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3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被併公司董事會成員之於主併公司企業社會責任績效 / Post merger target board-director impacts on the acquirer'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彭馨儀, Peng, Hsin-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社會責任對於企業經營之重要性日益提高,本文研究標的為公司企業社會責任之提昇,將藉由併購事件,關注被併公司董事會成員的加入與主併公司併購前後企業社會責任績效差異之關聯。本文使用單變量分析法及最小平方法。實證結果主要有兩個發現,首先,不論併購前被併公司之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較主併公司好或壞,被併公司董事會成員加入主併公司對於主併公司之企業社會責任績效有負向的影響。顯示被併公司董事會成員之加入整體而言降低了併購後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能力及資源運用。第二,當被併公司之企業社會責任績效好時,前述的負向效果顯著較被併公司之企業社會責任績效壞時小,顯示來自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較好的董事會成員可以減低此負向效果。 本文貢獻主要有三,第一,過去少有同時結合併購、董事會成員變化、企業社會責任績效三項議題之文獻,透過這三項議題,能幫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董事會成員與企業社會責任績效的關聯。第二,併購後被併公司董事會成員加入主併公司與企業社會責任之關聯過去少有文獻提及,本研究有利於後續關於董事會新成員之決策效率等方面之研究。第三,本文發現不同來源之被併公司董事會成員可以為帶來不同程度的效果,後續可研究董事會成員是否能帶給主併公司學習效果。 / This thesis examines the relevance of post-merger target board directorship on the acquirer’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Our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appointing board directors from target would impair the CSR performance of the acquirer, and that, acquiring a more socially responsible target would in fact alleviated such negative impact. Our findings add to the surprisingly scarce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ard directorship and CSR performance under the context of merge and acquisitions. Most important, we provide new insights on post-merger acquirer CSR performance in consequence of director appointments from social responsible/irresponsible targets.
2

醫療財團法人機構董事會更換率決定因素之研究

王姿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醫療財團法人在今日台灣社會中的影響力已不容小觀,目前國內的醫療財團法人由於創辦者身分背景及募集籌措資金來源的差異,使其經營管理模式呈現各自的特色,而形成不同類型的醫療財團法人。 本研究欲探討:(1)國內醫療財團法人創辦者類型的差異,是否會影響董事會的組成與結構;(2)國內醫療財團法人創辦者類型的差異,是否會影響其公益活動的走向;(3)醫療財團法人之董事會成員更換率與醫院績效以及董事會結構間的關聯性。 本研究採用的資料分非財務資料與財務資料兩大類。非財務資料,來源為醫療財團法人董事會名冊與法人登記證書。本研究資料庫中,包含了國內51家醫療財團法人的資料,然因資料取得困難,且有部分醫療財團法人處於停業或正在籌備的狀態中,扣除資訊不完整的醫療財團法人後,本研究最後採用23家醫療財團法人機構的資料做為研究對象。而財務資料來源為經會計師查核簽證的財務報表,或稅務查核報告,若兩者兼具者,我們則以財務報表數據為主。最後本文採用敘述統計及線性迴歸之最小平方法為實證分析來探討本文研究主題。 實證結果顯示:(1) 國內醫療財團法人創辦者類型的差異會影響董事會的組成與結構;(2) 國內醫療財團法人創辦者類型的差異會影響其公益活動的走向;(3)醫療財團法人董事會的更換率與財務績效間存有正向關係,而與其公益活動投入間存有負向關係。
3

強制性管理階層盈餘預測與董事會成員年齡的關聯 /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ndatory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and board age

江侑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探討董事會成員年齡與強制性盈餘預測之關聯性。本研究將董事會成員年齡區分為五種:董事長的年齡、董事會成員的平均年齡、董事會成員年齡的標準差、董事會成員最高年齡跟最低年齡的差距及董事長年齡是否高於董事會成員平均年齡,以測試其所發布盈餘預測準確度與盈餘預測偏差之關聯性。而實證結果發現董事長的年齡越大、董事會成員的平均年齡越大、董事長年齡高於董事會成員平均年齡時,所發布的盈餘預測準確度也就越高,且傾向較為保守的盈餘預測。而董事會成員年齡的標準差越大、董事會成員最高年齡與最低年齡差距越大時,所發布的盈餘預測準確度較低,且傾向較為樂觀的盈餘預測。

Page generated in 0.02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