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
  • 5
  • Tagged with
  • 5
  • 5
  • 5
  • 5
  • 5
  • 4
  • 4
  • 3
  • 2
  • 2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政府干預對產業合作網絡的影響

沈明展, SHEN, MING-C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分為八章分別是緒論、相關文獻回顧、產業合作網絡分析架構、數位遊戲產業個案研究、自行車產業個案研究、鶯歌陶瓷產業個案研究、政府干預產業合作網絡模式、結論與建議。前言除回顧文獻與展望理論外,簡約地敘述台灣產業發展歷史,使讀者對不同產業變化具全面性與概況性的了解。相關文獻回顧內容除討論『國家發展理論』與『網絡理論』相關文獻外,加入了『國家創新系統』觀點,以探討對產業自發性合作,具有深遠影響的議題,期藉由理論對話提供不一樣的視野,建立研究觀點與分析架構。分析架構一章,包括廠商在全球生產裡的各種策略,國家創新系統和自發性合作行為邏輯二者對促成產業網絡的影響。再者為建構不同產業合作網絡發展模式,四至六章策劃「數位遊戲產業個案研究」、「自行車產業個案研究」、「鶯歌陶瓷產業個案研究」三部分。內容涵蓋各個產業在全球化衝擊下的生產/銷售議題、所採取因應策略-是傾向依賴政府扶植或自發性合作,及其發展出的合作網絡;兼顧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 以數位遊戲產業為例,在國家創新系統下廠商會基於技術和知識理由,透過不同網絡關係,在產業內部形成不同的集結或次級團體。而且不論是技術或知識的合作網絡,具有官方色彩的研發機構或被扶植廠商二者經常處於網絡核心位置,並扮演知識技術轉化者與媒介者關鍵角色。其次依據連結對象,本文發現網絡內次要集結比主要集結,其成員間更具有近似社會關係,例如大專院校彼此之間存在許多重複合作連結對象。整體而言,數位遊戲產業網絡內部的主要集結,其擁有的組成份子近似性低、異質性高,甚至包含國外公司與中華電信;如此看來,相較於國家創新系統有關政府資源投入與部門功能論述,這類由政府主導的網絡內部集結,對於數位遊戲產業因應全球發展議題的創新合作策略,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自行車產業從OEM 轉型為OBM 的經驗裡,企業家精神和國家創新系統二者的相互配合被視為成功的關鍵。自行車業的轉型經驗暗示後進者在全球生產網絡中,並非只能扮演旗艦廠商代工廠的宿命角色,後進者是有機會運用商業模式創新與區域治理,提升其全球生產網絡的位置,成為品牌廠商。而此過程端賴企業家精神和國家創新系統二者的相互配合。產業發展初期,由於廠商缺乏規模、品牌故被動地納入全球生產網絡,此時政府應整合不同廠商,建立中衛體系改善廠商關係來做為發展合作網絡基礎,並和世界知名旗艦廠商談判,維繫該地區的全球連結,如引進外資、代工生產訂單和取得技術…。而當廠商轉型為OBM 時,政府應改變主導者角色,成為合作參與者之一,適時提供領域內的行政協助與公權力;讓龍頭廠商繼續地帶領合作網絡,面對全球競爭、維持品牌聲譽。 最後,本文透過調查與訪談,探索傳統工藝產業-鶯歌陶瓷業的合作網絡。研究發現鶯歌陶瓷產業浮現類似義大利Tuscany 陶瓷產業的發展軌跡。它們的合作網絡早已跨越到不同地區;主要合作對象多數不在鶯歌鎮內。因此「鶯歌」之於陶瓷產業,除了固有的技術工和原料土質的生產優勢外,產業空間聲譽與集體行銷合作效應其實大於傳統的生產網絡。當然,這和近年來政府資源,如觀光、文化活動與空間規劃的投入,促使其成為重要的行銷地點,繼而誘導在地行動組織的合作,有密切關係。如此可知,傳統工藝產業在面對全球發展議題,發展自發性網絡組織時,可能需要政府不同於以往的關注方式。既非利用扶植目標產業廠商來主導產業的合作網絡,亦非運用對外談判或外部壓力,重新調整廠商關係,促成彼此合作;而是透過在地網絡行動組織來主導發展議題,尋找發展走向。
2

