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張國燾與早期的中共杜梅生, DU, MEI-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前言部份,將先界定本論文的起止斷限─一八九七年至一九二七年,並說明研究動機
。
第一章定名:張國燾的早年生涯,計分二小節,就傳統與西化衝擊的背景及革命運動
的響往這兩條主脈,探究張氏的早年生活。
第二章定名:逐步走向馬克思主義之路,計分三小節,就時代背景及張氏所受教育環
境的影響,探究其走向馬克思主義的緣由。
第三章定名:張國燾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計分三小節,由張氏參與中共建黨的實際
工作,及對工人運動的積極態度,探討張氏在中共黨內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章定名:從容共到清黨,計分三小節,將以國共之分合為經,以中共政策轉變之
緣由為緯,經緯交錯,說明張氏在中共黨內所堅持的理想為何?並解釋之。
結論中將綜合各章,分別就張氏的人格、時代背景、教育環境等等,說明張氏成為中
共黨員的一個歷程,並提昇它的時代意義。
|
2 |
共產黨.地方菁英.農民:鄂豫皖蘇區的共產革命(1922-1932)陳耀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試圖以鄂豫皖蘇區的例子來說明,共產黨最初必須藉由與地方菁英的合作來深入地方與動員農民,當地方菁英後來成為了共產黨建立群眾政權的阻礙時,張國燾藉由肅反解決了那些桀驁不馴、尾大不掉的地方菁英。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共產黨自此之後能夠建立一個真正的群眾政權,由於大多數的群眾對於共產黨仍是缺乏認識與信仰,因此,共產黨依舊必須透過地方菁英來控制群眾與掠奪地方資源。只不過,與前一階段的地方菁英不同,這一批由張國燾所培育的新的地方菁英(有的仍是由舊的地方菁英轉化而來,有的則是自下層群眾提拔上來),較前一階段的地方菁英更為馴服。這就說明了,事實上,共產黨政權與國民黨政權最大的不同,並不在於前者是群眾政權,而後者不是;相反的,兩者其實都必須藉由地方菁英來進行統治,只不過,共產黨比國民黨更懂得如何去控制地方菁英罷了!整個說來,這是一個從合作到控制的過程。
|
Page generated in 0.015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