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北朝詩歌的邊族風采

許旭文, XU, XU-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書經舜典云:「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詩歌為政之所繫,尤足以反映 時代、表現人生。而北朝為民施融合之動亂時代,其間之干戈相屬、烽燹迭起,甚至 於社會盛衰,邊疆民族皆扮演了相當重要之角色。本論文試圖以人類學之角度,配合 社會學、政治學之觀點,從北朝民歌及古詩中,探討蘊涵於內在的文化意義,更進一 步了解游牧社會特殊文與政治背景,冀能就邊族風采尋繹出其在北朝歷史上的非凡意 義。 本論文計一冊,除緒論、結論外,分四章十七節,約七萬餘言。 緒論,分「一般說明」、「文獻探討」及「研究動機、目的、方法及範圍」三部分, 說明本文之主要經緯。 第一章說明北朝之歷史背景,探討政局動盪及五胡崛起對民族融合的影響,並分析北 朝形成及胡族漢化的情形。 第二章探討北朝詩歌之形成條件,蓋一種文化之產生,必有其內因外緣,知其因方知 其所由也。 第三章從北方民歌的角度,探討其「豪放爽朗,慷慨激昂、大膽率直」之特色,此部 分大多為胡人創作,其題材較為廣泛,除戀歌外,尚有戰爭、牧歌及反映人民生活之 歌謠,有濃厚樂府色彩,最易突顯其邊族風采。 第四章從北朝古詩之內容,其取材大抵為中原民族詩中之有關邊族部分,去尋繹詩中 涵蓋之遍族文化,並解釋其外在表現之象徵意義。 結論,並論及北朝詩歌邊族風格之影響。
2

庾信生平及其賦之研究

許東海, XU, DONG-H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凡分五章,首章緒論,綜述南北朝代之背景與其文學發展的狀況,以見其對庾 信行誼與作品之影響。 次章評傳,介紹庾信之鄉里世系與生平事蹟,于其先世又著╲重仕宦之系統,以見其 生長背。景而其個人生平又配合作品之創作,分為三期。並述及家庭、交遊、思想、 學殖,以與其作品互相印證。然後引述其文學創作在多方面的成就。 第三章庾信辭賦之分篇研究,除劃分前後兩期外,各篇又就其結構內容與主要特色, 加以分析比較,以見其創作技巧與特殊表現。 第四章庾信辭賦之特色與比較,再就其十五篇賦,加以綜合分析比較,以探討庾信寫 作之一貫特色與不同的改變,由此更反復印證其生平與作品的息息相關。以期於庾信 作品有更完整之認識與瞭解。 末章結論,主要在評分介庾信于文學史上的地位與影響。首節與徐陵並論,以見南朝 文壇之風氣。次節與王褒並提,以見北方文壇受南人的影響。末節則說明庾信于後世 文學之重影響。
3

南北朝民間樂府之研究

金銀雅, JIN, YIN-Y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約九萬字,根據宋郭茂倩所撰「樂府詩集」,選出南北朝樂府中採諸民問者五 百四十七首,而立要部分則分兩大方而進行討論。 一為外緣的研究:首章研究其產生、盛行之社會背,景凡分自然環境、政治因素、經 濟條件以及社會風尚。次章則從文學潮流著手,討論其與民間文學、音樂文學、文人 文學之關係。 二為內在研究:首章先探討其音樂性,凡分曲名、樂器與曲調、唱法、節奏與旋律之 美等。第二章論表現藝術,凡有意象之特、色修辭技巧,分別右以討論。第三章則以 其所表現的世界為主,分別研析南朝庶民的愛情觀、北朝庶民對戰爭的反省、南北朝 婦女的形象以及南北朝人民的生活狀態等。 結論則總結其特色,並論述其對後代的影響,肯定它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價值。

Page generated in 0.026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