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學生情緒智力信念、創造力信念與情緒智力、創造力之關係王佳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情緒智力與創造力在教育界中受到極大的重視,尤其在大學教育裡兩者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課題。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探討大學生之信念與情緒智力、創造力之關係。其中以「內隱理論」來探討大學生對於兩者能力的信念,亦即對情緒智力與創造力持「固定信念」抑或「增長信念」。因此主要的探討是對能力持不同信念的大學生,是否會影響個體之能力以及參與情緒智力或創造力課程的意願。除了信念之外,本研究還要探討大學生性別與年級對兩種能力與參與課程意願的關係。另外,情緒智力與創造力的關係也是本研究要探討的一個重點。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公私立大專院校之大學生為受試對象,以便利取樣的方式抽取1200位大學生,其中男性大學生432位,女性大學生768位;而大一學生423位,大二學生157位,大三學生328位,大四學生211位,大五含以上學生81位。研究工具包含六個部份:「情緒智力信念量表」、「創造力信念量表」、「參與情緒智力課程意願量表」、「參與創造力課程意願量表」、「創新行為量表」與「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其中「情緒智力信念量表」與「創造力信念量表」分別包含「固定信念」與「增長信念」分量表,而「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包含六個分量表來測量四個構念—情緒界定、情緒使用、情緒了解與情緒管理。
研究結果發現:
一、在大學生信念、能力與參與課程意願現況方面:
(一)就大學生情緒智力信念、情緒智力與參與其課程意願現況而言: 1.大學生對於情緒智力的信念持增長信念的人顯著高於固定信念。
2.七成以上的大學生情緒智力達到中等以上的程度。
3.58.9%的大學生有意願參與情緒智力相關課程。
(二)大學生創造力信念、創造力與參與創造力課程義意願現況:
1.大學生對於創造力的信念持增長信念的人顯著高於固定信念。
2.目前大學生認為自己多少算是一個有創新行為的人。
3.68%的大學生有意願參與創造力相關課程。
二、在大學生人口變項與能力、參與情緒智力課程意願上之差異方面:
(一)大學生人口變項與情緒智力、參與情緒智力課程意願上之差異:
1.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情緒智力信念上無顯著的差異。
2.情緒界定、情緒了解與整體情緒智力上以大三程度最低。而情緒了解高年級學生優於低年級。
3.大四、大五學生較有意願參與情緒智力課程。
4.男女大學生在情緒智力信念上無顯著的差異。
5.女性大學生在情緒智力分構念與整體能力上優於男性大學生。
6.女性大學生參與情緒智力課程意願高於男性大學生。
7.「資電、工」學院與「商管」學院的學生較其他學院學生認為情緒智力是一種固定無法改變的能力。
8.不同學院在情緒智力增長信念上無顯著差異存在。
9.整體情緒智力上,「藝術、傳播」學院得分最高,「資電、工」學院得分最低。
10.不同學院別的大學生在參與情緒智力課程意願上無顯著的差異。
(二)大學生人口變項與創造力信念、參與創造力課程意願上之差異:
1.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創造力信念上無顯著的差異。
2.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創新行為上無顯著的差異。
3.大四、大五學生較其他年級的學生更有意願參加創造力課程。
4.男女大學生在創造力信念上並無顯著的差異。
5.男性大學生比女性大學生自評有較多的創新行為。
6.女性大學生參與創造力課程意願高於男性大學生。
7.「理學院」的學生較認為創造力是一種固定無法改變的能力。
8.「藝術、傳播學院」的學生較認為情緒智力是一種可以改變的能力。
9.不同學院別的大學生在創新行為量表得分上無顯著的差異。
10.「藝術與傳播」學院的學生參與創造力課程意願是較其他學院來的高。
三、在信念、能力與意願的關係方面:
(一)在情緒智力信念與創造力信念的關係上:
1.情緒智力固定信念與情緒智力增長信念有顯著的負相關;而創造力亦同。
2.情緒智力固定信念與創造力固定信念有顯著的正相關;而情緒智力的增長信念與創造力增長信念有顯著的正相關。
(二)大學生情緒智力信念與情緒智力、參與情緒智力課程意願之關係上,信念與情緒智力、參與情緒智力課程意願皆有顯著的相關,唯相關係數甚低。
(三)大學生創造力信念與創造力、參與創造力課程意願之相關上,信念與創造力、參與創造力課程意願皆有顯著的相關,唯相關係數甚低。
(四)創新行為與整體情緒智力無顯著相關。
(五)參與情緒智力課程意願與參與創造力課程意願上有顯著的正相關。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對教育、諮商輔導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
2 |
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 /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aiwa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Perfectionism,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吳佳恬, Wu, Chia T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瞭解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現況、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之間的關係、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之間的關係、情緒智力是否為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之中介變項、以及修訂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以98學年度就讀於臺灣地區各公私立大學的大學生為研究母群,採用便利取樣之方式抽取1000位大學生施測,回收後刪除明顯亂答或過多漏答者,共餘有效問卷844份。使用完美主義量表、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大學生人際關係量表等三個量表做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蒐集後,採用敘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法、因果步驟法、係數乘法瞭解本研究之假設。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壹、大學生具備中等之完美主義傾向。
貳、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之關係
一、「不同適應功能」觀點下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
1.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P)與情緒了解、情緒管理存有低度正相關。
2.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P)與情緒了解存有負相關、與情緒管理存有低度正相關。
二、「不同要求完美對象」觀點下的三向度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
1.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SOP)情緒管理存有低度正相關。
2.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SPP)與情緒了解、情緒管理存有低度正相關。
