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陸資本市場轉型與金融腐敗之研究施庭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大陸近二十幾年來經濟轉型的成功與經濟持續的大幅成長,世人有目共睹,但過程中同時伴隨著嚴重的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均衡、貧富差距的擴大及行政官僚體系的腐敗等影響後續經濟發展的隱憂,這似乎是經濟轉型過程的必然現象。本研究嚐試以大陸資本市場尤其是證券發行審議制度為背景,來探討其資本市場轉型與腐敗之間的相關問題。台灣經濟發展雖然早於大陸,但最近同樣發生有高層及行政監管上的腐敗個案,或許可以藉由對大陸市場轉型與腐敗關係的研究,提供我國有關行政監管與金融腐敗防制的參考。
本研究第二章,首先,就有關政府應否干預壟斷,所謂哈佛學派與芝加哥學派的不同見解加以分析;其次,就影響制度轉型的路徑依賴因素試作探討,並舉三個故事加以說明路徑依賴現象;最後,探討影響多數經濟轉型國家極為深遠的所謂華盛頓共識。第三章,分析探討經濟轉型、金融監管及金融腐敗之間的關係。第四章,就大陸資本市場、國有企業、證券市場、證券監管等轉型演進與腐敗問題加以分析。第五章,分別分析有關高層腐敗、公有企業私有化及證券監管的三個案例。第六章,就大陸資本市場的轉型與腐敗問題,提出結論與建議。
在法律必然不完備的前提下,行政監管雖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絕對的權力必然伴隨著絕對的腐敗,尤其在市場轉型過程,由於公權力的增加、公權力制衡力量的不足、制度銜接上的不週延、官員期望報酬的落差等因素,都會造成市場轉型期間腐敗現象的增加。大陸資本市場的轉型,即出現中國證監會權力的過度擴張與對其制衡力量的不足,造成其資本市場尋租腐敗現象的普遍化,進而影響資本市場品質與發展。就有關大陸資本市場的發展與金融腐敗現象的防制,必須擺脫其市場轉型的路徑依賴束縛,限縮行政監管權力,提昇市場自律,加強中介機構功能,提昇監管機關獨立性,健全法制規範,建立激勵機制。其實大陸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在台灣未必不是問題,分析探討大陸問題或許可以給我們一個檢討改善的方向。
|
2 |
華盛頓共識在巴西的實施 : 從卡多索到盧拉 /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in Brazil : From Cardoso to Lula吳健禎, Wu, Chien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係由歷史結構之觀點,透過時空發展的進程探討華盛頓共識進入巴西後於卡多索與盧拉兩任總統任內(1995年至2011年) 政治經濟、財政金融、社會政策的一系列發展與變革。
隨著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的重擊,過去習以保護主義與進口替代作為玻璃帷幕的拉丁美洲終於破碎。因為凱因斯主義失靈重返舞台的新自由主義,挾著在東亞地區的成功經驗,讓拉美國家也服下「華盛頓共識」這枚靈丹妙藥,儘管有效的降低通貨膨脹、財政樽節、促成私有化、強化出口,惟過猛的力道及未妥善的因應措施終使拉丁美洲這個百年機器難以應荷,隨之帶來混亂與抗爭。這股亂流也衝擊南美的巴西,使該國深陷恐慌。1994年接任財政部長的卡多索企圖透過「黑奧計畫」改善巴西的政府人事、赤字、貨幣、通膨、私有化等問題,並於就任總統後持續強化計畫的執行。惟該計畫仍難完全解決巴西多年來的弱勢經濟,1997年後的區域性金融危機及國內債務問題將巴西推入深淵,儘管情勢好轉,但巴西必須更加依賴新自由主義。
繼任者盧拉歷經三次總統競選失利,選擇與華盛頓共識合作並繼承黑奧計畫,厲行樽節。迥於其他拉美國家,盧拉利用樽節、私有化後的盈餘支援社會福利政策,推行「零饑餓計畫」,有效改善國內的就業率、教育、貧寒等問題,並使巴西經濟快速增長,締造黃金十年,並成為全球的重要經濟體。
新自由主義學者向來排斥社會福利政策,盧拉的經驗則為新自由主義與社會福利相容相合提出可能性,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研究結果。卡多索和盧拉並未因為自身的左派色彩而採取反新自由主義政策,反而因勢利導,利用華盛頓共識打造更良善的經濟與社會環境,引領巴西走上繁榮的道路。
|
Page generated in 0.01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