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國大陸金融體制改革之研究-政、銀、企之信貸關係

薛怡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中國大陸積極加入WTO 之際,其金融體制所要面對的不再只是其特殊經濟運行模式轉軌中所衍生的問題,還要面對來自西方衍生性金融商品、各種新興的金融管理制度等外來的衝擊,因此,面對如此競爭的金融環境,中國大陸有必要重新檢視其金融體制改革至今的成效及瓶頸,積極面對其中的難題並尋求解決之道。 本論文主要是以開發中國家為研究對象的金融深化理論為基礎,首先針對中國大陸的金融體制,包括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金融組織結構及金融市場的組成要素做一敘述。其次認為目前中國大陸金融體制改革過程中所面臨的眾多問題,以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間鉅額的不良債權債務問題最為嚴重,也最亟待解決。 根據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間不良債權債務的四大成因:政策性因素、國有商業銀行自身因素、國有企業自身因素以及結構性因素的分析,提出政府、國有商業銀行與國有企業三者需齊心協力面對問題,結合自身利益及整體社會利益之考量,對不同資產負債結構、獲利能力、長期潛力的國有企業,採取個別相應之解決措施。 就政府部門而言,以規範其行為權力範圍為最重要,因為對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過多的行政干預是不良債權債務的主因。所以,儘管問題之當事者為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兩方,但規範政府行為是解決不良債權債務問題的基礎。其次,政府必須為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提供合宜的外部環境,如相關法令的立法、加強對金融機構監管的力度、健全金融市場的結構等,加速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 就國有商業銀行而言,對內必須在政府相關法令的配合下加快商業化的步伐,建立現代市場之金融制度,並確實推動以內部監控機制和內部經營機制為主軸的內部改革;對外則採取直接面對國有企業的方式,以最低之交易成本和社會成本收回可能之貸放數額或以其他形式保證不良債權的可收回性。 就國有企業而言,必須以對社會大眾負責的態度積極處理其不斷惡化的信貸關係,著眼於企業之永續經營,朝現代企業制度邁進。
2

中國金融制度的演進與改革

謝濟帆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自1978年以來歷經數十年的改革與對外開放,由於採取適合國情的轉軌模式,因而在維持政權的穩固下創造經濟上顯著的成長與發展。然而,雙軌制度下的漸進式改革雖然在一方面建立起進入市場經濟前的基礎,但也在另一方面帶來許多體制上的弊病與缺失。金融體系為一國經濟發展的活水來源,中國政府在其財政能力於改革過程中必然衰退的情況下,仍透過國有銀行不斷補貼與保護原採取違反比較利益發展策略的國有企業,政策性氣味濃厚的放款也在國有銀行的財務報表上累積龐大的不良債權。體質孱弱的國有企業與國有銀行中介將在中國擁抱國際經濟前亟需解決的範疇。
3

國際化程度與企業營運風險及借貸能力 / Corporate internationalization vs. business risk and leverage

姜邦杰, Chiang, Pang Chi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由貿易風潮席捲全球,在國外競爭對手紛紛進入台灣市場、或是與我國貿易夥伴結盟的壓力下,台灣的企業不得不進軍國際市場,進行國際化擴張來確保企業永續發展。傳統理論主張,國際化享有分散市場風險的好處,也幫助企業可借到更充裕的銀行資金,有助企業經營發展。然而,從管理層面來看,國際化也會使得管理風險上升,並且讓銀行不易監控,代理成本問題惡化,導致拉高資金借貸成本,以致造成企業營運危機。因此,本研究要探討企業進行國際化是有利還是不利公司營運穩定以及公司借得資金。 本研究參考相關的文獻,從公司國際化的程度以及涉入國家類型兩個層面,來探討國際化對營運風險以及對借貸能力的影響,並提出三個假設:首先,先看國際化程度跟公司營運風險是否有U型的關係曲線,是否有一個最適的國際化程度使營運風險為最低。再來看國際化程度跟公司借貸能力是否有倒U型的關係曲線,是否有一個最適的國際化程度使借貸能力為最強。最後換個角度,看企業國際化涉入國家的金融發展程度,是否也會造成國際化程度相同的企業營運穩定跟資金借貸有不同表現。 本研究以台灣製造業規模較大的廠商為樣本來進行實證研究,應用事件研究法,取各廠商2004年到2009年間的平均值為研究資料,樣本數為208家。採迴歸方法分析資料,以資產報酬率的變異、長期債務相對股東權益的比例,分別作為衡量風險及借貸能力的依變項,自變項則有代表國際化程度的海外銷售比例或國外資產比例、代表市場金融發展程度的銀行放款佔GDP比率之加權平均。控制變數則有獲利能力、公司規模、研發支出、成長潛力、及產業別虛擬變數等等。 研究結果顯示國際化程度跟營運風險有U型關係,跟借貸能力有倒U型關係,國際化程度高於或低於某最適水準(國外資產比率45%,外銷比率55%),都會使營運風險上升、借貸能力下降。企業國際化活動涉入國家金融深化程度對借貸沒有顯著的影響,但是卻會增加營運風險。

Page generated in 0.04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