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產業合作網路與知識流通之研究--以IC製造業為例

謝甄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IC產業的蓬勃發展,已成為臺灣的明星產業,該產業的另一項特色是分工細膩,因而形成緊密的合作綱路,藉著這樣的綱路合作關係,知識在產業合作成員間流通,進而形成IC產業創新的一個主要因素。 由於IC製造業身處IC產業的中心位置,因此本研究以IC製造業為研究對象,選取三家公司作為樣本,探討個案公司與設備商、晶圓材料商、IDM公司、IC設計業、光罩製造商和IC封裝廠的關係,以及有哪些知識經由這樣的合作關係,由綱路成員流通到個案公司,進一步造成個案公司的組織知識創新。 研究發現如下: 1. 合作產業與組織產業的技術相關性會影響組織與合作成員的綱路關係強度。當合作成員的產業與組織產業的「技術相關性」越高時,組織與合作面員間的互動程度越高。 2. 組織的經營策略會影響組織與合作成員的綱路關係強度。當組織的「公司經營策略」為專業代工製造、製程技術領先者時,組織與合作成員間的綱路關係形式,偏向為正式契約及非正式結盟關係。當組織的「公司經營策略」為產品整合製造、製程技術追隨者時,組織與合作成員間的綱路關係形式,偏向為買賣關係。 3. 在IC產業中,組織若居於技術領導者的地位,其綱路成員大多也是該產業的領導者。 4. 組織與合作成員的知識流通介面,與合作面員產業與組織產業的技術相關程度有關。 5. 組織與合作成員流通的知識內涵,與組織和合作成員的綱路強度有關。 6. 當組織和合作成員的綱路強度越強時,組織與合作成員流通的知識才有內隱性的知識。 7. 組織與合作成員間的知識流通,有助於組織知識創造。組織與成員間知識流通內涵越豐富,越有助於組織知識創造。組織與成員間知識流通的特性越是內隱性知識,越有助於組織知識創造。 8. 我國IC製造產業透過產業合作的綱路關係,由合作成員的知識流通,產生知識創造,進而提升IC製造業的製程能力,甚至超越合作夥伴。
2

政府干預對產業合作網絡的影響

沈明展, SHEN, MING-C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分為八章分別是緒論、相關文獻回顧、產業合作網絡分析架構、數位遊戲產業個案研究、自行車產業個案研究、鶯歌陶瓷產業個案研究、政府干預產業合作網絡模式、結論與建議。前言除回顧文獻與展望理論外,簡約地敘述台灣產業發展歷史,使讀者對不同產業變化具全面性與概況性的了解。相關文獻回顧內容除討論『國家發展理論』與『網絡理論』相關文獻外,加入了『國家創新系統』觀點,以探討對產業自發性合作,具有深遠影響的議題,期藉由理論對話提供不一樣的視野,建立研究觀點與分析架構。分析架構一章,包括廠商在全球生產裡的各種策略,國家創新系統和自發性合作行為邏輯二者對促成產業網絡的影響。再者為建構不同產業合作網絡發展模式,四至六章策劃「數位遊戲產業個案研究」、「自行車產業個案研究」、「鶯歌陶瓷產業個案研究」三部分。內容涵蓋各個產業在全球化衝擊下的生產/銷售議題、所採取因應策略-是傾向依賴政府扶植或自發性合作,及其發展出的合作網絡;兼顧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 以數位遊戲產業為例,在國家創新系統下廠商會基於技術和知識理由,透過不同網絡關係,在產業內部形成不同的集結或次級團體。而且不論是技術或知識的合作網絡,具有官方色彩的研發機構或被扶植廠商二者經常處於網絡核心位置,並扮演知識技術轉化者與媒介者關鍵角色。其次依據連結對象,本文發現網絡內次要集結比主要集結,其成員間更具有近似社會關係,例如大專院校彼此之間存在許多重複合作連結對象。整體而言,數位遊戲產業網絡內部的主要集結,其擁有的組成份子近似性低、異質性高,甚至包含國外公司與中華電信;如此看來,相較於國家創新系統有關政府資源投入與部門功能論述,這類由政府主導的網絡內部集結,對於數位遊戲產業因應全球發展議題的創新合作策略,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自行車產業從OEM 轉型為OBM 的經驗裡,企業家精神和國家創新系統二者的相互配合被視為成功的關鍵。自行車業的轉型經驗暗示後進者在全球生產網絡中,並非只能扮演旗艦廠商代工廠的宿命角色,後進者是有機會運用商業模式創新與區域治理,提升其全球生產網絡的位置,成為品牌廠商。而此過程端賴企業家精神和國家創新系統二者的相互配合。產業發展初期,由於廠商缺乏規模、品牌故被動地納入全球生產網絡,此時政府應整合不同廠商,建立中衛體系改善廠商關係來做為發展合作網絡基礎,並和世界知名旗艦廠商談判,維繫該地區的全球連結,如引進外資、代工生產訂單和取得技術…。而當廠商轉型為OBM 時,政府應改變主導者角色,成為合作參與者之一,適時提供領域內的行政協助與公權力;讓龍頭廠商繼續地帶領合作網絡,面對全球競爭、維持品牌聲譽。 最後,本文透過調查與訪談,探索傳統工藝產業-鶯歌陶瓷業的合作網絡。研究發現鶯歌陶瓷產業浮現類似義大利Tuscany 陶瓷產業的發展軌跡。它們的合作網絡早已跨越到不同地區;主要合作對象多數不在鶯歌鎮內。因此「鶯歌」之於陶瓷產業,除了固有的技術工和原料土質的生產優勢外,產業空間聲譽與集體行銷合作效應其實大於傳統的生產網絡。當然,這和近年來政府資源,如觀光、文化活動與空間規劃的投入,促使其成為重要的行銷地點,繼而誘導在地行動組織的合作,有密切關係。如此可知,傳統工藝產業在面對全球發展議題,發展自發性網絡組織時,可能需要政府不同於以往的關注方式。既非利用扶植目標產業廠商來主導產業的合作網絡,亦非運用對外談判或外部壓力,重新調整廠商關係,促成彼此合作;而是透過在地網絡行動組織來主導發展議題,尋找發展走向。

Page generated in 0.015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