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試析道德規範的生物性根源 / An Analysis of the biological source of morality

羅傳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試著從生物性的角度,提出倫理學可能的生物性根源。本論文首先以各種自然選擇理論,來分析人類的道德能力,也就是各種生物道德事實,是如何在自然選擇之下發展出來的。其中,第二章是以基因選擇的角度;第三章是以個體選擇的角度;第四章則是討論近親選擇、群體選擇以及如何從遺傳演化過渡到文化演化,也就是文化群體選擇理論的發展,等等,來論證道德事實的生物基礎。   而以上述生物道德事實建立起來的道德理論,便是演化倫理學。以這種倫理學的角度來看,道德只是一種情感需求,為了穩定性而演化出來,就跟人體器官是一樣的。它不具有絕對性、不具有規範性、不具有普遍性。   因此,為了在這樣的生物道德事實之上,建立起具有規範性的道德理論,就必須在應然範疇重建一套道德原則系統。這種具規範性的道德原則系統,是將道德事實歸納後的模仿,以及仿照自然選擇的運作方式,建立演化未來可能發展出可能道德觀。並以這種將整個演化倫理學分為實然和應然兩個無關但相仿的區域的方式,來試圖避開自然主義謬誤的問題。
2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構之步驟與限制 / Instituting Military Confidence Building Mechanism(CBM) across Taiwan Strait -- Approach and Limitation

余華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戰爭不會無故發生,和平也不會從天而降。沒有辛勤的灌溉,哪有豐盛的果實!你要坐困愁城,還是破繭而出?這正是近幾年兩岸關係發展過程的最佳註腳。2008年以前兩岸相互敵視,臺海上空始終籠罩著戰爭的陰影,2008年以後則在馬英九就任總統起,對中國大陸採取務實、彈性又具謀略的作為,終使兩岸撥雲見日逐漸看到和平的曙光。但也由於某部分因素,看似光明的前景卻又沉浸在茫茫白霧之中。 「信心建立措施」(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CBMs)是國家間用來降低緊張局勢,並避免戰爭衝突危險的工具;CBMs並不是直接用於解決已發生的衝突或對立,而是建立一套架構用來避免或降低,由於不確定和誤解所產生的衝突或對立。而「軍事互信機制」即是整個「信心建立措施」最重要的核心,因為其他型式的信心建立措施固然可以降低雙方敵意,卻不具化解危機與防止戰爭的功能。「軍事互信機制」可視為軍備管制的一種型式,藉著刻意設計的、明確的合作方式,使得參與各方的軍事意圖變得明確清晰,降低軍事行動的潛在性威脅以及對發動奇襲或使用武力威懾形成制約。 兩岸間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複雜程度,在國際間可說是前所未見,因為影響的因素多元且難解。它包含有國內的因素如安全威脅的認知、嚴重的政治分歧、領導人的風格特質等;也有中共的關係如長期威脅、政治企圖、終極目標的不同;更有國際間的角力,以美、日為其代表,美國尤居最重要的關鍵。也因此,造成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多重困境,如共通性的問題、美國的因素,加上筆者獨特認為難以理解之恐懼的謬誤(先政治後軍事、共識問題、美國軍售、信心危機、軍力比較等)。以至於開創兩岸新局,成就歷史大業的契機,正慢慢的流失。 對於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不論學、政界各方均有相當的論點,也由於立場與角色的不同而隨之變化。經筆者的整理與研究,在目前的環境下其進程仍宜以穩步為基礎但可多變的方式進行,區分近、中、遠三個階段實施。初期嚴格以純軍事議題為主,後續則依進展的程度與當時的環境,適時加入非傳統軍事的因素;同時以積極不致爭議如授權智庫、培育談判人才等的作為充實之。總之,兩岸信心建立措施的推動是受到許多主、客觀因素的限制,臺海兩岸若欲獲得維持一個長久的和平與穩定之環境,避免不必要的軍事衝突,亦唯有戮力於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規劃與運作方可見效。兩岸關係能否更進一步的改善,「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具絕對的關鍵指標,更是政治協商前的最後一哩路。
3

馬克思革命理論的探討

陳家芳, Chen, Jia-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文主旨在運用現代社會科學中所建構的革命理論,以檢證馬克思革命理論的廖誤與 缺失。 第一章為導論,主要是概述作者研究動機、範圍、方法以及引界革命的一般概念。第 二章則分別由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的演展和要義,論述馬克思革命理論的哲學基 出。第三章則以階級門爭論與暴力革命論兩個主題,論列馬克思革命理論的基本假定 。第四章則從社會衝突的存在,社會衝突的根源及社會衝突的解決三個面向來檢證馬 克思革命理論。第五章為總結全部研究心得,並給予馬克思革命理論以合理的評價。

Page generat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