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朱熹之心性論

元鍾實, YUAN, ZHONG-S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研究目的:宋明理學家特別重視內聖成德之學,內聖之工夫即在對性命天道之體悟, 以達到聖人之境界。其工夫理論之其礎乃心性論。本文即試圖闡發朱熹所論心性學說 及據此而展開之工夫理論。 研究文獻:本文所採取之資料來鴻,乃朱子語類、朱文公文集(包括續集、別集)、 四書集註、朱子遺書及其他朱熹之著作,以此為主要研究文獻。 研究方法:此可分二點加以說明。一為堅持實事求是之原則,從朱熹之實際思想出發 ,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另一是朱熹晚年之定論。宋黎靖德編輯朱子語類時, 將每一人記錄之語錄的年代都保存下來,故本文據語類所記錄之年代,採取朱熹晚年 之定論,以說明朱熹心性學說各概念之具體涵義及其義理間架。 研究內容及研究結果:第一章,朱熹生平與著作。本章重在記敘其思想發展之歷程, 並對其各種著作之緣起及內容加以介紹。第二章,朱熹心性論之淵源。此章就北宋理 學家有關心性之學說,略加說明,從而了解朱熹如何吸收、綜合他們之系統。第章, 朱熹心性論之基礎--理氣論。朱熹哲學以理與氣為中心展開,理與氣落實到人方面 ,便表現為性、心、情等人性問題。故此章就朱熹理氣論,加以申述,並藉此而了解 心、性、情之關係。第四章,朱熹論性。先敘述朱熹所論性之涵義,繼而分解其所分 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之關係。第五章,朱熹論心及其與性、情之關係。先述朱熹所論 心之涵義,繼而論其所分道心與人心之關係。最後,以「心統性情」說疏解心、性、 情三者之關係。第六章,朱熹心性論下之工夫論。工夫理論之目的,乃將氣質之性或 人心恢復於天地之性或道心。欲達此目標,則必通過窮理與居敬工夫。故此章論述朱 熹對窮理與居敬工夫之觀點。第七章,結論。透過上文之研討,以衡定朱熹之心性論 在其整個哲學上之地位及其與儒學之關係。

Page generated in 0.022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