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注意力在概念性內隱記憶扮演角色的探討許清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注意力在概念性內隱記憶扮演的角色。遷移—適當歷程(TAP)認為概念性歷程需要注意力資源來幫助記憶表現,因此概念性內隱記憶會受到分配性注意力的影響,使概念性促發效果減少。但TAP仍受到許多的質疑,顯示概念性促發與注意力有更複雜的關係。本研究檢驗TAP在概念性內隱記憶作業的限制,並以“項目特殊性與相關性歷程”和“競爭性與非競爭性接觸歷程”來延伸TAP的觀點。本研究將分別檢驗在登錄和反應階段的一些不同情況,對注意力在概念性內隱記憶作業的影響。實驗一和實驗二操弄登錄處理變項,使用項目特殊性與項目相關性登錄處理來檢驗兩種不同的項目訊息所造成的影響。實驗三和實驗四操弄線索與反應聯想詞間的強弱關聯程度,探討注意力在字彙聯想作業的角色。在測驗階段是使用「歷程分離程序」(PDP)和「測驗後分離法」(PTP),估計導致反應的意識“ Pc ”和無意識記憶“ Pu ”的機率值。並進一步比較兩種方法所得到的結果。
實驗一的類別—正例產生作業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使用PDP法來進行測驗的結果發現,分配性注意力只影響“Pc”的機率值,但不影響“Pu”的機率值。實驗二使用PTP法的結果發現,分配性注意力只會影響在項目特殊性情況產生的“Pu”和“Pc”的機率值;但對項目相關性情況的“Pu”和“Pc”並沒有任何影響。實驗三的字彙聯想作業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使用PDP法來進行測驗的結果發現,分配性注意力只在強關聯情況下影響“Pc”,但不影響“Pu”的機率值。實驗四使用PTP法的結果發現,分配性注意力在強關聯和弱關聯兩種都會影響“Pu “和“Pc”的機率值。
綜合本研究結果,在實驗二使用PTP法發現,在項目特殊性的情況操弄分配性注意力會影響意識記憶和無意識記憶的表現,但在項目相關性的登錄方式下並沒有顯著的分配憶注意力效果。此結果顯示,注意力與概念性促發效果間有更複雜的關係,符合“項目特殊性與項目相關性登錄歷程”的預測。在實驗三使用PDP法所得的結果顯示,只有在強關聯的情況,在Pc上有分配性注意力的單純主要效果,結果並不支持TAP或競爭與非競爭接觸歷程的觀點。而使用PTP法所得結果發現,不管在強弱關聯情況,分配性注意力會影響無意識估計值Pu和意識估計值Pc,此結果顯示,注意力會影響概念性促發效果,並不會因為強弱關聯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並不符合競爭與非競爭接觸歷程的觀點,但仍然可用“項目特殊性與項目相關性”的觀點加以解釋。
|
2 |
參與管理在勞資關係中功能之探討陳石園, CHEN,SHI-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我國的勞資糾紛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根據勞委會的統計,民國七十的勞資糾紛
案件共計八九一件,但到七十六年時已暴增為一六○九件。此種趨勢,不但使得資本
家對我國的投資環境抱觀望態度,更使政府相關部門感到憂心忡忡。如何解決日趨嚴
重的勞資爭議,乃成為我國今日勞工問題專家及管理學者所關心及研究的主題。勞工
參與管理乃是歐美先進國家用來解決勞資糾紛的一種制度,對我國而言,許多人並不
熟悉,因此本研究之目的有三:第一,希望藉由對勞工參與管理的系統性分析,找出
其成功與失敗因素所在,作為我國企業家實施之參考,第二,分析我國實施勞工參與
管理的生態環境因素,進而提出建議,以作為政府當局推勸勞工參與管理之參考。第
三,探討實施勞工參與管理後對勞資關係之影響,以便我國政府當局,企業家及勞工
三方面在推動工業民主制之勞工參與管理制度時有更進一步的體認和信心,進而加速
我國工業的升級的產業技術革新的腳步,并對管理措施的改善及工作生活品質的提升
能有所助益,使我國早日邁入已開發國家之林。
本研究是以概念性,非實驗性之方法為主,而以相關的調查報告和實驗結果為輔,舉
凡過去的相關研究報告和實驗結果均為本研究收集分析之資料,除此之外,相關的中
、英文書藉,論文,期刑及報紙亦均本研究之重要分析資料。本研究之內容共分六章
:分別是緒論,勞資關係的基本概念,參與管理的基本概念,參與管理的功能,我國
企業部門實施參與管理的評估及結論等六章,共分十八節,合計約十四萬余言。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 一 )我國非常適合推行勞工參與管理,而以往所推行之勞資會
議成效不彰,其最重要原因乃是管理者的態度過於保守,以及員工對參與管理所持不
當之態度所致。( 二 )若從整體的角度來評估則勞工參與管理應是促進勞資合作,達
成勞資和諧的一種良好制度,但如果應用不當的話,其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三 )從
歐美先進國家的管理演進型態來看,我國未來的管理型態也會漸漸地走往成熟式且具
人性化的勞工參與管理。因此政府當局,管理學者,企業家及勞工們應對此趨勢有所
體認與共識,并且應為此趨勢的加速到來而共同努力,以減少我國日益嚴重的勞資糾
紛,進而穩定與促進我國勞資關係的更加和諧。
|
3 |
台灣民眾選制知識之研究 / Citizen's Electoral Knowledge in Taiwan王丞玄, Wang, Cheng Hs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在2005年通過修憲,將過去立委選舉所採用的「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並於2008年第七屆立委選舉首度實施。有關民眾對新選制的知識以及選制知識如何影響其投票參與行為遂逐漸引起學界的關注。然而過去國內相關研究對於民眾選制知識的測量都只聚焦於新選制的制度成分(事實性選制知識),並沒有進一步探索民眾對這些制度成分可能帶來的政治影響的瞭解程度(概念性選制知識)。基於這樣的認識,本文嘗試延續現有為數不多的選制知識文獻,進一步延伸討論民眾對於不同類型選制知識的認知情形,一方面除了釐清事實性與概念性選制知識兩者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各自的影響因素之外,另一方面則試圖探討不同類型的選制知識與選民分裂投票的關聯性。
在經驗資料的研究結果上我們發現,事實性與概念性選制知識之間的關係為低度的正相關;民眾的教育程度、性別、年齡、對2012年選舉的關注程度、政治新聞接觸的頻率等,皆是同時影響民眾事實性與概念性選制知識的相同變數;此外,2008年立委選舉有沒有去投票此變數只與民眾的事實性選制知識達到統計上顯著的正相關,而政黨認同強度也只會影響民眾概念性選制知識的高低。在分裂投票的研究結果方面,事實性而非概念性選制知識才是影響因素。
本文以初探性的角度出發,期許透過本文的發現,使得相關研究學者能注意到概念性(選制)知識的重要性,往後不僅只是注意事實性(選制)知識的內涵,未來更要深入瞭解概念性知識在激發、引導及合理化民眾政治評價及政治行為的可能性。同時在檢討與建議部分,本文也討論了概念性知識測量的困難,可能造成分析上的不足,這也是未來研究民眾選制知識,或是一般政治知識時所必須克服的挑戰。
|
Page generated in 0.020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