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鹿港雙姝--施叔青與李昂的小說主題比較

莊嘉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鹿港老鎮陳舊的氣息,靜滯的古風,孕育了施叔青與李昂這對文壇上的親姊妹,她們的文學根源於家鄉土壤,小鎮短暫風華被歲月帶走後,徒留斑駁陳舊的老式建築、陰暗彎曲的巷弄,以及各式神祕詭異的傳說,家鄉特殊的空間氛圍,開啟了這對早慧才女的想像之門,透過文字,書寫家鄉之於她們的驚訝與詫異,成為兩人進入文壇的叩門磚。 從老舊的小鎮邁開創作步伐,這對鹿港雙姝各自往更廣闊的世界自信地跨去:施叔青輾轉於台北、紐約、香港等地遷移,半個世界的新奇經歷,開闊了這位鹿港女兒的視野,也富厚了她的文學內涵;李昂除在紐約短暫求學外,多數的時間定居於台北大都會,長期觀察台灣首善之都的各層面向。儘管兩人在跨出鹿港後,往不同的方向邁去,但以女性的姿態看世界,筆下有一連串精彩的女性故事,成為台灣女性小說創作的佼佼者,卻是姊妹倆一致的成就。近年,原鄉鹿港的召喚,更是遊子無法抗拒的聲音,恰似有一條無形的臍帶牽引著,這對鹿港雙姝頻頻回首瞻望生養她們的母土,於是,一則則關於老鎮的歷史傳奇,再次還魂重生於世人眼前,它的時代仍在文字裡延續著。 施家兩姊妹在小說創作上成績卓犖,數十載的筆耕,不僅屢屢為自己創造文學生命的巔峰,更常為台灣女性文學開創新格局,綜觀她們的作品,在與時俱變的多元題材裡,鹿港與女性兩大主題,一為她們創作的根土,一為源於性別的自然關注,皆為她們念茲在茲的創作母題,而兩人於此二者間,又隱然呈現著似可對話的脈絡,或相呼應,或為互補,其中微妙的現象,逗引著筆者的研究興趣,遂不惴淺陋,著手整理兩人的小說文本及評論,試圖爬梳她們創作主題間蘊含的對話性,將之做歸納比較。
2

施叔青小說研究

魏文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施叔青的文學實踐(1961~1997), 來觀察一個小說家的發展和改變,從她創作的階段性表現特徵和關懷重心,實可掌握其生命道路的遷徙軌跡,以及勾勒出一清晰的時代演變圖像。為了更清楚地呈現施叔青小說各階段的表現,筆者採取將她的文學歷程加以分期,並逐一做一截面的分析。 在論文架構上,本論文從施叔青的文學啟蒙與寫作歷程為起點,探討作家個人的生活經歷與文學活動之間的關係。其中特別拈出兩個重點來進行討論:一是施叔青生長的故鄉鹿港對她創作所造成的影響,檢視鹿港的成長記憶是如何形成她作品中詭異、神祕的氛圍;繼之論述現代主義對思潮對施叔青創作理念的啟發。 至於施叔青創作的三個階段,則呈顯出不同的風格。在最初的創作階段□,我們發現施叔青小說的內容主要集中表現個人的心理風暴,及渲洩年輕生命的騷動,她嘗試以女性的視野來探討性壓抑的問題,凸顯傳統文化力量對人性的壓制,同時她也思考「人」存在普遍的處境,藉用小說的形式來探尋生命的真實本相,這都顯示了她此刻的創作實深受了現代主義、存在主義、心理分析的影響。而就這一階段的作品風格來看,施叔青雖借重的是鄉土題材,可是小說的敘述模式卻充滿了現代主義美學的前衛色彩。她「堆積木似的」創作方式,使她的小說表現出「夢及驚詫」的色彩,卻也成就了以變異來顛覆父權理性思維的女性書寫策略。 在第二個階段□,施叔青的創作題材和風格起了不小的變化,這和當時的文學氛圍有著極大的關聯。七○年代,台灣國際政治地位迭遭挫敗,因此激發了知識分子民族意識的高漲,連帶地整個文學主流也開始回歸現實主義、回歸鄉土。觀諸施叔青在這個階段的作品,不但在內容上,由早期心理層面的思索擴展到社會文化認同及鄉土救贖方面,在小說的風格上,也捨棄了以前那種誇張地營造「陰森鬼魅」的氣氛的現代主義表現手法,而呈現出樸實平穩的特色。另外,施叔青的婚戀小說雖寥寥幾篇,但是她表現出的新女性主義的傾向是頗為鮮明的,她不但對父權宰制下的女性處境備加留意,對傳統婚姻與性別角色扮演也提出強烈質疑,展現出女性自覺意識。 第三個階段進入施叔青以香港為背景的小說。在「香港故事系列」□,我們看到施叔青以「既是局內人╱又是局外人」的眼光來描述香港色彩繽紛的物質文化之景象,寫盡香港紙醉金迷的繽紛嘈雜,以及劫毀將近的末世憂思。小說□的人物,在「惘惘的威脅」中,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聚散無章,浮面的喧嘩只是一層華麗的泡沬,其下卻是無限的荒涼與冷清。到了《維多利亞俱樂部》□,施叔青則有意將視野擴大,嘗試對香港的殖民歷史文化做深入的探討,她不但點出了殖民╱被殖民的微妙歷史關係,也抨擊香港司法制度的不公。到了《香港三部曲》,施叔青則透過一個妓女情史與發達史,使歷史的面貌在以女性為主要象徵的世界□被建構起來。小說□施叔青以女性意象來顯示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權力徵逐與角色替換,解構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二元對立的大框架,實有顛覆殖民論述的意味。施叔青《香港三部曲》這部巨構,不僅締造了書寫的奇觀,也展現了相當深刻的文化與政治意涵。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分期界限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大綱 第二章 施叔青的文學啟蒙與寫作歷程 第一節 創作的原鄉——鹿港 第二節 現代主義思潮與施叔青的文學觀 第三章 現代派的心靈夢魘與對生命意義的探索 第一節 心靈的夢魘——性、死亡、瘋狂 一 性心理的呈現 二 女性書寫 第二節 生命意義的追尋與探索 一 存在的孤獨感與荒謬感 二 小人物的生存困境 第四章 小說家的社會關懷 第一節 七○年代的時代變遷與文學典範的興替 第二節 文化認同與鄉土救贖 一 中西文化的差異與認同問題 二 鄉土救贖 第二節 繭裡的女人——變調的愛情與危機四伏的婚姻 一 父權制度下對婚姻的迷思 二 女性的「他者性」 三 女性與情慾 第五章 所羅門的寶藏:施叔青和她的香港 第一節 浮城的繁華與失落——有關「香港的故事」系列與「新移民」系 列 第二節 殖民地大觀園的衰敗——《維多利亞俱樂部》 第三節 蝴蝶,我的黃翅蝴蝶——《香港三部曲》 第六章 結語
3

