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公營事業民營化之探討—以日鐵、台鐵為例

吳芳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將公營事業民營化已非口號而已,它已成為許多國家既定的政策之一,我國也不例外。鐵路交通運輸事業亦屬公營事業之一環,為改善台灣鐵路的經營效率低落與服務品質欠佳及財務狀況不良等問題,將其民營化似乎是唯一途徑。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探討台鐵為何必須民營化、如何民營化及其方式;另外並以事後回溯研究之方法舉出已民營化十餘年的日本國鐵為例,概略說明其民營化之經過,且也對其做了一番檢視,俾作為台鐵民營化時的參考,於探討台鐵民營化相關課題時,先就其組織與人事、營運策略、財務狀況等三方面說明台鐵目前所面臨的經營困境,進而導入其民營化之課題,最後並說明改善經營困境之作法,以為其後之民營化鋪路。 本文所獲之主要結論如下: 一、 以不完整財產權的觀點,「民營化」與「私有化」是兩個不同的名詞,兩者間係本質上之差異,亦即以公營事業所有權的移轉與否為區分。 二、 改善公營事業的財務狀況應是民營化的目的之一,非其原因,公營事業的盈虧狀況無關乎是否將其移轉民營的問題。 三、 民營化後的日本國鐵並未達成改善原國鐵財務虧損之目的,其主要原因應為(一)舊有債務未歸零;(二)經營安定基金成效尚待斟酌;(三)私有化方式欠妥。 四、 台鐵應可考慮採車路分離之方式民營化,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並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組織之調整及其公司化;第二階段為將鐵路公司之營運項目透過特許權授與之方式移交給民間經營,政府仍保有其所有權,由鐵路公司擁有經營權,各司所職,以明權責。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3 第四節 本文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4 第三章 理論基礎……………………………………………………………… 8 第一節 民營化之意義………………………………………………………… 8 第二節 公營事業與民營化………………………………………………… 19 第三節 民營化之方式……………………………………………………… 25 第四節 公用事業與公營事業……………………………………………… 35 本章註釋……………………………………………………………………… 37 第四章 國外實例:日本國鐵之民營化…………………………………… 39 第一節 引言………………………………………………………………… 39 第二節 日本國鐵民營化之經過…………………………………………… 41 第三節 檢視日本國鐵之民營化…………………………………………… 50 本章註釋……………………………………………………………………… 59 第五章 實務檢討:台灣鐵路之民營化…………………………………… 61 第一節 台鐵經營現況分析………………………………………………… 62 第二節 台鐵民營化之主客觀優勢………………………………………… 99 第三節 台鐵的車路分離……………………………………………………106 第四節 台鐵經營困境之改進………………………………………………113 第五節 本章結語……………………………………………………………121 本章註釋………………………………………………………………………12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26 參考文獻………………………………………………………………………… 129

Page generated in 0.014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