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灣不同族群政黨認同之區域差異 /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party identification in taiwan's different ethnic groups王彥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以往針對投票行為或政治態度的研究通常都將省籍與區域視為基本人口變數來處理,而未曾關注相同省籍的投票行為或政治態度仍有區域的不同。本文即以此為出發點,藉由總體層次投票資料分析以及個體層次調查資料分析的方式,除了檢視省籍和居住區域對於選民政黨認同的影響外,更進一步檢視區域環境系絡對於特定人口特徵決定之政治態度的影響,即相同省籍的選民居住在不同區域時,是否會受到區域政治氛圍影響其政黨認同。
研究結果發現,省籍和居住區域確實會對選民的政黨認同造成影響。在省籍方面,本省閩南人相較於其他省籍人士較偏向泛綠政黨,大陸各省市人相較於其他省籍人士較偏向泛藍政黨,本省客家人則居於兩者之間,但相較於整體選民較偏向泛藍政黨。在區域方面,中部選民相較於其他區域選民最偏向泛藍政黨,南部選民相較於其他區域選民最偏向泛綠政黨,東部和北部選民居於兩者之間,但相較於整體選民較偏向泛藍政黨。在確立了省籍和區域對於政黨認同的影響及影響方向後,更進一步檢視相同省籍在不同區域的政黨認同差異,結果發現,無論各個省籍,居住在整體較偏向泛藍政黨的中部、東部及北部地區,會受到區域政治氛圍較偏向泛藍政黨的影響,使其較偏向泛藍政黨;但如當其居住在整體較偏向泛綠政黨的南部地區,會受到區域政治氛圍較偏向泛綠政黨的影響,使其較偏向泛綠政黨。此研究結果顯示,個人因特定身分特徵而有特定的政治傾向,當其處於和自己政治態度不同的區域時,由於整體環境氛圍的影響及環境限制下的資訊交流網絡,因此會淡化個人既有的政治態度;反之當其處於和自己政治態度相同的區域時,由於整體環境和自身的政治立場相同,因此會強化個人既有的政治態度。
|
2 |
台灣選民選舉參與之研究:總體與個體資料的結合黃桃芳, Huang, Tao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台灣地區選民投票參與及選舉參與的影響因素,以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為例,在個體變數中,加入總體變數,透過交叉分析、變異數分析、T檢定、相關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期能瞭解選民所在的環境系絡、人際網絡與選民本身的社會背景、政治態度對其參與行為有何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中年、中上教育程度、政黨認同強度愈強、政治興趣愈高的選民,被動員的頻率愈高,參與社團活動的頻率也愈高。政治動員與參與社團活動皆有利於鼓勵選民參與投票及選舉活動,雖然選舉區政黨競爭程度及地區農業人口比例與投票參與之間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是當政黨競爭程度被控制時,可以發現在選舉期間未被動員的選民,在高競爭程度地區的參與程度比較高,表示環境中的政治性刺激會鼓勵選民參與。農業人口比例與投票參與之間存在正向關聯,與選舉參與之間存在負向關聯。中年選民的投票參與與其被動員的頻率沒有關聯;教育程度與投票參與存在負向關聯,與選舉參與存在正向關聯;政治態度與選民的參與之間均存在正向關聯,但是當政治態度被控制時,政治動員對政黨認同強度中等、政治興趣中等的選民影響較大,而無政黨認同、政治興趣低,以及政黨認同很強、政治興趣高的選民,其參與則是比較不容易受政治動員影響。
環境因素與個體行為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直接發生的,而是會透過個體的人際網絡及其它條件的中介作用,進而產生影響力,因此研究個體政治行為時,總體環境的條件也是重要的解釋變數。
|
3 |
美國管制性政策與企業關係之研究許志良, Xu, Zhi-L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治與經濟為支配人類生活的主要勢力,而政治與經濟的交互影響可塑造社會生活方式,但社會系絡實為決定政府與企業運作之主要因素。當企業的經濟活動與公眾期望產生差距時,民眾常希望透過政府進行干預,政府干預市場的主要途徑即為管制性政策,管制會使企業增加利益或成本,故企業常會介入公共政策形成、制定及執行的過程,以促進偏好政策的產生而扼阻不利管制措施的發生。本文企圖探討在社會系絡因素下,美國管制性政策與企業的互動影響情況,藉以建立一個嘗試探索政經關係的雛型架構。全文梗概編排如下:
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方法及限制;再從文獻探討中形成研究定向與焦點;並提出研究觀點將研究重心組織成本文研究加構。
第二章敘述管制的社會系絡,以市場失靈、社會價值與意識型態、社會價值的選擇與分配為中心概念,分述管制的經濟面、文化面、政治面理由。
第三章為反拉斯管制,以限制企業的市場權力為核心概念,從市場結構與行為方面分述獨占、合併、勾結、差別訂價、排他性業務等政策領域問題。
第四章為環境政策,以使企業降低或內化其外部性為主要概念,從價格與數量工具探討水污染、空氣污染、有害廢棄物等政策領域問題。
第五章為企業的回應,以企業的政治策略為核心概念,敘述企業的溝通、參與、順服等策略,此些策略乃經由華府辦事處、政治行動委員會、公共責任委員會等制度而運作。
第六章敘述解除管制與管制的改革,並提出研究發現與建議,旨在從歷史觀點說明管制性政策之演進與展望。
|
Page generated in 0.018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