年臺北都會區做一探討與比較分析,以及對人口分布之負指數模型二次指數模型的估計結果做一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定義一臺北都會區負指數模型估計出的市中心人口密度逐年上升,而定義二臺北都會區則呈現延續研究指出的民國70年後臺北都會區市中心人口密度開始逐年下降的趨勢(陳寬政,1981;陳寬政、林忠正,1984;陳寬政,1991)。人口密度梯度兩定義皆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顯示臺北都會區人口密度大致呈現隨距離都市中心點的距離越遠而遞減的趨勢有逐年越亦。二次指數模型方面,定義二的C值,即二次指數模型用以衡量離市中心點密度斜率變化的指標,皆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表示定義二的臺北都會區人口密度分布可能並非是Newling所假設的拋物線型態,而是較接近於Clark所假定的直線衰退型態。而兩定義的二次指數模型b值皆為負值時,顯示估計出的市中心點為人口密度最高點,臺北都會區尚無密度火山口之現象。但由b值這15年之成長趨勢推估,若未來b值成長趨勢沒有停頓或逐漸緩慢的現象發生,臺北都會區在未來可能會出現密度火山口之現象。何金銘(1991)驗證c值絕對值越小,則都市範圍越大,火山口越深陷。研究中兩定義臺北都會區c值絕對值皆非常小,且逐年下降,表示臺北都會區的範圍極廣,且逐年往外擴張,再次驗證人口郊區化現象。
19

林畜複合経営のための収穫予測手法の開発

松本, 光朗, MATSUMOTO, Mitsuo 12 1900 (has links) (PDF)
農林水産研究情報センターで作成したPDFファイルを使用している。
20

新しい縦型放電励起方式を用いた高速紫外パルスレーザの研究

後藤, 俊夫, 河野, 明広, 岸本, 茂, 平松, 美根男 03 1900 (has links)
科学研究費補助金 研究種目:一般研究(A) 課題番号:63420036 研究代表者:後藤 俊夫 研究期間:1988-1990年度

Page generated in 0.269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