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國司法官考績制度之研究廖明賢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司法官代表國家獨立行使職權,地位崇高、責任重大,與一般公務人員有別,與國家之關係理應為司法官特別任用關係。惟我國現行人事制度係將司法官歸屬為一般公務人員範疇,採行官職等併立制,適用公務人員任用法及相關人事法令,因而實務上產生若干問題,雖然在任用上,司法官之任官資格另以「司法人員人事條例」及相關法院組織法加以規範,惟此種特殊的人事法規,是否符合實際所需,是否有若干值得改進之處,確有加以檢討之處。
值此司法改革之時,司法人事革新係司法改革的一環,各項改革之推動,司法改革目標之能否達成,均有賴人的努力以完成,人才是司法機關最寶貴的資源,因此,對於司法人才之考選、培訓、考核、遷調、待遇等人事制度,均應配合司法改革而有所革新,才能培育優秀之司法人才,為奉獻司法而努力。
司法官考績制度是司法官人事制度的核心工作,也是最複雜的人事工作之一,在司法官屬性未釐清前,如何就現行司法官考核制度,制定一套周詳公平客觀的考核工具,以有效的督促司法官依法迅速行使職權,提昇司法官辦案績效,掃除外界對於司法不良的印象,是司法改革人事革新努力的方向。
本文研究主題為「我國司法官考績制度」,旨在以有關考績制度相關論述及考績原理原則等為理論基礎,說明司法官考績制度之沿革及現行司法官考績制度之特色,以與國外司法官職務監督考核制度及我國一般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作一比較,並作實務上檢討,及提出具體改進建議,期能健全我國司法官考績制度,並以建置法官法確立司法官職務監督中公平客觀的考核制度為目標。本文共分六章,茲述其概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研究之動機與目的、研究途逕與方法、研究架構。
第二章為相關理論探討,包括有關考績制度之論文、激勵理論及考績之相關理論及原則等,並以司法人事制度為基礎之司法獨立原則,來探討維護法官獨立審判下,如何適度的執行司法行政監督考核權,以免產生司法行政干涉審判的違法情事發生。
第三章為我國現行司法官考績制度之現況,包括現行司法官考績制度之沿革及現行司法官考績、考核、評鑑、自律制度之現況及其在實務上運作狀況,並比較其與一般公務人員考績(考核)有何異同之處。
第四章為國外司法官職務監督(評鑑)及考核制度,分別介紹德、日、美、奧等國法官之考核及評鑑制度,並與我國司法官考績(考核)、自律及評鑑制度有何異同之處。
第五章探討歷次司法改革會議及擬訂法官法草案過程中,研議探討有關法官考核相關議題包括裁判書類送閱、法官考績之存廢及司法官評鑑制度存廢等問題。
第六章司法官考績制度之建言,綜合相關理論及實務之探討及與國內外考核制度之比較可供借鏡之處,提出本文之建言,作為本文之結論。
|
2 |
現行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研究--博奕理論觀點黃弘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擬從博奕理論的觀點探討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的運作中,考核者與受評者間的互動情形。先從比較各家學術論文對於考績制度之研究方法、運用理論,及研究發現之考績制度缺失、研究建議的異同等,以及與本論文研究內涵相關性。此外,由於考試院已於民國九十一年八月將考績法修正草案函送立法院審查,為瞭解本次考績法修正與本研究結果是否合致或有所出入,因此亦探討與本研究有關之考績法修正內容。
其次,藉由簡介博奕理論內涵,及從實務體驗中提出考績運作之假定,模擬簡單之二人同時賽局(two-person one-shot game ),並尋找其間的均衡(equilibrium);然後,加入「組織型態」作為賽局中的自然因素,探討前述均衡有否改變之可能;另由於考績運作並非僅辦理一次,而是具有重複性,因此再增加重複性因素,使之成為重複賽局(repeated game),並瞭解前述二項的均衡是否會有變化。
除理論推衍外,本論文亦以深度訪談的方式瞭解理論推演與現實的合致性,經研究發現:(一)績效策略通常會與排除、輪流、抽籤或交換等「第三種策略」併行運用;(二)機關首長的考績決定權可能使考績評核更為扭曲;(三)票選委員的功能有限;(四)考績功能無法彰顯;(四)組織或單位型態影響排除、輪流、抽籤或交換等「第三種策略」的使用方式;(六)考績甲等比例分配方式隨組織型態不同而有差別。上述訪談發現,與理論推論產生以下合致之關係:(一)考核者之績效策略與受評者的正面策略是考績賽局中的最佳策略;(二)重複賽局中無論何類型機關,排除、輪流、抽籤或交換等之「第三種策略」為參與者均衡,而垂直開放機關之考核者多採取其中的排除策略;(三)排除、輪流、抽籤或交換等之「第三種策略」的存在使考績制度受質疑。
綜上,本論文研究結果為:(一)考績制度的不公平感來自考績重複賽局中之策略均衡;(二)受評者負面策略及考核者人情策略於現實環境下多為特例;(三)考績運作過程公開化易幫助參與者獲得最適均衡。因此,針對現行公務人員考績制度及刻正於立法院審議中之考績法修正草案,提出以下建議:(一)考績之上增列優等;(二)檢討考績等第比例設限問題;(三)考績過程與結果應予公開;(四)限縮考績功能。
|
3 |
中華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洪國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4 |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的研究羅淑蕙, LUO, SHU-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採用理論取向、實證調查及比較研究三種途徑,來探討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
,包括:理想的考績制度應具備那些基本要素?可借用那些理論建構?影響考績運作
的因素為何?主要的考績方法有那些〉又該如何取抉適合的考績技術?美國的考績實
況如何?有那些值得借鏡?我國的情形又是怎樣?該如何改進?
