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論「弱國」長期維持和平戰略模式─以北宋澶淵之盟為例 / 無

宋智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歷史悠久,除有著豐富的歷史文獻,亦留存許多學術著作,可供後人探討分析,而西方世界學者對這神秘的國度也充滿好奇之心,隨東西文化交流,即透過西方觀點與理論,開啟對中國各項領域研究,如在軍事上,英國戰略學家李德哈特(B.H. Liddell Hart)在《戰略論:間接路線》(STRATEGY:The Indirect Approach)一書中,選錄《孫子》十三項條文至於該書首頁,並讚揚《孫子》理論優於克勞塞維茨(Karl Von Clausewitz)的《戰爭論》(Vom Kriege)。在軍事戰略獲得西方戰略學家肯定同時,自己反思中國僅傳統兵學有著價值嗎?在國家安全、國際關係等是否也有一套屬於中國獨有且具價值的理論? 觀看中國歷史時,確實可發現各朝代存有著其國家安全問題,只不過由於古代中原各朝與周邊民族發展情況,並非如今日所謂的國家關係,是以其所發展出安全問題之內涵和表現形式,與當代非傳統國家安全,甚至現代形成的傳統國家安全有著根本區別,存在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特點。然而,端詳中國清代以前的歷代中原王朝中,北宋王朝所面臨的國家安全威脅最為突出,也最具典型性,故本文選擇其作為個案,來分析中國古代的國家安全問題。   史學界對「澶淵之盟」的評價一直頗多分歧,然而其不用大動干戈,建立宋為兄遼為弟之兩國「外交倫理」,維持兩國百餘年之和平局面,造就經濟、文化之盛世,若當時未能創造出此一和談契機,北宋恐已亡國。是以全文將藉由上述問題,探討一個軍事實力較弱國家,如何在與鄰國欲相互摧毀之高度衝突中,如何巧妙運用外交、軍事、經濟與文化等手段,促使對手在現實考量,接受雙方皆具利益之盟約,營造出彼此「共生互敬」關係之戰略模式,建立彼此互動環境情況,猶如圍棋對弈中「殘碁」局勢,進而建立長期和平,期待後世演變到更合適時機再處理雙方核心問題;本文後段再分析此模式破滅原因,非係制度不佳,而是接續下此盤棋者,不清楚自身能力不足前人下,不懂持平而恣意改變局勢,反「渝盟」與金國訂定聯合攻遼盟約。 此外,研究「澶淵之盟」過程中發現,觀看我中華民國與中共對峙與發展歷程,「八二三炮戰」前,雙方呈現相互摧毀之高度衝突狀況,雖然雙方在軍事實力方面,中共雖呈現略勝於我國情況,在經歷二十餘年數十次戰爭後,終在外在地理環境與他國影響等因素下,逐步發展成同於宋、遼二國「殘碁」局面,陷入一種對峙困局之中,兩岸學者雖曾運用西方成熟之國際關係理論,試圖尋求可以提供解決目前雙邊關係困境方法,然迄今仍未見成果;因此,亦盼能以本篇研究,能提供我處理兩岸關係之另一種思考途徑。

Page generated in 0.03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