傳統產業創新升級模式之研究─以台灣自行車業A-Team為例 / The Model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Evolution Through Innovation─ A Case Study on A-Team in Taiwan's Bicycle Industry

謝佩玲, Hsieh, P. L. Lind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創新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議題,不論對企業或對國家而言,均可謂扮演著成長引擎的角色;而本研究進一步認為,產業創新是企業在思考更上一層樓時應該著眼的大方向,更是政府在創造國家競爭力上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有必要了解其本質與內涵。由於過去文獻大部份僅探討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議題,即使論及產業創新,亦多屬定義上的著墨,缺乏具體且完整的架構論述,因此本研究透過實際案例來探討產業創新的實際內涵與具體模式,研究本身即屬一創新產物的聯盟組織──A-Team,以產業創新的觀點探究其如何造成台灣自行車產業今日的創新升級,藉由架構出其已證明可行的模式與實務操作重點,提供產業界應用之參考。 此外,不同於一般對A-Team強調其內部互動結果的相關研究,本研究同時亦重視A-Team發展過程所遭遇的實務問題與解決過程,並發掘其尚有待突破的問題與原因,最後也提出相應的建議。本研究同時亦回顧台灣自行車產業一路發展至今的歷史,發現其階段性成果之體現恰可說明台灣中小企業的一種「軟實力」,故本研究亦建議政府有關單位應重新思考固有對「傳統產業」的區分是否適當,本研究認為政府未來在制定產業政策時,尚可納入產業的競爭力、獲利力等思考面向進行規劃。 本研究針對產業創新與實務案例進行關聯性與理論化之探索研究,嘗試由實務案例歸納出一完整可供實務界參考之產業創新模型,而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1.A-Team的出現乃欲解決台灣產業外移與自行車產業走入價格競爭困境之問題,是故其產業創新背景來自產業遭遇困境,產業創新動機乃出自於欲解決產業所面臨之問題。 2.A-Team重新定位台灣自行車產業在全球扮演的角色為──「台灣為全球自行車市場創新樞紐及創新產品與服務的來源」,以此作為努力的大方向。由此可見就全球化競爭的產業而言,產業創新第一步在於建立其差異化的市場定位,產業創新過程的任何戰術均為達此戰略目標而來。 3.A-Team由巨大與美利達兩大世界級成車廠聯手發起,首先由其供應商與協力廠中篩選、募集初始會員,會員組成涵蓋產業上、中、下游廠商。由此可知,產業創新涉及整個產業鏈,非產業任一端所能獨立達成,而台灣自行車業以其獨特的產業聯盟方式成立A-Team,作為產業創新的樞紐。 4.A-Team定調其發展主軸在「協同管理」、「協同開發」、「協同行銷」,實際執行方式乃由協助會員導入豐田生產管理(TPS)與E化做起,改善會員廠商的生產製造管理效能,此亦目前實踐得最為成功的一個軸心。由此可知,台灣自行車產業原來有著生產製造、研發設計、經營行銷能力上的「不夠好」問題,為了開創「夠好」產品的新市場,乃在A-Team架構下結合產業鏈各端,以「集體學習、個別改善」的方式進行整體產業能力的提升,因此提升產業成員能力是傳統製造業創新升級的首要課題。 5.承上,在A-Team的發展主軸中「協同管理」在生產製造能力的提升上,因導入TPS、引進資訊科技,及施行會員彼此定期觀摩與檢驗成果的作法,而有顯著的精進,然在「協同開發」、「協同行銷」方面則尚未達到令A-Team滿意的成績。本研究認為A-Team在「協同開發」、「協同行銷」目標上至今仍難以突破的原因,除了研發設計與行銷實力本來就不易由內部短期培養而成之外,另一大關鍵因素在於A-Team會員中其實存在競爭關係,巨大與美利達即是一例,因此產業創新就A-Team模式來看,不可忽視「利益衝突」的問題,本研究建議從「智慧財產規劃管理」的面向去解決;而行銷議題則建議應思考以發展「產地品牌」為共同行銷所努力的目標,讓「台灣自行車」在全球建立像「紐西蘭奇異果」一樣的國家品牌印象,此亦產業創新可作為其後維持競爭力的參考策略。 6.A-Team創造自行車產業在台灣與大陸的兩岸分工生產模式──A-Team許多會員原來其實已將公司、廠房移至大陸,在A-Team的要求下才又將部份基地遷回台灣,而形成台灣研發生產高級自行車、大陸生產中低階自行車的分工模式,其中巨大與美利達乃以創造副品牌或第二品牌的方式行銷不同等級的自行車,並堅守高級自行車由台灣生產組裝的原則,以落實兩岸自行車產業的差異化。由此可見,處於全球競爭環境之中,產業與企業在世界工廠的磁吸效應下,外移成本低廉國家並非維持競爭力的唯一途徑,A-Team即是為了解決此種產業兩難問題的創新產物,因此產業創新可參考台灣自行車A-Team模式而發展產業在本地的新價值,此亦可視為一種破壞式創新,而欲解決的是傳統產業「既有市場」(因價格競爭造成產品不夠好)與「新市場」(研發生產夠好的產品以創造新的市場需求)之間的兩難困境,上述亦為本研究一獨特之發現,即傳統產業所面臨的「兩難」與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汀生研究科技產業所提出的「創新的兩難」中之「兩難」恰相反,然事實上卻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後仍可經由實踐「破壞性的創新」而改變市場現況,因此本研究結果不僅印證、更充實了克里斯汀生教授的創新理論內涵。 / Innovation is crucial for any corporation or country to stimulate their economic growth. Innovation should be indispensible in industrial strategy and government competiveness. However, most studies on innovation have focused their subjects on an enterprise rather than an industry; this study would instead try to explore the essence and nature about the innovation of a mature / traditional industry through a successful case, aiming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industrial innovation practice. This research will study how Taiwan’s bicycle industry upgraded itself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 alliance innovation, as is known for A-Team. A-Team comprises major companies in the bicycle industry. Its members are not only partners but also competitors. The study will gather some key successful factors of the innovation as well as the transformation on Taiwan’s bicycle industry and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for both A-Team and the industry from a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basically include: 1. The background and the motivation of Taiwan’s bicycle industrial innovation. 2. How the hub of the innovation in Taiwan’s bicycle industry, A-Team, practices its plans/strategies to achieve its objective of upgrading and renewing Taiwan’s bicycle industry. 3. The potential solutions for certain problems in A-Team’s present practice. 4. The steps for a possible model of an industri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case-study of Taiwan’s bicycle industry. 5. This study further found that it also works for Professor Christensen’s theory—“Disruptive Innovation” to apply in the innovation of a traditional industry, but the innovation dilemma i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is a reverse of that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 6. This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e “soft power” of Taiwan'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by the active evolution in Taiwan’s bicycle industry.
3

