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美英文官制度雇用政策變革之研究:政策價值的觀點

熊忠勇, Hsiung, Chung Y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文官制度所涉及的政策層面相當廣泛,其中雇用政策的設計,連帶影響後續俸給、考績、訓練、退休等政策的規劃,再加上雇用政策涉及職位的分配、組織人力結構的設計與調整等,可說居於文官制度的關鍵地位,因此雇用政策的變革,反應出組織需求的改變,也是政策價值競逐的主要領域,對於雇用政策的價值進行深入分析,有助於了解文官制度中的利益衝突,並藉此尋找可能調和的方法。本文基於這樣的思考,嘗試透過政策價值的觀點,對於美國及英國雇用政策之變革進行分析,希望提供我國未來雇用政策變革之參考,本論文主要探討的問題有三個: 問題一:文官制度雇用政策有那些價值?意涵為何?這些價值在人事管理及雇用政策上的具體應用情形如何?有那些指標適合說明雇用政策的價值變遷呢? 問題二:透過雇用政策變革的指標,探討美英二國在文官制度雇用政策的歷史演進,並說明近年政府再造風潮下,美英二國現階段雇用政策的價值偏好。 問題三:雇用政策的各種價值之間,存在何種衝突與矛盾?應透過何種方式理解,衝突的價值之間是否有調和的可能?又應如何解決? 本論文共計六章,除第一章緒論及第六章結論外,上述三個研究問題,分別在第二章至第五章鋪陳。第二章首先歸納文官制度雇用政策的四大價值理論,分別是效率、政治回應、社會公平及個人權利,然後進一步闡釋這四項價值在公共行政、人事管理及雇用政策上的意涵與應用情形,最後將這些價值在雇用政策上的應用情形加以歸納成四項指標,分別是服務型態與任用型態、文官數量的變化、弱勢族群的雇用政策、雇用的方法與模式。第三章及第四章便是利用這四項指標,來探討美英二國雇用政策的演進及1980年代政府再造風潮下,二個國家雇用政策的價值偏好。本論文研究後發現,這二個國家在新公共管理的理念趨使下,目前雇用政策最重視的價值為效率,其次為政治回應與社會公平,至於個人權利價值則受到弱化。 第五章則是透過辯證的方法,來說明政策價值間的衝突關係,並尋求可能的調和方法,由於文官體制內的充斥著許多價值間的緊張關係,如果將任何一項價值推至極端,相對壓縮其他價值的空間時,便可能發生人力資源管理的扭曲,亦即本論文所謂的病態現象,必須透過其他價值加以抗衡,即本論文所稱抗衡性價值。舉例而言,效率至上的雇用政策,可能產生的病態有目標錯置、菁英主義、濫用管理權,這些病態應分別輔之以政治回應價值、社會公平價值及個人權利價值來化解。事實上,每一種價值在特定環境系絡上,也許是對的,但就另一種價值觀點而言,卻可能是不平衡、不負責任的,我們不能期待某種價值立場能夠提供永久的答案,而應視系絡的需求給予不同的思考。 第六章結論,在研究發現上,有關政策價值層面提出三點發現,分別是政策價值的演進與循環、政策價值的衝突、政策價值的平衡思考。在美英二國的研究中,從服務型態與任用型態而言,美英兩國均透過職位的重新設計或建置新的職位制度,以滿足執政者的需求,例如美國的SES及英國的SCS。其次,二國均強調彈性用人趨勢,尤其英國多數文官已改採契約用人制,但此一趨勢只是推動績效管理的手段,並非以打破文官的永業特性為目的。在文官數量上,二國均試圖精簡員額,以減少人力成本,雖然中央政府文官數量已明顯下降,但就全國雇用數而言,未必達成真正的成效,反而有成為政治操作的情形,近年文官數量的變化,已有回升的現象。在弱勢族裔的雇用政策,主要為優惠女性、身心障礙者與少數族裔,由於它在政治上的熱度下降,近年有轉向多元化管理的趨勢,但目前仍為二國所重視。在雇用方法與模式上,二國均強調分權化、彈性化的運作模式。最後,根據美英二國的經驗,對於我國未來文官制度雇用政策提出若干建議。
2

我國原住民族文官考用政策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Recruitment and Employment Policies of Taiwan's Indigenous People

