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灣電影如何利用國際影視市場展進行國際發行之探討-以釜山與香港市場展為例 / Exploration of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 for Taiwan cinema via international film market:case studies of Asia film market & HK filmart邱詩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鑑於台灣市場狹小,本地電影公司較難自給自足,基於台灣電影產業未來永續發展的前提下,應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獲取利潤以支撐本地產業。然而由於台灣本土電影長期票房低落,美商八大發行系統基於商業考量,較不願發行國片,因此台灣電影通常選擇獨立發行公司或代理商協助進入市場。而前述拓展海外市場之最佳管道為「國際影視市場展」。透過市場展以爭取發行之優勢在於其經費成本較低、參與集會成員廣且眾,適合預算與知名度較低、題材較不商業的台灣電影爭取曝光進而取得國際發行管道。基於以上背景,本研究以台灣電影於「國際影視市場展」中爭取國際發行與販賣海外版權為主題,以通路理論為基礎,經由針對「2009年釜山亞洲電影市場展」與「2010年香港影視市場展」兩項活動進行實地考察並訪談與會者,同時選擇《刺陵》與《父後七日》兩部台灣參展電影做為研究個案,訪談負責該片國際發行與版權銷售的電影工作者,以瞭解並分析評估個案在國際發行與國際市場展活動、交易的策略及執行成效。
本研究發現:第一,華語電影在國際市場的發展,由於卡司、語言文化,與影像風格等因素而有所侷限,宜將重心先著力於華語市場,再依序拓及亞洲市場與非亞洲市場將較符合經濟效益;第二,台灣電影的風格、題材等因素是台灣電影在國際接受度不高的主因,而台灣電影人口市場狹小加上長期以來票房不佳,導致投資方信心不足,則相當程度侷限本土電影的拍片規模。儘管台灣電影現階段規模較小,但仍可透過強化故事內容、題材層次等方式來拍攝品質精良的中、小型電影,再透過有效的宣傳包裝來塑造電影形象;第三、台灣缺乏類型電影,導致操作空間與可行銷性低,若未來選擇走藝術電影類型,將面臨藝術電影市場競爭激烈,以及亟需提昇藝術層次的問題。最後,就國際發行策略而言,若能從電影主題與劇本開始就鎖定目標市場,再根據市場偏好修正製作方向,進而藉由參與國際市場展、影展等途徑爭取曝光,將是台灣電影突破海外銷售瓶頸的良方。
|
2 |
影視節目市場展之比較研究劉嘉明, Liu James C.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電影產業曾經在華人世界舉足輕重,如今在好萊塢商業電影大舉入侵後,已是夕陽餘暉。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新科技的出現,使得電影產業價值鏈重塑,並造成交易形式與交易機制的改變。台灣影片雖然在藝術成就上時有斬獲,但以產業觀點,卻在全球影視市場上無足輕重。回顧過去的研究,大多數集中在電影歷史、類型、社會議題和創作程序等面向,但關於產業本身的管理議題卻付之闕如。為深入探討電影產業的交易平台與網路社群,本研究以全球電影產業中的五項影視市場展為觀察對象,分別為美國電影市場展、坎城影展暨市場展、米蘭電影市場展、釜山國際影展暨釜山電影推廣展以及國際電視與傳播市場展(MIPTV/MIPCOM)。研究發現,坎城影展暨市場展的營運模式最佳,而社群機制與網路治理的建立與維繫、跨產業資訊的整合力、全球宣傳平台、資訊服務與商展規劃同步經營以及政府支持皆為成功經營之基本條件。
|
Page generated in 0.02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