台灣自行車產業品牌化決策之研究 / Research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Taiwanese Bicycle Industry fro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OEM) to Branded Manufacturing

劉秀美, Liu,Hsiu 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 台灣在經濟結構的巨幅轉型下,已喪失了原有比較優勢的國際 競爭力。 在政府及民間企業大聲呼籲產業升級下,自創國際品牌成了此 聲浪下頗受矚目的一種作法, 然而觀諸過去企業界對自創品牌的投資及 努力,發現企業追求自創品牌卻導致不盡相同的結果。 因此,本研究嘗 試以個別產業的觀點,深入探討台灣自行車廠商從原廠委託製造 (OEM) 到自創品牌的決策過程, 並假定產品的某些特性應對品牌化決策有所影 響,且進行驗證。 研究過程中實地訪談了十家業績優良的自行車成車及 零件業者,以做進一步的命題發展,研究的問題包括: 1.原廠委託製造( OEM) 對自行車成車廠及零件廠在自創品牌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2.品牌 化過程中,品牌角色的演變。 3.成車廠、零件廠的品牌決策過程是否相 同? 4.成車廠、零件廠雙方在自創品牌過程中的互動關係? 5.自創品牌 產品的相關品牌策略?而根據個案訪談及分析後,本研究依研究發現提出 的結論為: 1.自行車業在國際自創品牌上的優異表現來自規模經濟的充 分運用 2.企業階段性靈活運用OEM策略,將有助於自創品牌發展 3.企 業妥善規劃品牌化過程之資源配置,有助於成功自創品牌 4.利基市場的 選擇是企業自創品牌的致勝之道 5.聯結衛星體系間之價值鏈,將有助企 業自創品牌之成功 6.企業應審慎評估產業發展程度及產品特性以決定最 適品牌化程度
4

