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黨系統政黨制度之研究趙知廉, Zhao, Zhi-L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黨系統的政黨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對象,因為一黨獨大是傳統社會步向現代化的過
程中很普遍的現象,它們之間有何共同的特征?應該從什什角度進行分析?我的辦法
是以蘇俄、新加坡、印度作為個案,然後從興起之因、組織與埋念、黨扮演的角色、
維持獨大的策略及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了解,共六章十四節。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一黨系統政黨興起的探討:第一節蘇俄共產黨,第二節新加坡人民行動黨,
第三節印度國大黨,第四節結語。
第三章 組織的方式與理念的角色:第一節組織的方式,第二節理念的角色。
第四章 政黨扮演的角色:第一節蘇俄共產黨,第二節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第三節
印度國大黨。
第五章 政黨維持獨大的策略:第一節極權模式與蘇共,第二節人民行動黨與國大黨
,第三節結語。
第六章 一黨系統發展方向的探討:第一節民主化?多元化?第二節結論。
|
2 |
聯合內閣理論:內閣制下的多黨競爭 / Cabinet coalition theory陳坤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選定十八個民主先進的內閣制國家(佔全世界五十五個內閣制國家的近三成左右)為研究對象,包括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愛爾蘭、法國(含第四共和及第五共和)、德國、奧地利、義大利、盧森堡、比利時、荷蘭、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冰島、日本。至於研究時間則限定在一九四五年至二○○○年七月初為止,共計五百六十三次內閣的組成結果。
在方法論上,本論文擷取新制度主義(neo-institutionalism)的研究取徑。在總體制度層面上,主要是採取「法制的和比較的研究途徑」(legalistic- institutional and comparative approach)。本文探究聯合內閣形成之前的制度安排,包括憲政體制和選舉制度之安排,前者界定行政部門和立法部門的互動關係,而後者為政黨競爭的遊戲規則設下法制規範,兩者都間接地影響一個國家政局的穩定性;另外,社會結構的制度因素,尤其是階級、種族、語言、宗教和地域等分歧面向所形成的團體對立,各以政黨為其利益的代言人,進而影響聯合內閣的形成。所以,在從事聯合內閣的比較研究時,實有必要對各國的政府結構、社會結構和選舉制度先行瞭解,以掌握靜態法制面的成因。
本論文還進行動態的統計數據,針對「有效政黨數目」與其他變項(如「不成比例性」、「議題面向數目」、「內閣存活率」、「內閣型態發生率」等)進行統計的迴歸分析,以找出兩種變項之間的相關性。另外,本文在針對特定主題時(例如選舉制度改革前後的變化時),採取「小數量比較法」(small-N comparison)的研究策略,例如第五章第四節就是專門以紐西蘭、義大利和日本三國為個案比較的小單位,分析這三個國家在選舉制度改革前後,在平均有效政黨數目、不成比例性以及內閣型態發生頻率上的變化。
|
Page generated in 0.02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