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鹿港雙姝--施叔青與李昂的小說主題比較

莊嘉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鹿港老鎮陳舊的氣息,靜滯的古風,孕育了施叔青與李昂這對文壇上的親姊妹,她們的文學根源於家鄉土壤,小鎮短暫風華被歲月帶走後,徒留斑駁陳舊的老式建築、陰暗彎曲的巷弄,以及各式神祕詭異的傳說,家鄉特殊的空間氛圍,開啟了這對早慧才女的想像之門,透過文字,書寫家鄉之於她們的驚訝與詫異,成為兩人進入文壇的叩門磚。 從老舊的小鎮邁開創作步伐,這對鹿港雙姝各自往更廣闊的世界自信地跨去:施叔青輾轉於台北、紐約、香港等地遷移,半個世界的新奇經歷,開闊了這位鹿港女兒的視野,也富厚了她的文學內涵;李昂除在紐約短暫求學外,多數的時間定居於台北大都會,長期觀察台灣首善之都的各層面向。儘管兩人在跨出鹿港後,往不同的方向邁去,但以女性的姿態看世界,筆下有一連串精彩的女性故事,成為台灣女性小說創作的佼佼者,卻是姊妹倆一致的成就。近年,原鄉鹿港的召喚,更是遊子無法抗拒的聲音,恰似有一條無形的臍帶牽引著,這對鹿港雙姝頻頻回首瞻望生養她們的母土,於是,一則則關於老鎮的歷史傳奇,再次還魂重生於世人眼前,它的時代仍在文字裡延續著。 施家兩姊妹在小說創作上成績卓犖,數十載的筆耕,不僅屢屢為自己創造文學生命的巔峰,更常為台灣女性文學開創新格局,綜觀她們的作品,在與時俱變的多元題材裡,鹿港與女性兩大主題,一為她們創作的根土,一為源於性別的自然關注,皆為她們念茲在茲的創作母題,而兩人於此二者間,又隱然呈現著似可對話的脈絡,或相呼應,或為互補,其中微妙的現象,逗引著筆者的研究興趣,遂不惴淺陋,著手整理兩人的小說文本及評論,試圖爬梳她們創作主題間蘊含的對話性,將之做歸納比較。
2

抵抗如何可能?Mikhail Bakhtin狂歡節語言與身體論述的再詮釋

王孝勇, Wang, Hsiao-Y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從俄國學者Mikhail Bakhtin(1895-1975)狂歡節語言與身體論述的觀點探討「抵抗如何可能?」的問題,並且以台灣當代女性主義小說家李昂於1999年出版的《自傳の小說》為主要的案例,重新思索和說明語言/意義的民主化(democratization)意涵與可能性。 有別於過去論述分析雖然言明語言/意義與政治社會之間並非單向的因果關係,而是相互影響、建構的辯證關係,但在實際進行案例分析時,卻較少著墨於語言如何「由下而上地」對象徵秩序進行意義的顛覆,本研究以Bakhtin對狂歡節語言與身體論述的說明,依序對抵抗的意涵、抵抗的可能性以及抵抗如何在文本中呈現,提出理論性的再詮釋。本研究發現,Bakhtin對於抵抗的想像,乃是一種在傳播/溝通與對話中,藉由特定語言形式而動員的意識形態鬥爭。積極而言,抵抗旨在透過言說主體的表述建構自己的意義系統;消極而言,抵抗至少具有解構他人意義系統的政治意圖。 然而,由於Bakhtin在狂歡節研究中,並未確實回應他企圖探討的「抵抗如何可能?」的問題。因此,本研究融入Laclau與Mouffe的「接合實踐」、Butler的「論述行動」與「身體展演」,從「形式層面」推敲Bakhtin在「眾聲喧嘩」對話模式中所暗示的政治機會,並對「抵抗如何可能?」提出具體的政治方案,包括:眾聲喧嘩的文本空間、對話與敵對關係中的再意義化、諧擬的身體展演、策略性的本質主義。本研究並且藉由對李昂情慾書寫中的抵抗策略進行「書寫形式的意識形態分析」,具體說明「抵抗如何可能?」的理論/概念架構。 本研究發現,李昂的情慾書寫呈現出「歷史書寫的性別化」與「性別論述的狂歡化」這兩個主要的特性。藉此,李昂一方面揭露了父權意識形態的意義生產邏輯,另一方面也藉由批判父權意識形態建構另類的意義系統或敵對/反對論述。從這點回過頭來再詮釋「抵抗如何可能?」的問題,本研究認為抵抗的可能性可說是在眾聲喧嘩或「弱敘事性」的文本空間中,藉由「接合實踐」動員由下而上的「論述行動」,並以「策略性的本質主義」此一政治方案建構霸權化論述的意識形態鬥爭過程;而「身體論述」所誇大展演出的敵對關係,則是最具渲染力也最為具體的例說。

Page generated in 0.02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