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工業金融之研究

謝煜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當前經濟發展的方向是工業化。在工業化的過程中,由於對長期工業資金的需要,非常切,故而研究如何融通此種資金之問題,至為重要。 本文主旨即在於闡析台灣工業資金融通之現況,及檢討其對工業發展的功過得失,並擬提出金融改革之方策。 茲為作一有系統之研究分析與廣泛之比較證驗起見,本文將先論及工業金融之一般理論,作為分析之工具;其次列舉英國、美國、西德、及日本等工業國家實例,作為比較之對象;然後根據台灣工業與金融的實際狀況,加以剖析研究。茲擇要分述如下: 一、關於工業金融之理論部份(第一章) 因為工業金融的任務,是要在不影響金融穩定的條件下提供充分的工業資金;所以工業金融之理論分析,大致可從下列二方面著手: (一)維持金融穩定方面-一般工業資金可分週轉資金與設備資金兩種。如果以儲蓄貨幣融通週轉資金,則有效需要的不足立即發生,會引起經濟緊縮的現象;反之,如果以創造貨幣融通設備資金,則有效需要將超過有效供給,以致產生通貨膨脹的局面。因之,若要維持金融的穩定,以促進經濟的均衡發展,則週轉資金必須來自創造貨幣,而設備資金必須來自儲蓄貨幣。這是工業金融所應遵循的「資金供需配合原則」。 (二)充分利用資金方面-理想的資金運用條件,是要使資金的「邊際生產物價值」(即預期收益)在諸用途間均等化,直到與資金價格(即利息成本)相等為止。如此,資金獲致合理的分配,可以充分利用而不至於浪費。然欲達到此種理想條件,則須保持金融市場的競爭狀態,不可造成特殊利益,以提高金融效率;但如對特種長期金融機構(如開發銀行)賦予籌措資金的特殊權利(如發行銀行債券),則因此種機構的政策目的高於營利目的,即使擁有強大的市場支配力,依然提供低利工業資金,並不降低其金融效率。 二、關於工業國家之實例部份(第二章) 世界各國因工業發展的程度不同,其工業金融制度亦互有差異。一般言之,經濟愈發達,儲蓄與投資便愈分化,隨之金融機構的數量與種類增多,金融資產相對於實物資產的比率亦提高,但是,人們如果不習於保有金融資產,且不願意利用金融機構時,則金融創新(其廣義指新金融技術與機構的介入及運用)殊為重要,其地位不亞於工業技術的創新。不過,此種金融創新,往往受到法律、社會、及其他因素的阻礙,因而限制了金融市場的發達。 大體上,工業發達國家的金融創新機會較多,其金融市場也較完整,故工業資金的融通頗為靈活。但各工業國家的金融制度,都有其獨特的性質。以適應個別的實際環境。因此,本文列舉的主要工業國家,可以粗略地分為「先進工業國家」(即英美兩國),與「後進工業國家」(即德日兩國)兩大類。前一類國家的工業資金,多向證券市場融通;後一類國家的工業資金,多向特種長期金融機構貸款。其中,日本長期信用銀行體系的建制,頗合我國國情,殊值仿效。 三、關於台灣工業金融之部份(三-五章) 台灣經濟尚在開發階段,國民所得低微,儲蓄資金甚為有限。加以金融制度不夠健全,儲蓄與發生脫節,使工業金融更感困難。 目前台灣工業金融的特色,約有四點:(1)企業所需鉅額外部資金,多來自借款;(2)公營企業在金融市場中,居於優先地位;(3)政府與民間競相爭取資金;(4)商業銀行非正式參加長期貸放市場。 台灣工業的外部資金,除少數透過證券市場外,絕大部分係經由貸款方式轉供企業家作真實投資。各金融機構所融通工業資金的對象,主要包括製造業、礦業及交通業三種(製造業為狹義的工業,礦業為廣義的工業,交通業為更廣義的工業),對於台灣工業發展的貢獻,有其具體的表現。此外,政府為便利廠商獲得所需之資金,及減少業者對資金融通之需要,會頒訂各項便利資金融通的法令,對於工業金融都有莫大助益。 然而,台灣金融事業雖稱發達,但其組織缺乏嚴密,對於溝通儲蓄與投資的橋樑工作,未能完全配合,仍然不能滿足工業資金的需要。其癥結所在,試析如下: (一)工業專業銀行不會發揮功能之原因-中華開發信託公司與交通銀行,原為台灣的兩大工業專業銀行。這兩個長期信用機構,無論在業務上或資金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故不能從事開發性放款或冒險性投資,無法發揮專業銀行的功能。 (二)證券發行市場仍在試辦階段之原因-由於台灣證券交易所的輔助機構(包括短期金融機構與投資仲介機構)尚未普遍而完善,人民缺乏投資習慣,企業組織不健全,及利率結構偏差等等因素使,證券發行市場不易發生作用,只能試辦而已。 (三)構造性缺乏資金之原因-一方面□因金融方面配合的不夠,另一方面亦與工業本身經營及管理之不善有關。在金融方面的因素,有(1)金融機構之組織尚欠完密;(2)利率結構發生偏差;(3)放款標準未能確立等。在工業本身的因素,有(1)企業組織落伍且營業實情不明;(2)投資計劃過於冒險欠穩健;(3)企業資本結構不健全等。 台灣工業金融,除有構造性資金缺乏之問題外。尚有由此基本問題而蛻變為不正常之現象,計有:(1)遠期支票之流行;(2)短期借款之展期;(3)黑市利率之高昂;(4)政策性貸款之偏頗性;及(5)貸款變投資之風險性等數種。不僅破壞金融的穩定,而且造成資金的浪費。 解決之道,分別有下列七項:(1)務求金融結構之完密;(2)促進企業組織之健全;(3)建立分期付款保護制度;(4)加強長期工業信用機構;(5)採取彈性利率政策;(6)重申資本市場之自由競爭;(7)提高徵信資料之可靠程度。 上述各項,以第四及第五項最為要緊。因為台灣長期資金缺乏的助長因素,是受片面低利政策的影響,故要採取彈性利率政策,首先排除工業金融的主要障礙。又因為台灣工業正在起飛,亟需長期資金之融通,故應加強長期工業信用機構之功能,積極尋求工業貸放資金,以符合現階段加速台灣工業化的要求。 在解決當前長期貸放市場之問題的同時,我們尚應根據時間進度,逐步健全證券發行市場,以進入工業金融最理想及最正常的途徑。而對於此項推動證券業務的工作,似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即:(1)貸放業務與證券業務兼營階段;(2)貸放業務與證券業務分開階段;(3)證券業務分化階段。 最後,因為銀行法係一切金融法規的根本大法,是政府用以維持金融秩序,保障全體國民經濟利益的法律工具,與工業金融亦息息相關;所以在此全盤修訂銀行法之際,本文擬就(1)基本觀念之澄清,(2)操作實務之規定,及(3)事實環境之配合等三方面,略表芻見,藉請教益。
2