姚婉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地區原住民因長期處於結構性劣勢,面臨語言、文化逐漸消失,生存權被壓迫的危機,且受限於複雜的地理環境及特殊的文化背景,致使原住民族在台灣社會中一直居於弱勢地位。而在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如何讓少數族群,如原住民族感覺制度公平、獲得尊重,近年成為大家關心的課題。 原住民就業等相關問題,為其弱勢地位的關鍵成因。問題之解決繫於原住民族相關法制之妥善制定及貫徹施行,大賴政府部門引入規劃與執行良善政策的原住民優秀人才。而如何培育、掄拔優秀原住民族行政人才,並規劃及執行原住民族發展政策,從而建構多元且符合原住民族需求之考銓制度,確保相關法規及措施之有效執行,維繫發展原住民社群及文化,是當前考用政策重要課題,亦為本論文所欲研究之範疇。 由於我國特殊的處境與政治發展,早期文官系統呈現泛政治化的特質,印證了公務人員行政中立價值取向的必要性,其價值取向由強調國家忠誠、意識形態、政治課責、分贓制等政治價值,逐漸走向功績、中立、才能、效率、理性等行政價值,而人才之考選亦走向沒有特定身分限制的公平考選取向。惟隨著世界潮流及參照先進國家文官制度的實際發展,人才考選之甄補取向已配合潮流,走向著重社會公平、正義與照護弱勢族群及代表性團體的代表性價值觀。 本文選擇考用政策為研究重點,係因考用政策居於整體文官制度之起點及關鍵地位,且在人力資源管理上,亦居於重要的位置,不僅反映了政府取才所採用的價值立場,亦影響到政府整體人力的組成、素質。目前世界各國對原住民族政策及法制釐訂之原則,大體上係朝向原住民自治、人權保障及文化多元自主等理念,承認原住民集體性權利及恢復傳統自我管理能力,並逐漸形成一股現代潮流。因此,在尊重文化多元主義(cultural pluralism)、強調多元化(diversity)的精神及現有文官僱用制度下,如何放寬考試用人限制、建構多元進用之管道,建立具彈性及民族特色和符合原住民族需要之人事制度等,為本論文研究之重點,並擬從政策價值觀點進行研究。基此,茲提出下列研究問題: 一、我國原住民族文官之考用政策有那些價值?其意涵為何?有那些指標可說明考用政策的價值轉變? 二、考用政策的各種價值之間,存在何種衝突矛盾?應透過何種方式來解決? 三、透過僱用政策變革的指標,了解澳大利亞、紐西蘭及加拿大等國原住民族文官制度之演進,及現階段僱用政策之價值偏好為何? 四、藉由僱用政策變革的指標,探討現階段我國原住民文官考用政策的價值偏好為何? 本論文共計六章除第一章緒論及第六章結論外,上述四個研究問題分別在第二章至第五章舖陳。第二章首先透過相關理論歸結出我國原住民文官考用政策的三種價值及其在僱用政策上的代表意涵: 一、平等:(一)法律之前,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一律平等。(二)取才的方式、標準、過程是公平的沒有歧視的情形。 二、社會公平:(一)遵守平等就業機會原則。(二)取才的結果,有助於促進社會上各族群的公平代表性。 三、效率:(一)代表以快速、省錢的方式找到機關所需要的人。(二)組織所僱用的人,其知識、技術、能力符合組織的需要,將為工作帶來效率。 從上述意涵,進而探究各項價值在僱用政策上的關鍵因素、評量指標與應用情形。並歸納出法制建立與變革、文官數量之變化、考用的模式與方法之檢視等三個型態,以此說明我國原住民族文官考用政策價值之演變。透過平等、社會公平及效率價值,反映與落實於多元文化、平等就業方案、弱勢優先及管理多元化政策,建構主要評量指標,透過其於政治價值與行政價值之鐘擺中保持平衡,制定我國原住民族文官考用政策之內容。第三章及第四章即為以上開分析架構,探討國外及國內原住民族僱用政策之演進及價值偏好。並藉由第五章之深度訪談,進行實證分析研究。 總之,我國文官甄補政策的發展脈絡自平等就業機會原則、弱勢優先、重視差異性發展至多元文化管理,從消極面言,可避免因文化、民族、宗教的隔閡所引起的衝突;從積極面言,可更有效管理異質性高的員工,亦可透過員工的多元背景,積極開拓不同的市場。從人力資源管理的立場來看,多元化管理的價值,已逐漸取代平等就業弱勢優惠行動方案,成為實踐公平的主要手段。惟我國原住民族考用政策未來之發展,為尊重與考量原住民族內部特殊性需求及深化民主與多元化之核心價值與國家的關係,宜採夥伴關係及準國與國關係之思維,並據以建構不同階段的考用制度。

Page generated in 0.02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