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德克達雅(Tgdaya)群的民族發展

陳嫻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研究主要以簡鴻模老師所著《眉溪部落生命史》、《清流部落生命史》、《中原部落生命史》,以及《從杜魯灣東遷花蓮Tgdaya部落生命史》四本生命史為主要研究範圍。藉由四本生命史完整呈現出Tgdaya群活絡的遷徙年代、強盛與興衰、散居與被同化、傳統文化的流失、對天主教的皈依與疏離,以及自我認同的多元與矛盾。 本論文將 Tgdaya 群的民族發展歷程分為婚姻、 教育、職業、宗教與語言等五個部分進行研究與探討。 第一章談婚姻,主要是藉由通婚關係來看Tgdaya群,以及各年代的所呈現出的不同的婚姻風貌以及影響。第二章談教育,則是透過Tgdaya群的觀點或經驗來看教育制度的影響。第三章談職業,探討Tgdaya群在職業轉換歷程中,兩性之間的職業選擇有何不同或相同之處,以及選擇職業的不同會影響到工作的地區不同,進而影響到其居住地方的不同,而這種現象也連帶影響到整個Tgdaya群的分布範圍,形成值得探討的特殊現象。第四章談宗教,宗教形成了Tgdaya群的文化與傳統,試圖探討Tgdaya群在傳統祖靈信仰與基督信仰之間,如何取得和諧共存前面四章從婚姻、教育、職業與宗教去討論 Tgdaya 群的傳統文化與其傳承,而第五章則是利用語言做為聚焦的焦點,進而探討Tgdaya群的民族發展。
2

霧社事件影響三群族群關係研究

林文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30年10月27日爆發日本在臺殖民史上最嚴重的衝突事件;霧社事件。Sediq Mjiras(賽德克人的怒吼)向殖民政府採取最極端手段表達自1908年霧社蕃務官吏駐在所設立以來,對於賽德克三族群人力的壓榨與土地資源的掠取最沉痛的抗議。 戰後霧社事件的研究已呈現出各種不同詮釋觀點的探討,例如教育層面、殖民地經濟層面、政治層面、文化層面、宗教層面等等。有鑒於戰後研究對於三族群於霧社事件中「親日」、「抗日」立場的論述而導致三族群間臍帶關係之裂痕,本論文試著透過霧社事件影響為其切入觀點,探討自霧社事件以來對於三族群於彼此互動關係下所產生的影響,希冀理出一條三族群互動關係之脈絡,並進而分析三族群未來互動關係之發展。 本論文章節安排除緒論與結論以外,共分為四章。第一章主要探討三族群之分類 、傳統社會關係。第二章從理蕃政策的脈絡下,探討霧社事件爆發以來對於三族群互動關係之影響,並研究分析其影響層面為何。第三章從山胞政策的制訂下,探討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對三族群的影響,惟本章節以「抗日史觀」為主要分析焦點。第四章則從基督教派的傳入之後對於三族群互動關係產生的影響,並且分析實際影響中的限制為何。 本研究結果發現,自日治時期霧社事件的影響,實是造成阻礙當代三族群互動關係和睦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日治時期造成「味方蕃」與「抗日蕃」的矛盾與衝突,到了民國時期隨著「抗日史觀」意識形態的操弄,造成「親日」與「抗日」;「賽德克二元論」的論戰。一脈相承,造成三族群內部的認同危機以及外部的認知曲解。 筆者並發現自民國時期以來基督教派的傳入對於修補三族群互動關係起到關鍵性作用,然此互動關係的修補僅止於各教派之內。因此跨越教派的藩籬則必須要對於賽德克族正名運動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分析。本論文最主要的學術貢獻在於從味方蕃襲擊隊的編組與操縱重新詮釋霧社事件觀點,並進一步釐清「親日」與「抗日」的歷史定位,乃至於修補三族群間的互動關係與歷史仇恨。
3

霧社事件遺族的心聲—以莫那.魯道直系家族史為中心 / The aspiration of the bereaved descendants of the Musha Incident—oriented on Mona Rudo's immediate family history

巴干‧巴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霧社事件推演至今已經88(2018年)年,筆者以莫那.魯道(Mona Rudo)家族後裔的身分,提出關於霧社抗日事件的核心人物莫那.魯道歷史定位的新觀點。一是以莫那.魯道後裔的身分來論述其「家族史」,二為同時進行田野調查之後,參考所採集到的部落「內部」的觀點,以及三從賽德克族(Seediq)傳統「Gaya 」的倫理規範來論述。 具體而論,本文首先將今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族德固達雅群(Seediq Tgdaya)於日治時期霧社事件前後社會組織的變化做一番考察;進而對於霧社事件與莫那.魯道,因著不同的世代、族群、部落及女性的關係,做一番詮釋;此外,藉由瑪紅.莫那生命史的書寫,建立莫那.魯道直系家族系譜,與霧社事件後的部落發展乃至莫那•魯道遺骸之流轉,亦有一番爬梳。 / It has been eighty-seven years since the Musha Incident has happened. As the descendant of Mona Rudo, the author wishes to propose new perspectives about the historical status of this key figure in the Mushaanti-Japanese movement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is to discuss his “family history” fromthe standpoint ofhis descendent. The second is to conductfieldwork and provide viewpoints from within the tribe.The third is to present the incident from the ethnic codes of traditional“Gaya” of the Seediq. To be specific, this thesis will first examine the changes of the local community of the SeediqTgdaya people before and after the Musha Incident during the Japanese reign in Renai Township, Nantou County. It will then interpr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sha Incident and Mona Rudo from the angle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communities, tribes and gender. Besides, this thesis will construct the genealogy of Mona Rudo's immediate family members through the writing of Mahung Mona's life history. It will also tra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ibe after the incident and the handing down of the corpse of Mona Rudo.

Page generated in 0.02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