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從《結構人類學》到《考古知識學》的理論分析 / A Theory Anaiysis From "Stucturai Anthpogy" To "The Archaroiogy iedge"

歐崇敬, O, Chung J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乃是討論法國人類學家李維斯陀的著作《結構人類學》一對於文化人類學以及民族學研究的重要意義,並說明《結構人類學》所代表的結構主義方法對於文化人類學與民族學的衝擊,並就由《c人類學》一書所引發的一連串法國學術界之討論,進行一屬於法國當代結構研究方法之變化改動上的描寫,這段學術上的重要變化正是自1958年到1969年之間的法國學術發展,而其發展的過程乃是自《結構人類學》1958年出版到《考古知識學》1969年出版為最高點的發展,這其中的結構主義的研究方法,乃由結構走向後結構,或說由結構轉變為差異思想,在《考古知識學》上則其傅柯於1966年自身的《詞與物》一作品之討論,而以“知識型”為方法來研究對傳統的一切文化、人文研究的項目之方法提出修正,這其間的過程,歷經三位學者,分別是:李維斯陀、傅柯、德希達,而三者作品皆集中在1958年到1969年出版於法國學術界本論文即是對於此方法的變革過程,為就三者的主要作品作一理論的分析,以對民族學、民族史的研究方法有直接的幫助。

Page generated in 0.0464 seconds