3.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OOP)與情緒管理存有低度正相關。
三、「不同要求完美對象」觀點下的三向度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情緒智力
1.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OP)與情緒了解存有負相關、與情緒管理存有低度正相關。
2.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PP)與情緒管理存有正相關。
3.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OOP)與情緒了解存有負相關、與情緒管理存有低度正相關。
參、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之相關
一、「不同適應功能」觀點下之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
1.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P)與同儕關係、親密友誼存有低度正相關。
2.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P)與親密友誼存有低度負相關。
二、「不同要求完美對象」觀點下的三向度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
1.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SOP) 與同儕關係、親密友誼存有低度正相關。
2.社會要求型完美主義傾向(ASPP) 與同儕關係、親密友誼存有低度正相關。
3.要求他人型完美主義傾向(AOOP)與同儕關係存有低度正相關。
三、「不同要求完美對象」觀點下的三向度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與其人際關係
1.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OP)與同儕關係、親密友誼存有低度負相關。
2.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PP)與親密友誼存有低度負相關。
3.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OOP)與同儕關係、親密友誼存有低度負相關。
肆、大學生之完美主義傾向、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之關係
一、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SOP):情緒智力之情緒管理能力對於自我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SOP)與人際關係(包含同儕關係、親密友誼)具有完全中介的效果;而情緒智力之情緒了解能力未具有中介效果。
二、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SPP):情緒智力(包含情緒了解、情緒管理)對於社會要求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SPP)與人際關係(包含同儕關係、親密友誼)具有部分中介的效果。
三、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OOP):情緒智力(包含情緒了解、情緒管理)對於要求他人型適應性完美主義傾向(AOOP)與人際關係(包含同儕關係、親密友誼)未具中介的效果。
四、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OP):情緒了解對於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OP)與同儕關係未具中介效果、與親密友誼具部分中介的效果;情緒管理對於自我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OP)與人際關係(包含同儕關係、親密友誼)未具中介的效果。
五、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PP):情緒智力(包含情緒了解、情緒管理)對於社會要求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PP)與人際關係(包含同儕關係、親密友誼)未具中介效果。
六、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PP):情緒了解對於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PP)與同儕關係未具中介效果、與親密友誼具部分中介的效果;情緒管理對於要求他人型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MSPP)與人際關係(包含同儕關係、親密友誼)未具中介的效果。
伍、修訂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
本研究正式施測後,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第四部分信度為0.66,第五部分信度為0.66,第六部分信度為0.60。第四部分與第六部分信度獲得改善,然而,第五部分之信度值卻下降。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針對輔導、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
3 |
幼兒教師人格特質、情緒智力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幼稚園為例 / A related research among pre-school teachers’ personality trai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competence鍾佳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為探討幼兒教師人格特質、情緒智力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研究。目的為:一、了解幼兒教師人格特質、情緒智力及幼兒情緒能力之現況;二、分析幼兒教師不同背景變項(年齡、學歷、服務年資、婚姻狀況)在其人格特質、情緒智力之差異情形;三、分析幼兒不同背景變項(年齡、性別)在其情緒能力之差異情形;探究幼兒教師人格特質、情緒智力與幼兒情緒能力三者之相關情形;四、探究幼兒教師人格特質、情緒智力對幼兒情緒能力之預測力。
本研究以相關文獻及問卷「幼稚園教師人格特質問卷」、「臺灣地區幼稚園教師職場情緒智力量表」、「幼兒情緒能力發展量表」為研究工具探討。以分層隨機抽樣自臺北市12個行政區抽取研究對象,共計156位幼兒教師、422位4至6歲幼兒。依問卷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T檢定、Pearson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壹、臺北市幼兒教師人格特質為正向,「謹慎負責性」最高;教師情緒智力偏中高,
「教保情緒表達」最佳;幼兒情緒能力佳,「情緒的覺察與辨識」最佳。
貳、臺北市幼兒教師「年齡越高、研究所畢業、已婚者」,在人格特質、情緒智力表
現較佳,「服務年資5年(含)以下」者則表現較差。
參、臺北市幼兒情緒能力,以「6足歲(含)以上」、「女性」幼兒最佳。
肆、臺北市幼兒教師人格特質「謹慎負責性、開放經驗性」與幼兒情緒能力有顯著正
相關;而教師人格特質的「外向性、情緒穩定度」則與幼兒情緒能力有顯著負相
關。
伍、臺北市幼兒教師情緒智力的「教保社交技巧」與幼兒情緒能力的「情緒的表達」
有顯著正相關、和幼兒情緒能力的「情緒的調適」有顯著負相關。
陸、臺北市幼兒教師人格特質與情緒智力之構面間有顯著正、負相關。
柒、臺北市幼兒教師人格特質、情緒智力對幼兒情緒能力具有預測力。
|
Page generated in 0.039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