施叔青小說女性書寫之研究

洪靜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女性書寫」是作家以女性為本位的思考角度所進行的文字書寫,寫內在的自己,長久而深藏的壓抑才能紓解,才能讓女性的聲音被聽見,藉此打破父權的語言牢籠與價值觀。而女性文體的特色為:如流動詩歌般能穿透身體的文字感染力、有曖昧性的語言空間、親密的隱喻、能寫出父權制語言無法描述的身體欲望等,以這些角度來閱讀施叔青的小說作品,其女性書寫的特質也與之相符合,更成為其寫作的重要基調。 由於尚未有專論從「女性書寫」的方法來探究其全部小說作品。因此,本論文擬以施叔青小說的文本來出發,從女性書寫的角度來探究其作品,希冀能對施叔青的小說研究做補充。 本章先針對六○年代以後的台灣女性小說發展背景作一簡單的概述,以便了解施叔青崛起當時的文壇生態。再從施叔青個人的生命史出發,並進一步對其創作歷程加以研究,以此作為分析其小說創作的基礎。 關於施叔青的女性書寫意識,在第二章中將先針對作家創作時產生影響的女性主義學說,作一概略性說明。另外,對於作家小說文本出現的女性人物也進行分析探究,將其女性形象做分類,並從女性形象的藝術技巧切入,析論施叔青如何形塑出作品中女性人物的不同樣貌。 第三章探討施叔青女性書寫的策略,分為旁觀的敘述者、情慾書寫、小敘述手法、歷史書寫四個小節。第一節中從去勢無能的男性人物角度出發,寫出她對父權宰制的嘲諷與抵抗;第二節中論述施叔青細緻微妙的情慾書寫,透過書寫女性情慾來逾越父權思維規訓女性的古法倫常;第三節從小敘述的手法,建立屬於自己的女性書寫文學;第四節以女性寫史的角度,顛覆傳統以男性為中心的歷史書寫,傳達出以小博大的企圖心。 檢視施叔青小說中女性書寫的呈現,表露出女性自我成長的脈絡軌跡:從最初「閣樓裡的瘋女人」,以瘋狂、邊緣手法來顛覆父權為中心的傳統;來到第二階段的「父權下的無奈」,作者揭露女性切身所遭遇的問題,來反應女性在父權禁錮下的掙扎與覺醒;到了第三階段的「身體書寫」,積極且正面去歌頌身體,進而達到解除父權禁錮的目的,藉以確立女性自己的地位。 在結論部份,筆者認為施叔青小說的女性書寫,在當今文壇上可說是難掩其光輝,無論是在台灣或在香港,都應有其重要的定位,在台灣女性文學史中應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Page generated in 0.02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