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勞工改變工作型態對其薪資之影響 / The Wage Difference after Job Status Changing郭詩妤, Kuo, Shih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台灣,臨時性雇用佔總就業比例在2012年大約為5.3%,而且這個比例近年來有持續上升的趨勢。當勞工的工作型態從臨時性轉換到非臨時性雇用或是從非臨時性轉換到臨時性雇用時,勞工的薪水會因此而有明顯地差距。本研究利用人力運用調查之下的擬追蹤資料,檢驗勞工改變其工作型態與其薪水變化之間的關係。實證結果顯示從臨時性轉換到非臨時性工作之勞工,其薪水有顯著地上升;而從非臨時性轉換到臨時性工作之勞工,其薪水會受到顯著地傷害。女性從臨時性轉換到非臨時性工作,可以享有較多的薪水增加,但是男性從非臨時性轉換到臨時性工作時,薪水會受到較多的傷害。而年齡介於40至60歲之間的勞工,薪水下降較其他年齡層的勞工多;而較年輕的勞工其薪水增加較多。 / In Taiwan, the proportion of temporary employment is about 5.3% (as of 2012) and this ratio has been growing gradually in recent years. Wage differences are caused by change of job status from non-temporary to temporary and vice-versa. Using data from the Manpower Utilization Quasi-Longitudinal Survey,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workers switching from non-temporary to temporary jobs suffer significant erosion of income and workers switching from temporary jobs to non-temporary jobs receive significant income gain. Women benefit more when changing from temporary employment to non-temporary, while men suffer more when transiting from non-temporary to temporary jobs. The wage loss for workers’ in age group 40 to 50 is larger than workers in other age groups and younger workers receive greater income gains.
|
2 |
定期勞動契約之研究楊淑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的論述態度與研究範圍上,係以定期勞動契約為軸心,基於勞基法第九條乃是定期勞動契約的最根本的法源,所以本文擬從勞基法第九條定期契約的定義這個切入點著手,具備什麼樣的要素是屬於定期勞動契約,具備什麼樣的要素又是屬於不定期勞動契約,這個要素應該如何去作解釋;於定期勞動契約的定義之後,接著介紹目前定期勞動契約的類型,除了勞基法所規範的類型外,特別法上或實務上的類型亦在觀察之列。而區別定期勞動契約與不定期勞動契約的實益何在,法律關係之權利義務有何不同,本文也作一闡述,進而審視目前的實務操作的結果會是如何,到底合不合理,最後借鏡外國的立法例,為求配合現實的經濟環境,在立法論上或解釋論上來提出結論。
本論文摘要說明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包括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加以說明,藉以瞭解本論文題目的產生背景,並稍加說明各章節之內容。
第二章為我國勞動基準法上定期契約的定義,將從立法背景與理由切入,解析勞動基準法第九條,何謂「繼續性」,並舉出主管行政機關的判斷標準以及學說見解,來對定期契約的認定與種類作闡釋與論述。除此之外並對與定期勞動契約相關的議題:外籍勞工、國防役男、國會助理、公營移轉民營條例之定期人員、試用期等來作解析。
第三章為定期勞動契約的權利義務,從各個角度去剖析定期勞動契約雙方當事人的法律關係,包括法定更新、連續性定期契約、資遣、退休、年資累計等問題。
第四章為整理我國實務見解,在此章將對搜尋所得的有關定期契約判決作一分析整理,試圖勾勒出法院對於定期契約判斷標準的模式與界線。
第五章為介紹德國立法例,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德國關於定期勞動契約的制訂法演變共有三階段,而這其中的關鍵毋寧說是經濟因素的變遷,使得制訂法上因循變異,其日漸放寬定期勞動契約成立的限制,相較於我國,帶給我們何種啟示為探討,藉以提供我國法制比較之參考。
第六章為結論,本章將針對前面各章所得之結論,進行歸納與處理,總結本文所述,提出結論與建議。
|
Page generated in 0.035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