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國民政府的法幣政策及其實施(1935∼1948)

劉文賓, LIU, WEN-B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法幣政策的實施,為中國貨幣史上的一大變革,本論文旨在探討法幣存續期間所面臨 的種種問題,並進而評估其得失利弊。 論文計分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討論戰前國民政府的法幣政策,並檢討其初期施 行成效。第三章為法幣與戰時財政,論及戰時租稅政策與公債政策的運用限制,以明 法幣在戰時財政中的地位及財政赤字與通貨膨脹二者間的關係。第四章討論戰時的對 日貨幣戰,即中國如何維持法幣信用,並打擊日本「以戰養戰」策略。第五章為戰後 的法幣問題,探討法幣制度如何在種種不利情況下,乃至全面崩潰。第六章結論,約 可歸納為以下三點:(一)法幣改革解決了當時的經濟困難,化解了財政危機,但政 府並未在戰前以膨脹通貨的方式,解決財政赤字。(二)戰時的通貨膨脹,主因在政 府未能有效管制外匯金融、統制物資以壓抑物價,既無法杜塞游資,則惡性循環導致 通貨膨脹日益嚴重;並非如一般學者所言的「濫發通貨」。(三)法幣政策在實施與 抗日戰中,雖曾獲得英美大力支持,然英美亦由此得利並牽制中國,甚或損及法幣信 用,影響不可謂不大。
2

戰時財政之研究

徐英萍, XI, YING-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 研究動機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由戰時經濟環境的特色,引伸戰時財政的意義及四大目標。並介紹一般性及 非常性財政工具的種類。其中又以租稅政策、公債政策、通貨政策及經濟統制最湩要 。 第三章 探討租稅政策、公債政策、通貨政策及經濟統制實行的方法,作為戰時財政 工具的優缺點,以及四項政策的比較。 第四章 介紹二次大戰期間各參戰國戰時財政實例。以德、日、英、美、蘇五個國家 為代表,並介紹以色列及韓國這兩個處於準戰時期國家的財政特色。 第五章 我國抗戰時期財政。 第六章 結語與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23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