成本與收益配合原則之研究

謝銘仁, Xie, Ming-R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代企業的經營,在於強調利潤的最大化。成千上萬的投資大眾,以企業獲利能力來 評估經營績效與做為投資決策之依據。政府財稅機關每年課徵所得稅,亦須企業的損 益資料。此外,倆權人、供應商、銀行、徵信機構等,亦對企業損益資料,深感興趣 。 現代的會計實務,對於期間損益的衡量,向來採「交易法」,認為凈利是由已完成之 交易所引起之收人及費用配合後之差額;即由「成本與收益配合法」來取決期間的損 益。 此配合概念自從Paton & Littleton 之“公司會計準則之介紹”(1940),出版后已 經開始確立其地位,時隔四十年至今,會計人員仍奉之為主臬。本人有鑒於此,特選 本文加以研究,對此具有歷史性的“成本與收益配合原則”,重新予以評估其價值! 全文計分八章二十六節,主要內容:第一章緒論,介紹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範圍 、限制、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期間損益取決與不確定性。介紹傳統會計所得之意義、取決與缺失,探討不 確定性狀況下,收益、費用、與損益取決過程之性質,並試圖建立一項標準,以比較 各種衡量損益的方法! 第三章,介紹收益實現原則與收益認定,繼續經營假設下,損益之衡量。並探討實現 原則修正的可行性。 第四章,探討成本與收益配合原則,涉及配合方法、成本分攤。並就配合原則在所得 稅衡量上之應用,分析之! 第五章,探討在實現原則下,可能發生的錯誤配合。 第六章,介紹現時價值會計與配合原則。 第七章,對傳統的實現原則與配合原則,予以重新評價! 第八章,將論文之研究結果予以彙總說明,並提出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