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外籍配偶新聞報導產製因素之分析:行動者的觀點

李昭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是以較常接觸、處理外籍配偶新聞報導的平面媒體記者為研究對象,並由「新聞組織」、「記者個人」和「消息來源」三大面向切入,透過與十四位不同採訪路線記者的深度訪談,深入探究記者在產製外籍配偶新聞報導的過程中,將如何受到其所屬媒體的組織文化、編輯政策、組織決策、採訪路線安排,以及記者個人的人口特質、族群態度、新聞專業意理,甚至是消息來源主觀態度與立場等因素的影響。   研究發現,影響記者報導外籍配偶新聞的重要因素包括:新聞組織的商業邏輯、上層長官喜好、採訪路線安排、消息來源立場,以及記者個人的認知與知識基模等,這些因素都是造成記者以特定新聞框架看待外籍配偶議題的結構性因素。   訪談發現,記者報導外籍配偶新聞時,多呈現以下幾種不同新聞框架,包括:「以商業邏輯為主」、「偏重衝突對立」、「同情弱勢受害者」、「社會光明面」、「翻轉刻板印象提供進步知識」以及「以本地人為優先」。而上述框架的出現,主要受到記者所屬「採訪路線」的影響。   整體來說,較少直接接觸外籍配偶個案,或多接觸負面個案的記者,較容易對外籍配偶抱持刻板印象,而且容易以偏概全。相反的,當記者透過中介團體轉介或個人人脈累積,而有較多機會直接接觸、採訪外籍配偶時,將有助於改變記者看待外籍配偶的族群態度,縮短彼此的族群距離,進而修正記者原本存有的刻板印象或偏見。由此可知,增加記者與外籍配偶間的「社會接觸」(social contact),的確有助於縮短兩者間的族群距離,並改善記者原本對於內外團體認知的藩籬。   本研究發現,把記者視為「行動者」進行研究,可深入瞭解組織、記者個人和消息來源因素如何交錯對記者的外籍配偶新聞產製造成影響。而此分析取徑也可提供「族群傳播研究」和「弱勢新聞再現研究」新的觀察視野,讓後續研究更加重視「記者個人刻板印象與意識形態」、「組織決策」及「消息來源傳播策略」等因素在族群新聞產製過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所可能帶來的影響。

Page generated in 0.018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