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宋代王霸思想研究--以心性觀點為主軸的探討

陳盈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宋儒由心性面論王述霸的觀點,主要自王安石發端,經過二程及朱熹、張栻等人,形成一條「心術」、「義利」乃至「天理人欲」的發展脈絡。這條脈絡,正與理學成形過程相互表裡,其間不但突顯了內在理路深化的痕跡,更可得見兩宋心性論述的發展,與現實環境的影響亦有莫大關係。其中,熙豐變法造成的政治效應,及對王安石理財、征利的批判,正是促成宋人將思想聚焦於「義利」的重要催化劑,進而衍成心性體系中,確保「由義行」以避免「有所為而為」情形出現的內聖理論之探究,並在皇輿南渡後,隨著復讎大義與「天理」、「人欲」的貫連論述,進一步直入理、欲的嚴格分判之內聖工夫的思考中。而本文就著王霸議題觀察到的「至誠惻怛」一詞,正是宋儒以心性觀點區別王霸之根據,或可代表理學於宋代上升的標誌,值得學界重視。   若就內涵來說,心性論述實突顯了有宋儒學的內聖傾向,這傾向以工夫論及相應之王道境界說為其大端,並在「道」的看法上,高標出獨立、終極之至善根據的意義,同時,亦一併突出了孟學的影響力。換言之,心性之儒強調內在工夫的要求,以確保「道」、「天理」的純粹至善之發,從而使精微之「道心」體現於人世,特別是人君身上,來敦促一道德政治──如王道<關雎>、<麟趾>及「鳶飛魚躍」之境的實現。因此他們崇尚三代、貶抑霸道,成就所謂「帝王之學」的規模,期使王道理想再現。雖然宋儒中亦存在不少反對心性的觀點,如孫復、李覯、司馬光、蘇氏父子及葉適等人,即由史實角度出發,強調「尊王」,重「名位」分別,並認為「道」之平施於天地日用、貫徹於歷史上的各朝代、各種政治間,因此他們重視功業,適度肯定霸者,不以王道為唯一圭表,更不以三代體制為嚮,甚至反對心性之儒那般著重內聖工夫的帝王學論述,從而使宋代儒學面貌,有了分立多采的呈現。然而,伴隨理學發展及日後朱學的獨大,心性觀點的王霸論暨其相關觀念,自然勢不可遏,成為了影響日後王霸探討的主要推手。 此外,應一併強調的是,今人看待思想史上的王霸論述,總後設地認為「尊王賤霸」是《春秋》大旨,更是傳統儒家的一貫看法,然如本文所言,倫理學意義上的「尊王賤霸」說自韓愈明確點出後,一直要到王安石時代,方成為宋人看待王霸關係的重要成見,而南宋以降朱學的影響力,更是此概念深入人心的關鍵。換言之,這是理學思潮下的成說,並非自古相沿的儒家定見,是故今日看待這個儒學史(或曰孟學詮釋史)上的重要問題,當更為謹慎,不可無限制地放大其解釋廣度。
2

稷下《管子》四篇與荀子心論之對比

陳秀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荀子‧解蔽》中可以看到荀子對各家思想的批判,荀子之所以能出入各家思想,與其在稷下學宮之經歷,大概是離不開的。稷下學宮匯集天下之士於此,自然也是天下思想集合之地,百家爭鳴便由此而有,而最能代表此一時期的作品即是《管子》;荀子曾於稷下學宮中出任「老師」,對於當時候學宮中的思想走向有一定的掌握,在思想主張上多少有些許的影響。本文即以兩者之論「心」作為切入點,比較兩者的學說差異,並兼論兩者對於國君應如何治國,有什麼樣的見解,且「心」與治國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聯,這都是本文所討論的要點。

Page generated in 0.02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