台灣自行車產業與景氣循環之探討

駱俊文, Chun-Wen Lo January 1900 (has links)
自行車一詞儼然成為綠色環保的代名詞之一,台灣自行車業過去在國際間,被認定為品質粗糙的產品,在經過多年努力的情況下,台灣自行車業不斷的備受肯定,隨著近年全球暖化議題、全球性健康概念、油價飆漲、金融海嘯爆發等,諸多原因造成自行車從不被看好的代步工具,演變到現在成為休閒運動工具的轉變,其中;台灣自行車2008年的金融海嘯中,相較於其他傳統產業,不論是出口產值或是股價不降反漲,大舉逆勢成長,其中巨大(Giant)、美利達(Merida)、愛地雅(Ideal),成車製造商,近年來分別占出口前三大。 所以本研究要探討,金融海嘯爆發的前後,對台灣自行車業帶來的影響,研究資料選定為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間的巨大股價(9921)、美利達股價(9914)、愛地雅股價(8933)、台灣股價加權指數(TWII)、原油價格、工業生產指數的月資料,共168筆。透過單根檢定檢測資料是否為定態,利用共整合檢定確定是否含有至少一組解,搭配向量誤差修正模型檢測變數間的長短其關係,在利用複迴歸模型檢測。 研究結果顯示,巨大、美利達、愛地雅和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具有顯著關係,由於台灣自行車屬於出口導向以及中高價位產品,故全球景氣對台灣自行車業深具影響。其中,巨大和美利達除了ODM外,亦有自有品牌在全球銷售,愛地雅定位專業ODM專業代工廠,前者發展不同市場。 / The word "bicycle" has become one of the pronoun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past, Taiwan bicycling industry was treated as low-quality products internationally. With long-time effort, Taiwan bicycling industry was highly appreciated. Recently, global warming issue, cosmopolitan health sense, dramatically increased oil price, the eruption of financial crisis, and many reasons lead the bicycles have not positively evaluated as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Now, it becomes the outdoor recreation mean. Comparing Taiwan bicycling industry with other traditional industry, it doesn't fall down but highly increase no matter export value or stock price. The manufacturer of Giant, Merida, and Ideal are the top 3 of export recently. So this study want to explore the things happened before and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at affects bicycle industry in Taiwan, research data for selected between January 2000 and December 2013,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iant(9921) shares, Merida (9914) shares, Ideal(8933) shares, TWII, the price of crude oil,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dex. Through the Unit Root Test to test whether the data is the steady state or not. By using cointegration test to make sure whether contains at least one group of solutions and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o detect the lengt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s, and using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to test.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Giant, Merida, Ideal has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WII, because Taiwan bicycle are export-oriented and high price products, so the global boom has profound influence to Taiwan bicycle industry, among them, the Giant and Merida except the ODM, have their own brands in global sales, Ideal professional locate, ODM professional contract, the former develops different markets. /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辭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巨大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4 第四節 美利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5 第五節 愛地雅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6 第六節 研究架構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9 第一節 國內相關文獻 9 第二節 國外相關文獻 11 第三節 國內外文獻一覽表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0 第一節 單根檢定 20 第二節 共整合檢定 22 第三節 向量誤差修正模型(VECM) 24 第四節 迴歸分析 24 第四章 實證分析 26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處理 26 第二節 敘述統計 31 第三節 單根檢定 32 第四節 共整合檢定 33 第五節 向量誤差修正模型(VECM) 33 第六節 複迴歸模型 35 第五章 結果分析與建議 38 第一節 結果分析 38 第二節 建議 39 參考文獻 40 附錄一 巨大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沿革 43 附錄二 美利達股份有限公司沿革 47 附錄三 愛地雅股份有限公司沿革 57 圖目錄 圖1-6 研究架構 8 圖4-1-1 台灣自行車業總出口產值(百萬元,美金) 27 圖4-1-2 台灣股價大盤指數(TWII,當日收盤價) 27 圖4-1-3 巨大股價(9921,當日收盤價) 28 圖4-1-4 美利達股價(9914,當日收盤價) 28 圖4-1-5 愛地雅股價(8933,當日收盤價) 29 圖4-1-6 國際原油價格(西德州,美元) 29 圖4-1-7 台灣工業生產指數 30 表目錄 表1-3 巨大公司基本資料 4 表1-4 美利達公司基本資料 5 表1-5 愛地雅公司基本資料 6 表2-3 國內外相關文獻整理 12 表4-1 資料來源一覽表 26 表4-3-1 ADF 單根檢定 32 表4-3-2 單根檢定-一階差分 32 表4-4-1 共整合檢定 33 表4-5-1 Giant & Merida 向量誤差修正模型 34 表4-5-2 Giant & Ideal 向量誤差修正模型 34 表4-5-3 Merida & Ideal 向量誤差修正模型 34 表4-6-1 自行車產業與景氣循環對巨大股價之影響 37 表4-6-2 自行車產業與景氣循環對美利達股價之影響 37 表4-6-3 自行車產業與景氣循環對愛地雅股價之影響 37
5

