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平均地權平等概念之研究

張為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在於釐清平均地權之主要目標及四大方法之平等概念,並建構平均地權平等概念之體系。其次並探討西方學說平等概念之詮釋,以及比較平均地權與西方學說平等概念之異同,以及檢視現行政策落實平均地權平等概念之現況。   經本研究歸納有關平等概念概念之文獻後,歸納出平等概念原則至少應考慮到立足點平等、能力原則、救助原則。而平均地權之平等概念,包括了「追求立足點的平等」、「以公平合理的方法達到立足點的平等」、以及「以漲價歸公達成救助原則」。惟在實行「漲價歸公」時,由於無法明確劃分土地漲價何者應歸公、何者應歸私之部分,故平均地權在按「能力原則」平等保障私人努力之成果的平等原則上,似仍有不足之處。   再者,西方學說平等中,功利主義乃注重「效益」及「最大多數人的幸福」,而平等原則只是達成上述目的之道德原則,亦即功利主義並未給予平等原則一明確之定義。自由主義者則較注重「能力原則」之平等維護,但並不注重「立足點的平等」及對弱勢者的協助。社群主義者之平等概念則是認為不同對象對於何為平等之主張亦會不同,故亦應因人、因事、因物而採取適當之平等原則。因此,社群主義之平等概念較為能兼顧社會不同對象之平等概念,而予以兼顧之。   而現行政策落實平均地權平等概念之檢視方面,雖然「平均地權條例」之內容,仍是按照平均地權四大方法之名稱以制定各項政策,但是檢視各項政策之內容後,則政策之實行現況仍未達成平均地權追求「地盡其利」、「地利共享」之使用土地、分配地利之「立足點平等」,以及冀求「漲價歸公」負起照顧弱勢以促其達到立足點平等之目的。   由於土地同時具有私人財產與為人類生活資源之特性,於在制定土地政策時,實應先界定土地究應視為生活資源或是私人資產。如此才能決定應以資源公開、平等使用,抑或是個人資產應平等維護之平等原則觀點來制定公平平等之土地政策。

Page generated in 0.018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