全文共計壹冊,約十萬餘字,共分為七章二十五節:
第一章:緒論。考績及其相關概念、研究動機、研究途徑與範圍。
第二章:考績理論的建構。考績在人事行政上的功能、三個指導考績制度設計與運作
的理論、健全的考績制度設計、一個有效考績模型的揭示。
第三章:主要的考績方法述評。過去取向的考績方法、未來取向的考績方法、考績方
法的適用性比較。
第四章:美國考績研究的剖析。實際運作的考蹟功能與程序、人員對考績制度的評價
、常見的考績過程問題、影響考績正確性的變數分析、參與式考績的效果。
第五章: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述評。兩制分立下的考績制度內容、考績法規內容的
探討、考績執行過程的檢討、新制公務人員考績法。
第六章:我國中央行政機關公務人員考績態度分析。研究方法與程序、問卷內容與樣
本結構說明、研究結果的發現。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本文主要發現、中美考績制度的比較、邁向理想的考績制度。
|
5 |
參與的理想或授能的幻想?從民主行政重構政府績效管理制度 / The ideal of participation or the illusion of empowerment? Reframing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from 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黃重豪, Huang, Chung 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研究目的】
管理理論從素樸的績效評估過渡到發展性的績效管理,反映了從集權控制轉向分權參與的趨勢,一方面更加著重於人力資源發展,對政府部門而言,目的尚在鞏固文官的中立能力。惟我國以績效管理為名進行考績制度的改革時,似乎仍執著於命令與控制手段的討論。準此,本研究首先檢討現行考績參與機制的良窳,再探詢公務人員對於考績制度民主化的認知,以此剖析制度轉變可能遭遇的困境,最後依據實務可行性重構參與式考績制度。
【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質化方法逐一針對研究問題分析之,分別為考績制度是否有體現民主價值的必要?考績委員會是否有助組織管理的民主化?公務人員是否認同考績制度體現民主價值?如何從民主行政角度設計參與式考績制度?本研究以次級資料及文獻分析法論證考績制度體現民主價值的必要性及考績委員會的制度起源;再從深度訪談法分析考績委員會是否發揮功能,以及公務人員對考績制度民主化的認知及接受度;最後綜合所有質性資料提出參與式考績制度的改革建議。
【研究發現】
本研究從理論與訪談論證考績制度的權力集中化將扼殺文官的專業能力,而考績委員會雖企求藉民主參與確保程序正義,卻仍將上下從屬的權力結構複製進獨立委員會,失卻水平制衡的功能。而以部分機關試行績效管理的經驗及深度訪談的假設性詢問發現,行政人員普遍無法接受考績制度開放民主參與,僅期盼獲悉考核原委,故仍將制度正義寄託在考核者身上。推其原因在於集體行動的邏輯、橫向組織力量的匱乏,以及家長式領導的文化,使組織民主遭到實用性價值的貶低。最後本研究在不侵犯管理權威的前提下,從資訊公開角度主張考核資訊透明化及考績委員會「實質參與」,作為考績制度改革的建議。
|
6 |
我國現行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丁立平, Zheng, Li-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序言--研究動機、基本研究架構、摘要。
第一章結論--採歷史途徑,分述基本資料,歷代考課精神及近代發展趨向。(四節
)
第二章考績制度與現代管理理論--說明本文分析的理論基礎(效能論、激勵論、組
織發展論、生態論),並建立綜合分析型模。(四節)
第三章現行考績制度的內涵--採法制途徑,分「種類及範圍」、「項目及標準」、
「等次及獎懲」、「平時考核」、「程序及權責」及「結果之運用」六節,說明其沿
革、學說及內容。
第四章現行考績制度及運作之檢討--採「結構--功能」途徑,以第二章的分析架
構探討第三章所述各節在結構上與功能上的缺點。(六節)
第五節改進之擬議與結論--依公共政策理論的混合型模,試擬一套短中長期的建議
案並略析其得失。(四節)
就本文探討之結果,考績制度之改善乃「非不能,乃不為也。」但其改革亦非易,如
「一致理論」所稱:無整套之規劃,全面協同之推動,亦將徒落形式而已。故本文之
建議案將試自生態、權變、組織發展等方面設計一能激勵且有效能之方案,就教高明
並供有關人員參考。
|
Page generated in 0.11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