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工業污染防治政策工具之研究-以電鍍工廠產生含重金屬毒性有害事業廢棄物分析

李鴻源, Li, Hong-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鍍是一種經由金屬表面處理技術以達防蝕、除鏽、著色、裝飾、美觀提升產品機能與產值為目的之工業。工廠遍佈全省各地,北至基隆,南至高雄,規模大小不一,百分之九十以上屬小型,多設於都市計劃住宅、商業以及農業區,污染相當嚴重。除燻煙污染作業環境外,排放廢水不當及污泥任意棄置,都會經由河川、地表等各種不同擴散途徑釀成土壤污染。不僅影響作物生長,同時累積在土壤中的微量重金屬,經食物鏈作用一旦進入人體即無法去除,長期蓄積危害甚巨。 懍於工業污染是造成生態環境損害主因之一。本篇論文係本著外部成本內部化的基本概念,以電鍍工廠產生含重金屬毒性有害事業廢棄物之例為分析重點,依循消減污染源、污染物之回收再利用、污染物的處理與處置三方向分析,揭示「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防污理念,藉由直接控制與經濟誘因兩大類政策工具之研究來探討對政府防治工業污染的可行性。 直接控制政策工具係指政府管制擬關為環境品質訂定一個標準,對污染物排放數量直接加以控制,限制被管制的廠商採行特定措施,用以達成防污目標,這些防污措施指示都具強制性。在本文中將探討規範性管制、排放標準及清理等三種直接控制的政策工具;而經濟誘因政策工具乃指政府管制擬關要把各種自然資源納入市場體系,間接對財貨和勞務的價格進行干預,以經濟手段建立改善污染誘因,解決工業污染問題。 在本文中將討論課徵污染稅、補償、出售污染權與補貼等四種經濟誘因的政策工具。 經由各種政策工具的分析、討論及比較得知任何政策工具都有特點與使用限制。沒有一項工業污染防治的政策工具是完美無缺的。透過選擇的標準,採用不同政策工具常被追求相同政策問題的解決且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職是之故,同時採行數種政策工具是最適當的。
2

臺灣區水污染防治政策之研究

馮明德, Ping, Ming-D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首先區分「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的觀念,說明研究動機與目 的,並限定研究範圍於工業廢水的管制:最後說明本文研究方法與所受限制。 第二章「台灣區水污染防治政策的背景與問題的形成」。以系統理論之「外環境」及 「內環境」為背景資料的架構,簡述美、日、新加坡等國水污染防治情形,因本文將 其視為影響我國政策的主要「外在環境」,並認為足資我國借鏡,其次,探討台灣在 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特殊情形及問題形成的幾個階段。 第三章「台灣區水污染防治政策的規劃與合法化過程」。首先簡述有關政策規劃的理 論,再說明該政策的參與者,隨後進一步分析該政策的制訂和審議過程,以對整個政 策能有清楚的了解。 第四章「台灣區水污染防治政策的執行」。於說明執行理論後,即探討執行機構的行 政體系,人員、經費、技術及監督情形。 第五章「台灣區水污染防治政策的檢討」。政策內容方面:針對前述制定過程中的缺 失,予以檢討;政策執行方面:從組織、人員、經費等方面加以檢討。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先論述環境保護中的三個困境,其次倡導環境人權的觀念, 最後就研究所得,提出具體建議,以供當局參考。

Page generated in 0.025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