以策略矩陣分析法探討競合中的動態競爭:自行車產業兩領導廠商為例 / The Strategic Matrix Analysis of Competitive Dynamics in Co-opetition: The Case of Two Leaders in the Bicycle Industry

林明翰, Lin, Ming 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共同面對來自中國大陸廠商的價格競爭壓力,台灣自行車業的兩大領導廠商──巨大與美利達,以朝向高值化的共同目標籌組了競爭者間的合作體系。然而,競爭者雙方以合作為前提下,競合關係下的動態性以及廠商間的競爭性行動呈現何種面貌?又,如何應用策略矩陣分析法更細緻地分析,在競合關係中廠商間的競爭行為? 本研究結合動態競爭的對偶層次分析及策略矩陣分析法,以策略點為分析基礎,更細緻地展開處於合作情境下的兩家競爭廠商,如何在歐洲自行車市場佈局競爭性行動。根據結構內容分析兩家廠商2006至2016 年間的新聞事件後發現,在合作的前提下,兩家廠商分別在競爭性行動的時間軸、地理涵蓋範圍、價值單元以及策略點皆進行具差異性的佈局,呈現多樣化的競爭內涵。 本研究除擴展競合情境下的動態競爭研究外,亦藉由策略矩陣分析法豐富化廠商間可分析的競爭行為,並探討資源條件不同的廠商間,其競爭行為如何佈局的實質細節。本研究對於廠商如何在競合關係中發起競爭性行動,提供了實務性的指引與參考。 / To present a united front against the stress of price-cutting competition from Mainland China, Taiwan’s two leaders in the bicycle industry, Giant and Merida, established an inter-firm cooperation system between competito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mmon goal of delivering high-valued product. However, under the premise of cooperation agreement between two competing leaders, what is the dynamicity in co-opetition and the inter-firm competitive action under the real scenario? And, how can we apply the strategic matrix analysis to inter-firm rivalry on competitive behvior involved in co-opetition relationship? This study combines dyadic analysis from competitive dynamics with strategic matrix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two research questions addressed above. By using the “strategic point” as the analytical basis, this study examines two competing leaders under cooperation agreement and extracts their competitive actions in European bicycle market with structured content analysis. Building on the resul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news between 2006 and 2016, two competing leaders separately differentiate and conduct their competitive action deployments on four dimensions, which are time-axis, geographical coverage, value unit, and strategic point. Therefore, this study reveals the various contents of two competing leaders in the cooperation-competition. More than contributing to the research field of competitive dynamics in co-opetition, this study enriches the analyzability of inter-firm competitive behaviors by conducting strategic matrix analysis. It provides the details about how the firm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with different resource endowments. This study broadens our view of the competitive dynamics in co-opetition and introduces practical guidelines on initiating competitive action to the firms in co-opetition relationship.

Page generated in 0.03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